锚杆校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689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锚杆校正机构,在机架上装置辊轮,其特征在于:辊轮包括入口浮动对辊(1)、主压辊组(4)、出口浮动对辊(5)和出口校正辊组(7),入口浮动对辊(1)在前部,向后是几对上下交叉排列的压辊组成的主压辊组(4),再向后为出口浮动对辊(5),最后是出口校正辊组(7),所有辊轮外圆周上有沟槽,上辊轮的下缘和下辊轮的上缘的沟槽在同一直线上,在辊轮上连接旋转动力。(*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杆校正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锚杆校正机构,用于对锚杆或近似杆件进行精校正。
技术介绍
:对曲率小的锚杆,常用的精校正方法有:手工锤击校正法、冲床或油压机上杠杆校正法、平板机上校正法三种。手工锤击校正法校正精度高、易操作,但费力、不安全、效率又太低;冲床或油压机上杠杆校正法易操作、校正精度高,但效率低又不安全;平板机上校正法由于平板机压辊仅限制工件上下方向上的自由度,对360度都可能有弯的工件而言,要反复校正才行,所以,在批量校正时一般不采用此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杆校正机构,工作效率高、省力、易操作、安全可靠、噪音小,用于锚杆精校正。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该锚杆校正机构是在机架上装置辊轮,辊轮包括入口浮动对辊、主压辊组、出口浮动对辊和出口校正辊组,入口浮动对辊在前部,向后是几对上下交叉排列的压辊组成的主压辊组,再向后为出口浮动对辊,最后是出口校正辊组,所有辊轮外圆周上有沟槽,上辊轮的下缘和下辊轮的上缘的沟槽在同一直线上,在辊轮上连接旋转动力。在入口浮动对辊和主压辊组之间布置上自由辊和下自由辊,在主压辊组和出口浮动对辊之间布置上自由辊,自由辊的作用是支撑和导正工件,使它顺利进入后面的辊轮沟槽中。主压辊组一般有4个上辊和4个下辊,当然其数量可以根据加工的工件特性进行增减,实际出口校正辊组为上下两对。除自由辊无沟槽外,辊轮上的沟槽为V形或圆弧形。工作时,将粗矫直的矿用锚杆一端送到转动着的入口浮动对辊,入口浮动对辊自动将其向后滚压传动,经过自由辊后,再进入由交叉排列的压辊组成的主压辊组,每个压辊外圆沿圆周方向上的沟槽限制工件两垂直方向的自由度,从而使其反弯变形而被校正。校正后的工件又进入了出口浮动对辊中,出口浮-->动对辊将继续向后滚压传动工件,使其进入出口校正辊组,由此出机而完成全过程。由于矿用锚杆横截面为椭圆形,故经过主压辊组后的部分工件将存在小曲率缓弯。而这类小曲率缓弯将被主压辊组后端一对压辊、出口浮动对辊、出口校正辊组所组成的三点一线机构校正。经过这两个机构的工件直线度误差将大大减小。该锚杆校正机构用于锚杆或相似杆件的精校正,工作效率高、省力、易操作、安全可靠、噪音小。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锚杆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该锚杆校正机构在机架上从前向后依次装置入口浮动对辊1、上自由辊2、下自由辊3、主压辊组4、上自由辊2、出口浮动对辊5、出口校正辊组7,除自由辊2、3外所有辊轮外圆周上有V形沟槽,上辊轮的下缘和下辊轮的上缘的沟槽在同一直线上,在辊轮上连接旋转动力。在装入锚杆6后,所有辊轮的转动方向都是向着使锚杆从入口到出口方向运动的方向。主压辊组4由4个上压辊和4个下压辊交叉排列组成,出口校正辊组7为上下两对辊轮组成,浮动对辊1、5起到向后传递锚杆6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锚杆校正机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校正机构,在机架上装置辊轮,其特征在于:辊轮包括入口浮动对辊(1)、主压辊组(4)、出口浮动对辊(5)和出口校正辊组(7),入口浮动对辊(1)在前部,向后是几对上下交叉排列的压辊组成的主压辊组(4),再向后为出口浮动对辊(5),最后是出口校正辊组(7),所有辊轮外圆周上有沟槽,上辊轮的下缘和下辊轮的上缘的沟槽在同一直线上,在辊轮上连接旋转动力。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振祥梁兵闫吉太董海蝉卫建清梁光锋王春启杨奉忠刘德生陈勤伟刘其峰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