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平衡输液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输液泵、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测量单元、运行监控模块和人机界面等。输液泵作用于输液管控制输液速度;微处理器单元接收尿液速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根据体液出入量平衡原则,按照尿液速度控制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施加于尿袋上,用于实时测量尿袋的重量GN,并计算得到尿流生成速度VN;运行监控模块负责监控系统运行是否正常,一旦发生异常,报警并触发保护性动作。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平衡输液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输液量与排尿量平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ー种根据排尿量调节输液量的输液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病人具体病情状况的客观需要,所以要求在治疗过程中,在単位时间内静脉输液的数量以及输液的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用于计量和控制在单位时间内输液数量和速度的仪器也就应运而生。目前医院中普遍使用输液泵这ー医疗仪器用于计量和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输液数量和输液速度。输液泵是ー种能够准确控制输液滴数或输液流速,保证药物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病人体内发挥作用的ー种仪器。同时,输液泵还能提高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和灵活 性,降低护理工作量。输液泵通常是机械或电子的控制装置,它通过作用于输液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与传统的吊瓶输液方式相比,输液泵具有精度高,流速范围宽,能提供较大正向压カ等特点,因此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放射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介入治疗的不断深入,造影剤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造影剤可明确显示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但是,因造影剂有肾毒性,肾功能损害(即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増加,对部分病人造成了很大伤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9年的ー项研究显示,对ー组561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支架治疗的病人,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20. 5%。该研究中,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21. 4%,而无造影剂肾病者死亡率为0. 9%,死亡増加25倍。因而预防造影剂肾病意义重大。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大量输液水化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大量输液,増加尿量,保持尿量在IOOml/小时以上,能有效预防造影剂肾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尿量更多些,预防效果更好。保持尿量在300ml/小时,可使造影剤肾病发生率減少80%。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药物手段使得病人的排尿量达到600ml/小时以上,以进一歩降低造影剤肾病发生率。尽管大量输液水化的预防效果已广为认可,但输液量不好把握,输液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カ衰竭;输液不足则难以达到预防效果,在临床上需要严格保证病人输液量与排尿量保持均衡。如果输液量少于排尿量可能会引起低血压;而如果输液量大于排尿量会导致肺水肿。为了安全实施水化疗法,目前临床上依靠医护人员肉眼观测尿量,手动调整输液速度,保证体液出入量平衡。体液出入量平衡原则即输入到病人体内的输液量与病人排出体外的排尿量达到平衡。—般情况下病人输液量与排尿量之间的重量比可设定为0. 5: I至2:1之间。医护人员根据肉眼观测病人尿量后根据输液量和排尿量之间的比值Q (0. 5 < Q < 2)手动调节输液速度。然而通过医护人员肉眼观测尿量手动调整输液速度,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观测的结果也不一定准确。因此,研发能根据排尿量自动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平衡输液泵,为医生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实施水化治疗的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现有文献CN 1990055A公开了ー种自动尿滴监测报警输液调节装置,由液滴传感装置、微电脑控制装置、输液调节机械装置組成。其中,液滴传感装置将尿液形成速度、t匕重、PH值、生化电解质信号传递给微电脑控制装置,经过分析,按预设报警限度进行报警,等待医务人员发现判断,手动调节输液调节装置,改变输液速度。或者自动在无人操作吋,根据预设调节幅度自行调节输液调节机械装置,改变输液速度,达到预设尿液形成速度范围。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滴传感装置计量尿液形成速度、比重、PH值和生化电解质,只能够用于监测尿液形成速度缓慢的情況。而对于水化治疗来说,需要保持尿液形成速度在300ml/小时(大约100滴/分钟)以上甚至会高达600ml/小时(大约200滴/分钟)。而根据临床试验数据,当尿液形成速度大于120滴/分钟时,尿滴就趋向于连续液流,此时液滴传感装置无法获得尿液滴数进而无法获得尿液的形成速度。另外,因为液体滴壶的规格不同,形成液滴的大小也有所不同。通过临床试验证明,Iml液体在现有的不同规格的液体滴壶中滴数范围为15滴-25滴之间。由此可见,上 述技术方案采用液滴传感装置计量尿液液滴,无法避免由于不同滴壶的液滴大小不同带来的误差。因此采用液滴传感装置測量尿液液滴进而获得尿液形成速度必然存在很大的误差,可靠性差。不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现有技术的输液控制装置不具备检测尿流速度和尿量的功能,而采用通过计数尿液滴数推定尿流速度的方法,误差很大,并且在病人尿液形成速度较快情况下,尿液将由液滴变为液流,无法测量尿液形成速度,因而无法准确的控制输液量等于排尿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平衡输液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输液泵、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所述输液泵作用于输液管控制输液速度;所述微处理器单元根据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的測量结果,结合内置于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内的输液量与排尿量的预设比值Q,控制所述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施加于尿袋上,包括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測量尿袋的重量Gn ;所述微处理器单元与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測量单元连接,接收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測量单元发送的数据,控制所述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VY。系统还包括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的刚性保护装置用于保护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超载时免于损坏;所述刚性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的竖直向下的方向且与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之间具有0. 5mm-3mm的悬空间隔;当尿袋重量过载时,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与所述刚性保护装置接触,所述刚性保护装置阻止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继续形变,对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进行机械保护。系统还包括施加于输液袋上的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测量单元,包括输液袋重量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测量输液袋的重量Gy ;所述微处理器单元还包括数据比较模块,接收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和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測量单元发送的数据。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包括运行监控模块;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运行监控模块相连的输液管压カ定量检测模块;所述运行监控模块接收所述输液管压カ定量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カ值。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运行监控模块相连的气泡检测模块;所述气泡检测模块中间设置有适于所述输液管通过的凹形槽,所述气泡检测模块卡在所述输液管上。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运行监控模块连接的电机旋转传感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如下优点①本技术提供的根据排尿量调节输液量的输液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尿袋重量检测模块检测尿袋的重量,根据尿袋的重量測量得到尿流生成速度Vn,微处理器单元根据尿流生成速度,控制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使得输液量和排尿量满足预设值Q即满足体液平衡原则。采用尿液重量检测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依靠计数尿液滴数推定尿液形成速度不准确,以及尿流较快时无法检测尿流速度的问题。②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控制系统,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计算一次尿流速度,并调整输液速度。显然,定时測量尿流速度的间隔时间越长,累计尿量越多,称重误差就越小,但调整输液的滞后时间也就越长。反之,如果要及时更新输液速度,就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测量尿流速度,称重误差会变大。另外,在某一固定时间间隔,尿流速度快,误差小,尿流慢,误差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经测算和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输液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单元、输液泵、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所述输液泵作用于输液管控制输液速度;所述微处理器单元根据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结合内置于所述微处理器单元内的输液量与排尿量的预设比值Q,控制所述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施加于尿袋上,包括: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测量尿袋的重量GN;所述微处理器单元与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连接,接收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发送的数据,控制所述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VY。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平衡输液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単元、输液泵、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 所述输液泵作用于输液管控制输液速度; 所述微处理器单元根据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的測量结果,结合内置于所述微处理器単元内的输液量与排尿量的预设比值Q,控制所述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施加于尿袋上,包括 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測量尿袋的重量Gn ; 所述微处理器单元与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測量单元连接,接收所述尿量和尿流速度测量单元发送的数据,控制所述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VY。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衡输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系统还包括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的刚性保护装置用于保护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超载时免于损坏; 所述刚性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的竖直向下的方向且与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之间具有0. 5mm-3mm的悬空间隔; 当尿袋重量过载吋,所述尿袋重量检测模块与所述刚性保护装置接触,所述刚性保护装置阻止所述尿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润坤,冯思达,
申请(专利权)人:冯新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