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及其应用以及制备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包括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和基底层,所述植绒层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述植绒方法包括机械植绒法和静电植绒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可应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中,还可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医用植绒止血材料控制动脉出血、静脉出血以及组织创伤出血的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止血材料相比,其止血性能和舒适性等都有很好的改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及其应用以及制备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在人体血液自身凝血机能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性的组织创伤可以自我修复,表皮出血或静脉出血可以自凝,然而,动脉出血、较大静脉出血、较严重的组织创伤或大多数的外科手术操作时血液无法及时自凝并达到自我防护的机能,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失血过量往往会危及生命。尤其是在战场上、野外突发事故、地震类自然灾害、外科手术等各种情况下,使用快速、有效的止血材料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止血材料,现有的止血产品根据止血机制主要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血液正常的凝血机制,如凝胶止血海绵产品、干燥的血蛋白产品等,另一类则是不依赖正常血液的凝血机制,如以壳聚糖和分子筛为代表的材料制成的止血产品。后一类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广,特别是在伤者有凝血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情况下,效果更为优越一些。作为优良的医用止血材料通常需要具备如下特性1)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对生物体无毒性;2)不能增加伤口的感染,不能污染伤口并不会诱发炎症的反应;3)止血时间短、止血效果好;4)力学性能达到医用止血材料的优良性能;5)与组织的粘附性好,与伤口、创面所在位点的吻合性好;6)应无抗原性,在体内的降解吸收可根据不同的止血目的选择可降解吸收材料或非降解性材料;7)止血的同时不产生大量的热量,以防止组织、神经的灼伤;8)制造成本尽量低廉等。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已研究获得很多种类的止血材料并开发出许多止血产品,然而作为止血材料的形态各种各样,常见的形态如海绵状、泡沫状、薄膜状、薄片状、平板状、平织网状、无纺布状、具有网眼或针眼的无纺布状、编织布状、多层纱布以及各种粉末状(包括纤维粉体、微孔微球等),然而不管使用部位所需的形状或形态如何,上述各种形态中海绵状的止血材料在临床应用较广,但是其力学性能、止血速度、与出血位点的组织的贴附性能或吻合性、吸液性能等综合性能还达不到很理想的止血效果,且功能单一,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缺陷。如,海绵状或泡沫状(以壳聚糖海绵状居多)的止血材料,其暴露于伤口的表面与伤口及伤口周边组织的吻合性较差,与伤口的接触面达不到最大化,不能对伤口产生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更好的粘附性。平板状的止血材料不仅存在与伤口的接触面达不到最大化,并且对伤口的抵靠、封闭效果和粘附性也不高,而且对自身软硬、厚薄以及柔韧性、吸胀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平板状的止血材料往往不能同时兼具上述各优良特点,其他如平织网状、无纺布状、具有网眼或针眼的无纺布状、编织布状、纱布状等与出血部位发生面接触的止血材料与平板状的止血材料存在类似的不足。现有市场上生产的薄片止血材料或薄膜止血材料,其中的薄片制品的基材胶原有点厚并且有些硬。各种粉末状止血材料(包括纤维粉体、微孔微球)具有微粒特性,微粒型的止血材料应用在出血部位时不易控制,在出血量大时易随血液流失,影响止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及其应用以及制备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植绒医用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止血材料相比,其止血性能和舒适性都有很好的改善,该植绒医用材料与组织的贴附性好,与伤口、创面所在位点及其周边组织的吻合性好;该植绒医用材料的植绒层纤维与伤口的接触面达到最大化,植绒层的纤维长短和纤维密度可控,并且由于纤维的高比表面积,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吸附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动脉、静脉及组织创伤止血、保护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一种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包括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和基底层,所述植绒层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本技术植绒层中的功能性纤维呈立体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更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任一角度;所有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均相同,也可以所述功能性纤维中的部分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优选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垂直,即成90度。所成的角度相同时,如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垂直;或者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均为>0°且<90°之间的某一相同的角度;所成的角度不同时,如第一部分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第一任一角度,第二部分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第二任一角度,......,第N部分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 0°且<90°之间的第N任一角度。本技术所述的“立体状”是指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不为O度,即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不平行,且为>0°且<90°之间的任一角度,所有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较佳的,所述功能性纤维的内部和/或表面还分布有适合生物体创伤口的药剂、药物组合物、治疗剂或凝血药物。本技术的术语“止血”是指采用止血材料对生物体出血部位通过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阻止动脉出血、阻止静脉出血以及阻止组织创伤出血,该出血包括喷射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较佳的,所述功能性纤维选自壳聚糖纤维、壳聚糖衍生物纤维、甲壳素纤维、甲壳素衍生物纤维、海藻酸纤维、纤维素衍生物纤维、胶原纤维、透明质酸纤维、透明质酸衍生物纤维、蚕丝蛋白纤维、活性碳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乙醇酸纤维和聚己内酯纤维中的一种纤维或几种纤维的复合;或者,所述功能性纤维选自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甲壳素、甲壳素衍生物、海藻酸、纤维素衍生物、胶原、透明质酸、透明质酸衍生物、蚕丝蛋白、活性碳、聚乳酸、聚乙醇酸纤维和聚己内酯中几种原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形成的纤维。其中,本技术的壳聚糖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壳聚糖,该壳聚糖一般取之于虾蟹类动物的外壳,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是一种纯天然高分子的多糖类物质,本技术优选的壳聚糖粘均分子量大于10万。本技术的壳聚糖衍生物是指以壳聚糖为母体,对其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用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如羧甲基壳聚糖、N-三甲基壳聚糖、N-马来酰化壳聚糖、、β -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盐酸丁卡因壳聚糖、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阿仑膦酸钠壳聚糖等。其中,本技术的海藻酸(Alginic Acid)为来自海藻、细菌及生物合成的由 D-甘露糖醛酸和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多糖,或采用市场上可购买的医用级的海藻酸,包括海藻酸盐。本技术的海藻酸纤维也包括海藻酸盐及海藻酸与阳离子形成的螯合物或多聚物纤维,如海藻酸钠纤维、海藻酸钙纤维等。本技术海藻酸的粘均分子量优选大于5万。其中,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包括基底层和具有止血和/或吸收血液或渗液功能并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所述植绒层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包括基底层和具有止血和/或吸收血液或渗液功能并作为创面接触层的植绒层,所述植绒层由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功能性纤维经植绒方法固定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绒层中的功能性纤维呈立体状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纤维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为>0°且<90°之间的任一角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植绒止血材料,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创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