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包括托膜层、护膜层和由托膜层和护膜层形成的医用薄膜空间,所述托膜层和护膜层经两者之间的粘结层活动连接。所述护膜层与托膜层的粘结处还设有揭片,所述揭片为护膜层的一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特别适合于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的临床施用,在施用过程中,可避免与其他物体或自身粘附,方便医生的临床使用;同时,可降低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且更便于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的包装入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医用薄膜,尤其是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在施用过程中,极易与其他物体粘附或与自身粘附,造成医生临床使用的极大不便;同时,还进一步的增大了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不利于医疗卫生。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也不便于包装入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包括托膜层、护膜层和由托膜层和护膜层形成的医用薄膜空间,所述托膜层和护膜层经两者之间的粘结层活动连接。较佳的,所述护膜层与托膜层的粘结处还设有揭片,所述揭片为护膜层的一角。较佳的,所述托膜层包括相互平行的底面和顶面以及垂直连接底面和顶面的一侧面,所述顶面的长度短于底面的长度,所述顶面的上表面设有条状粘结层,所述托膜层经顶面上的条状粘结层与所述护膜层粘连。更佳的,所述底面、顶面和侧面均为矩形。较佳的,所述护膜层与所述托膜层的底面平行。更佳的,所述护膜层为矩形。此时,内置的医用薄膜也可相应的为矩形。较佳的,所述底面和护膜层均为半圆形或多边形;优选为正多边形。此时,内置的医用薄膜也相应的为半圆形或多边形。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较佳的,所述托膜层包括折叠的底面和顶面,所述顶面的长度短于底面的长度,所述顶面的上表面设有条状粘结层,所述托膜层经顶面上的条状粘结层与所述护膜层粘连。进一步的,所述底面和护膜层均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多边形。此时,内置的医用薄膜也相应的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多边形。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可在其医用薄膜空间内置医用薄膜后,外部再采用包装袋包装封闭备用。所述医用薄膜厚度可以为纳米厚度的薄膜或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当然也不排除其它更厚的医用柔软薄膜。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的临床使用方法如下(I)从包装袋中取出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2) 一手托住该施用装置的托膜层的底面,大拇指按住托膜层的顶面;(3)另一只手从揭片部位揭去护膜层;(4)将托膜层上的医用薄膜按压黏贴于所需使用的患者组织上面;(5)移去托膜层即可。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具有以下优势(I)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特别适合于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的临床施用,在施用过程中,可避免与其他物体或自身粘附,方便医生的临床使用;同时,可降低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2)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更便于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的包装入袋。附图说明图I装有医用薄膜的医用薄膜施用装置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医用薄膜施用装置的右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4包括折叠的底面和顶面的托膜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I、图2和图3所示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包括托膜层2、护膜层3和由托膜层和护膜层形成的医用薄膜空间1,所述托膜层2和护膜层3经两者之间的粘结层4活动连接。较佳的,所述护膜层与托膜层的粘结处还设有揭片5,所述揭片为护膜层的一角。较佳的,所述托膜层2包括相互平行的底面21和顶面22以及垂直连接底面和顶面的一侧面23,所述顶面的长度LI短于底面的长度L2,所述顶面的上表面设有条状粘结层,所述托膜层2经顶面上的条状粘结层与所述护膜层3粘连。更佳的,所述底面21、顶面22和侧面23均为矩形。较佳的,所述护膜层3与所述托膜层的底面21平行。更佳的,所述护膜层3为矩形。此时,内置的医用薄膜也可相应的为矩形。较佳的,所述底面和护膜层还可均为半圆形或多边形;优选为正多边形。此时,内置的医用薄膜也相应的为半圆形或多边形。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较佳的,所述托膜层包括折叠的底面24和顶面25 (如图4所示),所述顶面的长度短于底面的长度,所述顶面的上表面设有条状粘结层,所述托膜层经顶面上的条状粘结层与所述护膜层粘连。进一步的,所述底面和护膜层均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多边形。此时,内置的医用薄膜也相应的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多边形。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可在其医用薄膜空间内置医用薄膜后,外部再采用包装袋包装封闭备用。所述医用薄膜厚度可以为纳米厚度的薄膜或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的临床使用方法如下(I)从包装袋中取出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2) 一手托住该施用装置的托膜层的底面,大拇指按住托膜层的顶面;(3)另一只手从揭片部位揭去护膜层;(4)将托膜层上的医用薄膜按压黏贴于所需使用的患者组织上面;(5)移去托膜层即可。本技术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特别适合于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的临床施用,在施用过程中,可避免与其他物体或自身粘附,方便造成医生的临床使用;同时,可降低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且更便于纳米厚度及微米厚度的医用柔软薄膜的 包装入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膜层、护膜层和由托膜层和护膜层形成的医用薄膜空间,所述托膜层和护膜层经两者之间的粘结层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膜层、护膜层和由托膜层和护膜层形成的医用薄膜空间,所述托膜层和护膜层经两者之间的粘结层活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膜层与托膜层的粘结处还设有揭片,所述揭片为护膜层的一角。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膜层包括相互平行的底面和顶面以及垂直连接底面和顶面的一侧面,所述顶面的长度短于底面的长度,所述顶面的上表面设有条状粘结层,所述托膜层经顶面上的条状粘结层与所述护膜层粘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薄膜的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顶面和侧面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创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