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915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23:09
通气构件(10)具备:支承体(4),其具有壳体(20)的内部空间(22)与外部空间(24)之间的通气路径(3)(通气孔(3));通气膜(2),其配置在支承体(4)上,且在外部空间(24)侧将通气路径(3)密闭;罩盖(6),其安装于支承体(4),以保护通气膜(2);及激光熔敷部(12),其将罩盖(6)与支承体(4)接合。例如,支承体(4)由相对容易吸收用于形成激光熔敷部(12)的激光的第一材料制成。罩盖(6)由比第一材料难以吸收激光且能使激光透过的第二材料制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对灯、电动机、传感器、开关、EQJ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的汽车的电装部件进行收容的壳体安装有通气构件。通气构件确保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的通气并防止基于压カ变化的不良情况,并阻止异物向壳体的内部的侵入。这种通气构件的例子在专利文献I及2中有公开。专利文献I公开的通气构件如图9所示。通气构件101具备支承体103 ;配置在支承体103上的通气膜102 ;及覆盖通气膜102的罩盖104。经由O型环105而在壳体106的开ロ部107固定有通气构件101。为了使通气构件101不从壳体106脱落而将支承体103的腿部108与开ロ部107卡合。罩盖 104具备多个爪部104a。爪部104a与支承体103的外周部卡合,由此,将罩盖104固定于支承体103。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4742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416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部件的小型化及薄型化的进展,而要求简单且容易生产的通气构件。即,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通气构件,能够安装于具有通气用的开ロ部的壳体,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19 JP 2010-0641111.一种通气构件,能够安装于具有通气用的开口部的壳体上,其具备 支承体,其具有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通气路径; 通气膜,其配置在所述支承体上,且在所述外部空间侧将所述通气路径密闭; 罩盖,其安装于所述支承体以保护所述通气膜;及 激光熔敷部,其将所述罩盖与所述支承体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气构件,其中, 所述支承体由容易吸收用于形成所述激光熔敷部的激光的第一材料制成, 所述罩盖由比所述第一材料难以吸收所述激光且能使所述激光透过的第二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及第二材料包括相同或互不相同的种类的树脂作为主成分。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气构件,其中, 所述罩盖透明,能够透过所述罩盖而视觉辨认所述激光熔敷部及所述通气膜。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气构件,其中, 还具备将所述通气膜与所述支承体接合的第二激光熔敷部。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气构件,其中, 所述罩盖具有面向所述通气膜的顶部及从所述顶部朝着所述支承体而向下延伸的檐部, 在所述檐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承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所述激光熔敷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构件,其中, 所述罩盖具有面向所述通气膜的顶部及从所述顶部朝着所述支承体而向下延伸的檐部, 所述檐部包括在所述通气膜的径向上与所述通气膜的外周部分重合的内周部分、及在所述通气膜的径向上未与所述通气膜重合的外周部分, 在所述檐部的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支承体之间形成作为第一激光熔敷部的所述激光熔敷部, 在所述通气膜的所述外周部分与所述支承体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激光熔敷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构件,其中, 所述罩盖还具有以将该罩盖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外部空间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顶部的通气孔, 在俯视下,所述激光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村高矢野阳三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