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870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BN烧结体与硬质合金牢固地接合而成的复合体。该复合体的特征在于,由cBN烧结体、硬质合金以及位于cBN烧结体与硬质合金之间的接合层构成,所述接合层是厚度0.1~5μm的金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CBN烧结体(立方晶氮化硼烧结体)与硬质合金牢固地接合而成的复合体
技术介绍
CBN烧结体是非常硬且导热率高的材料,并利用该特性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等方面。为了制造出cBN烧结体,必须采用大規模的超高压高温发生装置,因此,cBN烧结体非常昂贵。基于该原因,在以往使用的cBN工具中,仅在与切削超硬合金基材有关的部位上钎焊cBN烧结体。然而,在通过钎焊接合时,在接合強度上存在难点,特别是,在要求高温下的強度的切削操作中,存在无法获得足够强度的问题。作为不进行钎焊而接合cBN烧结体和基材的方法,有ー种切削工具(例如,參照专利文献1),该切削工具的特征在于,在将钛箔介于超硬合金或工具钢的母材与高硬度硬质 合金的切削刃部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一体地烧结接合而形成。另外,还有立方晶氮化硼烧结体的接合方法(例如,參照专利文献2),该接合方法的特征在于,在ー对立方晶氮化硼烧结体的接合面上形成O. ΟΓ μ m的Ti膜,接着形成O. ΟΓ μ m的Cu膜,然后将厚度为1(Γ1000 μ m且由Ag、Cu和In构成的三元系合金箔介于所述立方晶氮化硼烧结体的接合面之间,然后,在真空中或非活性气体环境中加热至由Ag、Cu和In构成的三元系合金的熔点以上且750°C以下的温度。然而,在这些接合方法中,由金属箔制成的中间层较厚,因此,存在cBN烧结体与基材之间的接合强度较低的问题。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16890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25574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cBN烧结体与硬质合金牢固地接合而成的复合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cBN烧结体与硬质合金的接合进行研究后发现,若在cBN烧结体与硬质合金之间形成厚度O. Γ5 μ m的由金属构成的接合层,则cBN烧结体与硬质合金能够牢固地接合。即,本专利技术复合体的特征在于,由cBN烧结体、硬质合金以及位于烧结体与硬质合金之间的接合层构成,所述接合层由厚度O. Γ5 μ m的金属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硬质合金,只要是用于切削工具的硬质合金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举出由5(Γ97质量%的硬质相和3 50质量%的金属相构成的硬质合金,其中,所述硬质相为选自由Ti、Zr、Hf、V、Nb、Ta、Cr、Mo和W的碳化物、氮化物以及它们的相互固溶体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所述金属相将选自由Co、Ni和Fe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作为主要成分。作为本专利技术硬质合金中的硬质相,具体来说可举出WC、TiC、TiN、Ti (C,N)、(Ti, Nb)(C,N)、(Ti, ff, Ta) (C,N)、(Ti, ff, Nb, Zr) (C,N)、(Ti, ff, Mo, Nb) (C,N)、ZrC、ZrN、Zr (C, N)、NbC, Mo2C, (Ta, Nb) (C, N)、(Ta, Nb, Hf) (C, N)、(ff, Nb) (C, N)、(ff, Mo) (C, N)、(ff, Mo, Nb) C 和(ff, Ta, Mo) (C, N)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硬质合金中的金属相,是将选自由Co、Ni和Fe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在本专利技术硬质合金的金属相中,选自由Co、Ni和Fe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金属的含量相对于金属相整体为7(Γ100质量%,除了作为主要成分的Co、Ni和Fe以外,还可以含有占整个金属相整体(Γ30质量%的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C和N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对于本专利技术的cBN烧结体而言,只要其为用作切削工具的cBN烧结体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举出含有2(Γ100质量%的cBN(立方晶氮化硼)烧结体,并作为除cBN以外的残余部分,也可以含有0 80质量%的结合相,该结合相为由选自Ti、Zr、Hf、V、Nb、Ta、Cr、 Mo、W、Co、Ni和Al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氧化物、以及它们的相互固溶体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作为本专利技术中cBN烧结体的结合相,具体来说可举出TiN、Ti(C,N)、TiC、TiB2, TiBN, TiAIN、Ti2AlN, AIN、AlB2, A1203、ZrC、HfC, VC、NbC, TaC, Cr3C2, Mo2C, ZrN,HfN, VN、NbN、TaN、CrN, WC、WB、W2B, CoffB, W2Co21B6, Co3W3C, W、Co 和 Ni 等,但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层由具有O. I飞ym厚度的金属构成。若接合层的厚度低于O. Ιμπι,则无法得到稳定的接合強度,若接合层的厚度超过5 μ m而变厚,则接合強度降低,因此将接合层设成厚度O. 1飞μ m的金属。其中,优选厚度为f3ym。更优先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层是相对于接合层整体含有30 100质量%的选自由Co、Ni和Fe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且作为残余部分,相对于接合层整体含有(Γ70质量%的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Al、C、B和N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的金属,此时,接合层自身的强度增加、进而提高接合強度。其中,进ー步优先接合层是选自由Co、Ni和Fe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的含量相对于整个接合层整体为7(Γ100质量%、且作为残余部分的选自由Ti、Zr、Hf、V、Nb、Ta、Cr、Mo、W、Al、C、B和N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的含量相对于接合层整体为(Γ30质量%的金属。优选本专利技术的接合层形成为其厚度相对于接合界面尽可能均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首先,对cBN烧结体和硬质合金分别进行镜面抛光,并用丙酮等有机溶剂进行充分的脱脂和清洗,然后利用热压等装置施加O. 5kgf/cm2以上压カ的载荷,并在真空中以1100°C 1250°C温度保持3(Tl50分钟后,进行冷却。由此,硬质合金中的金属相浸出于硬质合金与cBN烧结体的接合界面上,从而形成接合层。此外,如果压カ超过lOOOkgf/cm2,则硬质合金发生塑性变形,且形状变化过大,因此在实用中,优选O. 5 1000kgf/cm2,更优选O. 5 300kgf/cm2的范围。另外,也可以优选该接合层中固溶有cBN烧结体的成分。通过该接合层,cBN烧结体成分扩散在硬质合金中,而硬质合金的成分扩散在cBN烧结体中,由此能够形成牢固的接合。如果接合时的温度超过1250°C,则cBN相转化成脆弱的hBN (六方晶氮化硼),因此,接合強度下降。另ー方面,若接合时的温度低于1100°c,则难以形成接合层,要形成接合层需要花费时间,这在经济上是不利的。另外,如果保持时间少于30分钟,则接合层难以稳定地形成,如果保持时间超过150分钟,则接合层的厚度超过5μπι的可能性很高。因此进行接合时,优选接合温度为1100°C 1250°C、保持时间为3(Γ150分钟,进ー步优选接合温度为1150。。 1250°C、保持时间为60 120分钟。作为用于接合的装置并不限定于所述热压装置,只要是在真空或非活性气体中能够进行升温的装置即可,可以采用任意装置。为了固定硬质合金和cBN烧结体,优选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村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图格莱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