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包括机架、皮带,由皮带驱动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的主动轴,通过花键与主动轴相连并随其一起旋转的联接主动轴,两个分别在主动轴与联接主动轴上对称安装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转体齿轮,安放转体齿轮的中间支承转轴,将中间支承转轴与转体齿轮连接在一起转动的键,靠近转体齿轮外侧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上并固定到机架上的沟槽凸轮,可在沟槽凸轮沟槽内灵活转动的滚子,圆周均布于转体齿轮上与滚子相固定并由其带动作轴向往复运动的套筒,安装在套筒内的轴承,支承在轴承内既能转动又随套筒一起往复移动的工作轴,中心齿轮,安装在工作轴外端并与中心齿轮相啮合的工作齿轮,安装在工作轴内端既随工作齿轮转动而转动又在工作轴的带动下作轴向往复运动的若干对成形内模,与成形内模相配的成形外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两端分别固定到机架上并与沟槽凸轮内侧端面相接触的支承套,安装在起轴作用的支承套外圆滑动面上,介于支承套台肩与沟槽凸轮端面之间,并能自由转动的双联齿轮,其一是所说的中心齿轮,另一个是附加中心齿轮,两个位于主动齿轮外侧分别对称安装在主动轴与联接主动轴上的附加主动齿轮,从动轴,安装在从动轴上并与附加主动齿轮直接啮合的附加从动齿轮,安装在从动轴上并与双联齿轮的附加中心齿轮相啮合的差动齿轮;所说的主动轴和联接主动轴、中间支承转轴及从动轴,其分布方式是:主动轴和联接主动轴、从动轴位于中间支承转轴下方,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并相对中间支承转轴成对称分布;所说的内模、工作轴、套筒、滚子、工作齿轮组成若干对工作头。(*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罐身翻边缩颈、滚筋、分切等工艺的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现有技术的周转型多工作头装置,普遍采用周转行星式结构,对于滚筋、分切工艺,每工作循环的工作头内模转数可以低一些,这种结构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翻边缩颈工艺,因要求的工作头内模转数较高,这种周转行星式多工作头装置存在着机器体积过大、生产成本高、罐身翻边缩颈质量差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小机器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每工作循环工作头内模转数、提高罐身翻边缩颈成形质量的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多工作头装置包括机架,皮带,由皮带驱动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的主动轴,通过花键与主动轴相连并随其一起旋转的联接主动轴,两个分别在主动轴与联接主动轴上对称安装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转体齿轮,安放转体齿轮的中间支承转轴,将中间支承转轴与转体齿轮连接在一起转动的键,靠近转体齿轮外侧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上并固定到机架上的沟槽凸轮,可在沟槽凸轮沟槽内灵活转动的滚子,圆周均布于转体齿轮上与滚子相固定并由其带动作轴向往复运动的套筒,安装在套筒内的轴承,支承在轴承内既能转动又能随套筒一起往复移动的工作轴,中心齿轮,安装在工作轴外端并与中心齿轮啮合的工作齿轮,安装在工作轴内端既随工作齿轮转动而转动又在工作轴的带动下作轴向往复运动的若干对成形内模,与成形内模相配的成形外模,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两端分别固定到机架上并与内侧沟槽凸轮的端面相接触的支承套,安装在起轴作用的支承套外圆滑动面上,介于支承套台肩与沟槽凸轮端面之间、并能自由转动的双联齿轮,其一是所说的中心齿轮,另一个是附加中心齿轮,两个位于主动齿轮外侧分别对称安装在主动轴与联接主动轴上的附加主动齿轮,从动轴,安装在从动轴上并与附加主动齿轮直接啮合的附加从动齿轮,安装在从动轴上并与双联齿轮的附加中心齿轮相啮合的差动齿轮;所说的主动轴和联接主动轴、中间支承转轴及从动轴,其分布方式是:主动轴和联接主动轴、从动轴位于中间支承转轴下方,在同一水平面内平行并相对支承转轴成对称分布;所说的内模、工作轴、套筒、滚子、工作齿轮组成若干对工作头。本技术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其工作情况如下:动力经皮带通过皮带轮传给主动轴与联接主动轴,驱动位于主动轴和联接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和附加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分别相啮合的转体齿轮和附加从动齿轮转动。在转体齿轮旋转过程中,工作头上的工作齿轮与双联齿轮上的中心齿轮相啮合而绕其转动,工作齿轮的转动通过工作轴使成形内模由于转体齿轮转动得到一种转速;同时,附加从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与其同轴的差动齿轮的转动,而差动齿轮与双联齿轮的附加中心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附加中心齿轮转动,这时双联齿轮中的附加中心齿轮的转动,使得双联齿轮的中心齿轮带动工作齿轮转动,而使成形内模由于差动齿轮的转动得到另一种转速,成形内模实际实现的是这两种转速之和,即差动转速。在工作过程中,滚子沿养沟槽形凸轮的沟槽作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工作头内模作往复的直线运动,而使内模进入成形或成形终了退回,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当停留至进罐位置时,一个罐身进入,新的工作循环开始,成对工作头-->内模依次进行上述工作循环,实现了机器连续工作。本技术因为只需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中心齿轮及与其相关的结构,通过差动传动比的改变来满足各种罐身成形工艺的要求,而机器的其它结构及控制不变,实施较为简单。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中心齿轮改为活动的双联齿轮,增加一级齿轮传动,使双联齿轮相对于工作齿轮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工作头内模的差速转动有效地提高了每工作循环工作头内模转数,其转数由6~10转提高到16~20转,满足了翻边缩颈成形工艺要求,提高了罐身成形质量,尽管零件数有所增加,但由于结构的合理分布,结构紧凑,机器总体尺寸减小,体积约为现有技术所实现的机器体积的50%~60%,因此,机器的制造成本明显降低。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周转行星式多工作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轴分布及齿轮啮合示意图。图3是图1中成形内模与外模对罐身滚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轴分布及有关齿轮的啮合示意图。图6是图4中的成形内模与外模对罐身翻边缩颈示意图。在图1、图2中,现有技术中的周转行星式多工作头装置包括机架(1),皮带(2),由皮带(2)带动的皮带轮(3),通过皮带轮(3)驱动的主动轴(4),通过花键与主动轴(4)相连并随其一起旋转的联接主动轴(5),两个分别在主动轴(4)与联接主动轴(5)上对称安装的主动齿轮(Z1),与主动齿轮(Z1)啮合传动的转体齿轮(Z2),安装转体齿轮(Z2)的中间支承转轴(6),将中间支承转轴(6)与转体齿轮(Z2)连接在一起旋转的键(7),两个分别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6)两端并固定到机架(1)上的中心-->齿轮(Z4),与中心齿轮(Z4)内侧端面接触并固定到机架(1)上的沟槽凸轮(8),可在沟槽凸轮(8)槽内灵活转动的滚子(9),在转体齿轮(Z2)上圆周均布与滚子(9)相固定并由其带动作轴向往复运动的套筒(10),安装在套筒(10)内的轴承(11),支承在轴承内随套筒(10)一起作轴向移动的工作轴(12),安装在工作轴(12)外端,随着转体齿轮(Z2)的转动而绕着固定中心齿轮(Z4)啮合滚动的工作齿轮(Z3),随工作齿轮(Z3)转动而转动并在工作轴(12)的带动下作轴向往复运动的成形内模(13),及与成形内模(13)相配的成形外模(14);所说的主动轴(4)和联接主动轴(5),与中间支承转轴(6)成上下平行分布。在图4和图5中,本技术所提出的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包括机架(1),皮带(2),由皮带(2)驱动的皮带轮(3),通过皮带轮(3)驱动的主动轴(4),通过花键与主动轴(4)相连并随其一起旋转的联接主动轴(5),两个分别在主动轴(4)与联接主动轴(5)上对称安装的主动齿轮(Z1),在主动齿轮(Z1)外侧对称安装的附加主动齿轮(Z6),与主动齿轮(Z1)啮合传动的转体齿轮(Z2),安放转体齿轮(Z2)的中间支承转轴(6),将中间支承转轴(6)与转体齿轮(Z2)连接在一起转动的键(7),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两端并固定到机架(1)上的支承套(15),安装在起轴作用的支承套(15)外圆面上并能自由转动的双联齿轮,其一是中心齿轮(Z4),另一个是附加中心齿轮(Z8),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6)上,与支承套(15)内端面接触、固定在机架(1)上的沟槽凸轮(8),可在沟槽凸轮(8)沟槽内灵活转动的滚子(9),圆周均布于转体齿轮(Z2)上与滚子(9)相固定并由其带动作轴向往复运动的套筒(10),安装在套筒(10)内的轴承(11),支承在轴承(11)内随套筒(10)一起轴向往复移动的工作轴(12),安装在工作轴(12)外端并与双联齿轮中的可转动中心齿轮(Z4)相啮合的工作齿轮(Z3),安装在工作轴(12)内端随工作齿轮(Z3)的转动而转动并在工作-->轴(12)的带动下作轴向往复运动的六对成形内模(13),与成形内模(13)相配的成形外模(1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转差动式多工作头装置,包括机架、皮带,由皮带驱动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的主动轴,通过花键与主动轴相连并随其一起旋转的联接主动轴,两个分别在主动轴与联接主动轴上对称安装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转体齿轮,安放转体齿轮的中间支承转轴,将中间支承转轴与转体齿轮连接在一起转动的键,靠近转体齿轮外侧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上并固定到机架上的沟槽凸轮,可在沟槽凸轮沟槽内灵活转动的滚子,圆周均布于转体齿轮上与滚子相固定并由其带动作轴向往复运动的套筒,安装在套筒内的轴承,支承在轴承内既能转动又随套筒一起往复移动的工作轴,中心齿轮,安装在工作轴外端并与中心齿轮相啮合的工作齿轮,安装在工作轴内端既随工作齿轮转动而转动又在工作轴的带动下作轴向往复运动的若干对成形内模,与成形内模相配的成形外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中间支承转轴两端分别固定到机架上并与沟槽凸轮内侧端面相接触的支承套,安装在起轴作用的支承套外圆滑动面上,介于支承套台肩与沟槽凸轮端面之间,并能自由转动的双联齿轮,其一是所说的中心齿轮,另一个是附加中心齿轮,两个位于主动齿轮外侧分别对称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绪,王树锦,徐洪建,李淑君,刘学军,步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锻压机械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