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供电技术及储能
,具体涉及ー种电动汽车充放储ー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持续短缺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成为破解能源危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均对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需求也不断増大。电动汽车的充换电设施建设现今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ー是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电能快速供给的要求,ニ是不能够与电网和谐共处,三是建设运营成本过高。 现有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为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两种,充电模式具有投资较小的优点,但充电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法满足电动汽车电能快速供给的要求,相比较而言换电模式建设运营成本较高,但具有电能补给时间短的优点。另外目前国内现有建成后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大多仅仅作为电网的一个负载存在,加重了电网负荷,在这种能源供给模式下最好的情况也是只能填谷不能削峰,无法与电网形成有效的互动,和谐共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系统,通过将电动汽车能源补给系统与储能系统的有机结合既有效的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实时能源补给,又降低了充换电设施的运营成本,并且实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能量互动,对电网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再者实用价值及经济效益极高,应用前景广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系统(100),其包括配电系统(I),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放电系统(2)、换电系统(3)、直流变换系统(4)、储能系统(5)、梯次利用系统(6)、综合监控系统(7)和其他系统(8);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系统(100),其包括:配电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放电系统(2)、换电系统(3)、直流变换系统(4)、储能系统(5)、梯次利用系统(6)、综合监控系统(7)和其他系统(8);所述配电系统(1)为所述的充放储一体化系统(100)的其它各个子系统提供交流低压电源;所述充放电系统(2)与配电系统(1)之间进行双向的能量转换;所述换电系统(3)用于更换电动汽车电池;所述直流变换系统(4),用于将储能系统(5)的直流电源转化并直接供给所述换电系统(3);所述储能系统(5),用于储存配电系统(1)通过充放电系统(2)供给的电能,并将电能供给于所述换电系统(3);所述梯次利用系统(6),用于将所述换电系统(3)内不满足物理及经济性运行需求的电池筛选出来并供给至所述储能系统(5);所述综合监控系统(7),用于监控及调度其它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保障及监控电能的供给,以及实时记录信息;所述其他系统(8),用于安防视频监控及消防。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系统(100),其包括配电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放电系统(2)、换电系统(3)、直流变换系统(4)、储能系统(5)、梯次利用系统(6)、综合监控系统(7)和其他系统(8); 所述配电系统(I)为所述的充放储一体化系统(100)的其它各个子系统提供交流低压电源; 所述充放电系统(2)与配电系统(I)之间进行双向的能量转换; 所述换电系统(3)用于更换电动汽车电池; 所述直流变换系统(4),用于将储能系统(5)的直流电源转化并直接供给所述换电系统⑶; 所述储能系统(5),用于储存配电系统⑴通过充放电系统⑵供给的电能,并将电能供给于所述换电系统⑶; 所述梯次利用系统(6),用于将所述换电系统(3)内不满足物理及经济性运行需求的电池筛选出来并供给至所述储能系统(5); 所述综合监控系统(7),用于监控及调度其它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保障及监控电能的供给,以及实时记录信息; 所述其他系统(8),用于安防视频监控及消防。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系统(2),包括直流充电机电机(13)和直流充放电机(14);所述直流充电机(13),用于将所述配电系统(I)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并为所述换电系统⑶提供直流电源供给;所述直流充放电机(14),用于将所述配电系统(I)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为所述储能系统(5)提供直流电源供给,并且可以将所述储能系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反向供给于所述配电系统(I)。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系统(3),包括电池架(15)、换电设备(16)和换电车位(17);所述电池架(15),用于存放电池,并且提供电池与所述直流充电机(13)之间互联的接ロ ;所述换电设备(16),用于将电池架(15)上的电池提供给电动汽车,也可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取下放置在电池架(15)上;所述换电车位(17),用于停放待更换电池的电动汽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系统(4)包括控制模块(18)和与其连接的保护模块(19);所述直流变换系统⑷将储能系统(5)的电能转化供给于换电系统(3);所述直流变换系统(4)防止所述换电系统(3)的能量反向供给于储能系统(5)。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5),通过所述直流充电机(13)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宏旭,董浩,徐石明,丁孝华,李延满,张浩,翟长国,杨永标,赵明宇,赵翔,陈良亮,王余生,许晓慧,洪福斌,邱实,鲍恩奇,唐雾婺,张蓓蓓,潘明,孙晓星,姚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