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闪蒸器回收多余热源能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405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23:14
应用闪蒸器回收多余热源能量的方法属于闪蒸器领域。闪蒸器包括筒体、喷淋管、汽液分离器、蒸汽出口;还包括余热源A进口、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B进口、余热源B出口、换热管、管板、封头;闪蒸器卧式布置,筒体的两端装有封头,筒体和封头通过管板连接在一起,汽液分离器、喷淋管以及换热管固定在管板上;汽液分离器位于闪蒸器的上部空间,中部空间布置喷淋管,下部空间布置有换热管,部分换热管浸没在余热源A液体中;在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余热源A进口,筒体的下部设置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A进口连接着喷淋管;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余热源进口,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余热源B出口。该闪蒸器可同时回收多热源余热的热量,明显提高闪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提出了,主要用于多热源的余热回收,可在闪蒸器中生产出更多的饱和蒸汽,明显提高闪蒸效果。
技术介绍
图I是现有闪蒸器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筒体I、筒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液体进口 2,液体进口 2连接着喷淋管3,筒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液体出口 4,筒体的顶端设置有蒸汽出口 6,闪蒸器上部有汽液分离器5。余热源从液体进口 2进入喷淋管3,喷淋为细小的液滴后,进行扩容降压,由于能量守恒,余热液体在低压下闪蒸出一部分饱和蒸汽,经过汽液分离后,闪蒸蒸汽从蒸汽出口 6引出,低温液体从液体出口 4引出。 利用图I的闪蒸器回收余热,效果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I.如果液体余热源温度不高,闪蒸器闪蒸出的蒸汽量少,闪蒸效果差。例如lt/h压力O. 4Mpa、温度130 C的余热水,进入压力为O. 05Mpa的闪蒸器内,可闪蒸出温度为81 C的蒸汽O. 09t/h,其余O. 91t/h是温度为8rC的低温水。可见lt/h的余热水,在闪蒸器中只闪蒸出O. 09t/h的蒸汽,闪蒸效果差。2. 一个热力系统中,往往还存在其他的余热源,其热量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热量白白浪费掉。其他余热源的热量即使得到了回收利用,也需要投入其他的回收装置(如换热器),造成余热回收系统复杂。综上所述,在现有的闪蒸器回收余热过程中,液体余热源在闪蒸器闪蒸出的蒸汽量不高,闪蒸效果差;而工艺过程中其他余热源的热量却没有合理地回收利用。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多余热源能量回收的闪蒸器,同时回收利用多种余热热源的热量,闪蒸出更多的蒸汽,提高余热回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回收多余热热源的热量,闪蒸出更多的蒸汽,提高闪蒸器的余热回收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闪蒸器结构。,该闪蒸器包括筒体I、喷淋管3、汽液分离器5、蒸汽出口 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源A进口 7、余热源A出口 8、余热源B进口 9、余热源B出口 10、换热管11、管板12、封头13 ;闪蒸器卧式布置,筒体I的两端装有封头13,筒体I和封头13通过管板12连接在一起,汽液分离器5、喷淋管3以及换热管10固定在管板12上;汽液分离器5位于闪蒸器的上部空间,中部空间布置喷淋管3,下部空间布置有换热管11,部分换热管浸没在余热源A液体中;在筒体I的上部设置有余热源A进口 7,筒体I的下部设置余热源A出口 8,余热源A进口 7连接着喷淋管3 ;筒体I的一端设置有余热源进口 9,筒体I的另一端设置有余热源B出口 10 ;余热源B从余热源B进口 9进入闪蒸器下部的换热管11,放出热量加热换热管外喷淋的余热源A液体,放热降温后从余热源B出口 10排出闪蒸器;余热源A从余热源A进口进入喷淋管3,形成液滴后,由于扩容降压,余热源A液体在低压下闪蒸出一部分饱和蒸汽;剩余的余热源A液体以细液滴的形式喷洒在换热管11的表面上,吸收传热管内余热源B的热量后,余热源A液体的一部分汽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经过汽液分离后,从蒸汽出口 6引出,另一部分余热源A液体从余热源A出口 8引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主要技术优点I.液体状态的余热源A进入闪蒸器,闪蒸出低压蒸汽,可回收余热源A的热量。此夕卜,余热源B通过换热管传热给余热源A的饱和液体,汽化出一部分饱和蒸汽,使闪蒸器生产的蒸汽量增加。 2.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是在原闪蒸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换热功能,闪蒸器无转动部件、寿命长、运行可靠。因此,专利技术的闪蒸器的可操作性强。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闪蒸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闪蒸器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中标号为I-筒体2-液体进口3-喷淋管4-液体出口5-汽液分离器6-蒸汽出口7-余热源A进口8-余热源A出口9-余热源B进口10-余热源B出口11-换热管12-管板13-封头。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是余热源B从余热源B进口 9进入闪蒸器下部的换热管11,放出热量加热换热管外喷淋的余热源A液体,放热降温后从余热源B出口 10排出闪蒸器;余热源A从余热源A进口进入喷淋管3,形成液滴后,由于扩容降压,余热源A液体在低压下闪蒸出一部分饱和蒸汽;剩余的余热源A液体以细液滴的形式喷洒在换热管11的表面上,吸收传热管内余热源B的热量后,余热源A液体的一部分汽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经过汽液分离后,从蒸汽出口 6引出,另一部分余热源A液体从余热源A出口 8引出。图2给出了多余热热源回收的闪蒸器简图。本专利技术的闪蒸器的余热源A进口 7的余热源为液体状态,热源的工质不限,例如余热水、溶液;本专利技术的闪蒸器的余热源B进口 9的余热源不限,例如余热水、乙醇胺溶液、余热烟气。下面以回收某一热力系统的余热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节能效果。某一热力系统,余热水流量220t/h,压力O. 4Mpa,温度130°C ;工艺过程中的乙醇胺溶液温度98°C,流量3200t/h,需要降温后再循环利用。I.现有闪蒸器的闪蒸效果220t/h压力O. 4Mpa,温度130°C的余热水(余热源A),进入压力为O. 05Mpa的闪蒸器内(见图1),可闪蒸出温度为81°C的饱和蒸汽19.8 t/h。2.本专利技术的多余热热源的闪蒸器的闪蒸效果 压力为O. 05Mpa的闪蒸器内,低温饱和水温度为81°C,换热器传热温差取5°C。流量3200 t/h的乙醇胺溶液(余热源B)进口温度98°C,在传热管内放热降温为86°C,则乙醇胺溶液放热量为34133 kW。这部分热量加热饱和水,可汽化出53. 3t/h的饱和蒸汽。闪蒸器内生产的饱和蒸汽量为19. 8+53. 3=73. lt/h。产生蒸汽量是原闪蒸器蒸汽量的3. 7倍。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多余热热源的闪蒸器的闪蒸效果非常显著。权利要求1.,该闪蒸器包括筒体、喷淋管、汽液分离器、蒸汽出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源A进口、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B进口、余热源B出口、换热管、管板、封头; 闪蒸器卧式布置,筒体的两端装有封头,筒体和封头通过管板连接在一起,汽液分离器、喷淋管以及换热管固定在管板上;汽液分离器位于闪蒸器的上部空间,中部空间布置喷淋管,下部空间布置有换热管,部分换热管浸没在余热源A液体中;在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余热源A进口,筒体的下部设置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A进口连接着喷淋管; 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余热源进口,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余热源B出口; 余热源B从余热源B进口进入闪蒸器下部的换热管,放出热量加热换热管外喷淋的余热源A液体,放热降温后从余热源B出口排出闪蒸器;余热源A从余热源A进口进入喷淋管,形成液滴后,由于扩容降压,余热源A液体在低压下闪蒸出一部分饱和蒸汽;剩余的余热源 A液体以细液滴的形式喷洒在换热管的表面上,吸收传热管内余热源B的热量后,余热源A液体的一部分汽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经过汽液分离后,从蒸汽出口引出,另一部分余热源A液体从余热源A出口引出。全文摘要属于闪蒸器领域。闪蒸器包括筒体、喷淋管、汽液分离器、蒸汽出口;还包括余热源A进口、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B进口、余热源B出口、换热管、管板、封头;闪蒸器卧式布置,筒体的两端装有封头,筒体和封头通过管板连接在一起,汽液分离器、喷淋管以及换热管固定在管板上;汽液分离器位于闪蒸器的上部空间,中部空间布置喷淋管,下部空间布置有换热管,部分换热管浸没在余热源A液体中;在筒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闪蒸器回收多余热源能量的方法,该闪蒸器包括筒体、喷淋管、汽液分离器、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源A进口、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B进口、余热源B出口、换热管、管板、封头;闪蒸器卧式布置,筒体的两端装有封头,筒体和封头通过管板连接在一起,汽液分离器、喷淋管以及换热管固定在管板上;汽液分离器位于闪蒸器的上部空间,中部空间布置喷淋管,下部空间布置有换热管,部分换热管浸没在余热源A液体中;在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余热源A进口,筒体的下部设置余热源A出口,余热源A进口连接着喷淋管;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余热源进口,筒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余热源B出口;余热源B从余热源B进口进入闪蒸器下部的换热管,放出热量加热换热管外喷淋的余热源A液体,放热降温后从余热源B出口排出闪蒸器;余热源A从余热源A进口进入喷淋管,形成液滴后,由于扩容降压,余热源A液体在低压下闪蒸出一部分饱和蒸汽;剩余的余热源A液体以细液滴的形式喷洒在换热管的表面上,吸收传热管内余热源B的热量后,余热源A液体的一部分汽化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经过汽液分离后,从蒸汽出口引出,另一部分余热源A液体从余热源A出口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良张克舫刘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