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多孔混凝土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00391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取骨料,并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判断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是否在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内,若满足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用该骨料;若否,重新选择骨料;计算单位体积胶结浆体用量;计算单位体积各材料用量;搅拌;成型。由于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制备方法,实现了一种适宜植物生长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制备方法,具有科学合理、简单实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制备方法,尤指一种。
技术介绍
植生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连续大孔结构,能使植物在其孔隙中生长,而植物根系可以深入混凝土孔隙内的填充植生材料中或混凝土下的土壤中源源不断地吸收植生材料或土壤中养分的环保型功能建筑材料。植生多孔混凝土由起骨架作用的多孔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内植生材料、所种植物等组成,是混凝土与植物的有机结合。其中起骨架作用的多孔混凝土与透水混凝土、贫混凝土等普通多孔混凝土不同,它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孔隙率,还对孔的尺寸、连通性、内部酸碱性等有严格要求,是制备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关键技术之一。多孔混凝土孔隙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生存空间,而植生材料为植物提供了营养来源,正确的选择植生材料是保证植物生长的基础。 我国对于植生多孔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关键技术都引自国外,对于基础理论没有系统、全面的掌握。针对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查表法、公式法、体积法等,但都没有考虑植生多孔混凝土与其它混凝土的重要区别,即可种植植物,未考虑混凝土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孔隙的连通性等对植物的影响,这就需要一种计算简便、准确,技术科学、合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实现了一种适宜植物生长的,具有科学合理、简单实用的特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取骨料,并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判断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是否在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内,若满足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用该骨料;若否,重新选择骨料;计算单位体积胶结浆体用量; 计算单位体积各材料用量;搅拌;成型;其中,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计算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根据所述骨料表面积计算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根据所述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和所述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计算采用当前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上述计算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步骤包括建立筛孔边长与骨料筛余对应比表面积系数的一对应数值表;查找所述对应数值表并计算所述当前骨料的比表面积系数;所述当前骨料的比表面积系数为当前骨料对应的筛孔筛余百分率值与骨料筛余对应比表面积系数乘积之和;计算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所述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等于单位体积内骨料的总质量与所述当前骨料的比表面积系数的乘积。上述单位体积内的胶结浆体体积=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X胶结浆体包裹厚 度。上述混凝土的孔隙率=(I-单位体积内的胶结浆体体积-单位体积内的骨料体积)X 100%O上述搅拌步骤进一步包括将水、外加剂、胶结材、掺合料在搅拌设备中搅拌30s 90s ;加入骨料一同搅拌60s 150s,获得未成型的混凝土。上述成型步骤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未成型的混凝土装入试模,采用与成型工艺对应的压力压制成型。上述成型工艺为压制成型、振动成型或振压成型;所述压制成型的压力为0. 05MPa 2MPa ;所述振动成型的振动频率为1000 3000Hz、振幅为0. 2 0. 8mm、振动时间为5s 50s ;所述振压成型的压力为0. 06MPa I. 5MPa、振动频率为800 2500Hz、振幅为0.2 0. 8_、振动时间为IOs 30s。在上述根据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设定孔隙率范围步骤中当所述应用领域为护岸工程时,设定孔隙率范围为13% 26% ;当所述应用领域为护坡工程时,设定孔隙率范围为22% 35%。上述胶结衆体包裹厚度为0. 5mm 2. 0mm。上述骨料采用单粒级骨料。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骨料粒径、级配不同对此种骨料制备的多孔混凝土孔隙率的影响,科学地解决了适宜原材选择的问题,制备方法简便合理,同时搅拌及成型工艺可使植生多孔混凝土得到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指标。所制得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可应用于护坡、护岸、城市绿化、建筑立体绿化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一种适宜植物生长的,具有科学合理、简单实用的特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当应用领域为护岸工程时,设定孔隙率范围为13% 26%;当应用领域为护坡工程时,设定孔隙率范围为22% 35%。然后,选取骨料,并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建立筛孔边长与骨料筛余对应比表面积系数的一对应数值表;查找对应数值表并计算当前骨料的比表面积系数;当前骨料的比表面积系数为当前骨料对应的筛孔筛余百分率值与骨料筛余对应比表面积系数乘积之和;计算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等于单位体积内骨料的总质量与当前骨料的比表面积系数的乘积。 骨料采用单粒级骨料。根据骨料表面积计算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 单位体积内的胶结浆体体积=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X胶结浆体包裹厚度。胶结衆体包裹厚度为0. 5mm 2. 0mm。根据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和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计算采用当前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混凝土的孔隙率=(I-单位体积内的胶结浆体体积-单位体积内的骨料体积)X 100%O接着,判断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是否在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内,若满足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用该骨料;若否,重新选择骨料;然后,计算单位体积胶结浆体用量;接着,计算单位体积各材料用量;再然后,搅拌;搅拌步骤进一步包括将水、外加剂、胶结材、掺合料在搅拌设备中搅拌30s 90s ;加入骨料一同搅拌60s 150s,获得未成型的混凝土。最后,将未成型的混凝土装入试模,采用与成型工艺对应的压力压制成型;成型工艺为压制成型、振动成型或振压成型;压制成型的压力为0. 05MPa 2MPa ;振动成型的振动频率为1000 3000Hz、振幅为0. 2 0. 8mm、振动时间为5s 50s ;振压成型的压力为0. 06MPa I. 5MPa、振动频率为800 2500Hz、振幅为0. 2 0.8mm、振动时间为IOs 30s。实施例I :制备一种应用于护岸工程的植生多孔混凝土首先设定孔隙率范围为19% 21%,然后建立筛孔边长与骨料筛余对应比表面积系数的一对应数值表,请参见表I ;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 选取骨料,并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 判断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是否在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内,若满足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用该骨料;若否,重新选择骨料;计算单位体积胶结浆体用量; 计算单位体积各材料用量; 搅拌; 成型; 其中,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 计算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 根据所述骨料表面积计算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 根据所述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和所述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计算采用当前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2.根据权利要求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生多孔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植生多孔混凝土的应用领域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取骨料,并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判断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是否在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内,若满足所述设定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范围,选用该骨料;若否,重新选择骨料;计算单位体积胶结浆体用量;计算单位体积各材料用量;搅拌;成型;其中,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由该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计算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根据所述骨料表面积计算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根据所述单位体积内的骨料表面积和所述单位体积内所需胶结浆体体积计算采用当前骨料制备的植生多孔混凝土孔隙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玲王龙志张海霞马洪娟崔鑫杜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