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基于可控局部自由度的主动减振方法与装置,它从非线性的角度构造基于内共振的可控局部自由度减振器,可在柔性机器人和减振器之间形成能量交換的通道,使得柔性机器人的振动能量转移到减振器中,并由减振器的阻尼耗散。属于柔性机器人的振动控制
技术介绍
柔性机器人具有质量轻、承载能力大、运动灵活性强的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这类机器人低刚度和柔性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帯来振动问题,如果不对振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其低频大幅振动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将严重降低机器人的运动精度。 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很多振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被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以及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主被动联合控制方法。在被动控制方面,人们将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应用到柔性机械臂中,通过阻尼被动吸收机械臂的振动能量。在主动控制方面,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等,通过这些规律主动地吸收柔性机械臂的能量,适应不同的控制对象。另外,结合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人们提出了半主动式减振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主动设定控制规律满足不同控制对象减振的要求,另ー方面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可控局部自由度的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是由伺服电机、刚性支杆、位置和质量可调的末端质量块组成;刚性支杆一端通过轮毂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固联有末端质量块,整个减振装置通过夹具和柔性机械臂相连,柔性机械臂由关节串联;该减振装置安装在柔性机器人的柔性机械臂上,以减小柔性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振动;所述柔性机械臂是截面为矩形的细长杆,满足欧拉?伯努利梁的条件,且柔性机械臂的宽度方向远远大于高度方向,保证柔性机械臂的主要振动形式为横向振动;所述伺服电机为工业中常用的作动器,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运动使刚性支杆完成相应的动作,因为这个控制动作对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没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