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孔冲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771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锥孔冲压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一种锥形孔的冲压模具。本模具的上模冲头和下模模孔都是圆柱形的,冲头直径等于锥孔最小孔径,模孔直径等于锥孔的最大孔径。本模具的结构简单,冲压出的锥孔质量较高、成本低,与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可节省大量能源。(*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加工冲压模,特别是锥形孔冲压模。常规的在钢板上加工锥形孔的方法是,先将钢板加热变红,再用锥形冲头趁热冲压出锥孔。这种锥形冲头的加工相对较为麻烦,并且与其相应的冲压工艺浪费能源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加工出的产品常出现钢板过烧、脱碳、内部晶像结构变化、有毛刺、尺寸偏差较大等现象,特别是在汽车钢板弹簧上,常出现锥形卡孔片松动或断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加工锥孔冲压模,该模具加工简单,与其相应的冲压工艺可节省能源,加工的产品尺寸准确、成本低、质量高、锥孔光滑无毛刺、金属内部晶像组织无变化。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上模冲头和下模模孔皆为圆柱体,上模冲头直径为锥孔最小孔径,下模孔径为锥孔最大孔径。下面,以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冲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4组成,冲头2和模孔3均采用圆柱体,冲头2的直径为欲加的锥孔最小孔径,模孔3的直径选取锥孔的最大直径。冲床带动冲头2向下冲压时,即可通过下模3在钢板上拉出锥形孔。根据金属形变规律及试验经验,模孔3的直径最好选择为锥孔最大孔径的公差范围上限,这样可使加工出的锥孔尺寸更为准确。实施例1EQ140汽车的钢板中,后五片、八片的卡孔,有锥孔最小孔径13mm,最大孔径14.5+0.3mm的尺寸要求,可选取上模冲头直径为13mm,下模模孔直径为14.8mm或15mm,一般只能超过最大公差尺寸的0.2mm,就可加工出合适的锥孔。实施例2EQ140型汽车的钢板中,前4片、前6片的卡孔,有锥孔最小孔径为11mm,最大孔径为12.5+0.3mm的尺寸要求,可选取上模冲头直径为11mm,下模模孔直径为12.8mm或13mm,就可冲压出所需要的锥孔。按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该模具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相应的冲压工艺节省能源,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所加工的产品尺寸准确、成本低、无毛刺、内部晶像无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锥孔冲压模,它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特征是上模冲头和下模模孔的形状皆为圆柱体,冲头的直径等于锥孔的最小孔径,模孔直径等于锥孔最大孔径。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孔冲压模,其特征是模孔直径最好是锥孔最大孔径的公差范围上限。专利摘要锥孔冲压模。本技术属于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是一种锥形孔的冲压模具。本模具的上模冲头和下模模孔都是圆柱形的,冲头直径等于锥孔最小孔径,模孔直径等于锥孔的最大孔径。本模具的结构简单,冲压出的锥孔质量较高、成本低,与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可节省大量能源。文档编号B21D28/34GK2159269SQ93219288公开日1994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武玉荣, 张贵林 申请人:武玉荣, 张贵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孔冲压模,它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特征是上模冲头和下模模孔的形状皆为圆柱体,冲头的直径等于锥孔的最小孔径,模孔直径等于锥孔最大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玉荣张贵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汽车工贸实业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