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是一种组合式冲压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冲压模具多分为上模与下模,通过上、下模型面的配合设置,实现对上、下模之间的型材的冲压。由于上模与下模本身体积较大,而且具有型面的部位,往往仅是设于两者相对表面(上模的下表面,下模的上表面)的中心区域,该中心区域以后的区域多是出于密封需要而设置。如果为了节省材料,将上模与下模的厚度减小,那上模与下模自身的抗冲压能力便会减弱,这将直接影响上模与下模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活字印刷的解决方案,即将下模(也可以适用于上模)制成分体结构,下模包括中心柱与安装座,该中心柱的上表面即下模的型面,安装座中部设有与该中心柱形状匹配的空腔;只要将中心柱穿入该空腔内,然后通过螺栓将中心柱的底部与安装座底部固接即可形成完整的下模。通过上述技术,可以采有一个安装座与N种不同的中心柱组合,来进行N种型材加工,这样便节省了 N-1个安装座的材料使用量。然而冲压成型的冲击力较大,通过现有的螺栓连接的方式所连接的组合件,其本身连接强度有限,在多次冲压操作下,所述螺栓易发生松动,使中心柱从安装座中脱出,导到冲压操 ...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冲压模,包括中心柱与安装座,中心柱上侧面为模具的型面,安装座中部设有与所中心柱形状匹配的空腔,中心柱穿入该空腔内,其特征在于:中心柱包括分体的上部与下部,所述型面设于上部的上表面,所述上部其外壁与所述空腔内壁共同加工有第一螺孔,所述下部其外壁与所述空腔内壁也共同加工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通,而且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螺孔通入到下部的下表面,还包括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的第一螺钉以及与第二螺孔螺纹连接的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抵靠在所述第一螺钉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合川区均恒金属加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