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07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驱动铃。该电机驱动铃包括铃盅(2);由框体(12)和盖体(50)构成的壳体;安装于盖体的电机(4);安装于电机(4)的具有偏心轴(8)的凸轮(9);击打铃盅(2)的内表面的前端从壳体露出的击打棒(5);安装于盖体(50)、且供击打棒(5)贯通的中空的导向部件(6);连接击打棒的后端与偏心轴(8)的驱动力传递部件(10)。通过壳体密封电机(4)、凸轮(9)、驱动力传递部件(10)以及击打棒(5)的没有从壳体露出的部分,从而防止灰尘等异物的混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由电机驱动的击打棒击打铃盅发出铃声的电机驱动铃
技术介绍
以下,参照图11、图12对现有的电机驱动铃进行说明。图11为现有的从铃盅2内侧所见的电机驱动铃的俯视图。这种现有的电机驱动铃设有一罩体3,该罩体3固定于铃盅2的安装面2b。罩体3设有收纳部12。在该收纳部12内收纳着电机4。这种现有的电机驱动铃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驱动电机4时,设置于其驱动轴7上的凸轮9旋转,从而设于凸轮9上的偏芯轴8绕驱动轴7的轴线进行圆周运动。这样,通过与偏心轴8连接的驱动力传递部件10将动力传递至由导向部件6支承、只进行 直线运动的击打棒5上。由此,击打棒5在凸轮9旋转运动的同时进行直线的往复运动,击打铃盅2的内表面I以发出铃声。图12为图11的电机4及击打棒5的连接部分的主视图。如图12所示,现有的电机驱动铃的驱动力传递部件10在其前端设有呈环状的环状部IOf。并且,在击打棒5的后端设有贯通孔5a。通过将环状部IOf插入该贯通孔5a,实现驱动力传递部件10与击打棒5的连接。然而,由于收纳电机4、驱动力传递部件10以及击打棒5的罩体3没有实施密封,所以灰尘等异物容易混入其中,附着于上述部件的各个连接处,对这些部件的顺畅的动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电机、凸轮、驱动力传递部件、击打棒的一部分收纳于密封状的壳体,防止灰尘等异物混入其中的电机驱动铃。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电机、凸轮、驱动力传递部件、击打棒均安装于盖体,将这些部件形成一个单元,从而使组装更加容易,并且能够以完成品的状态实施最终调整的电机驱动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电机驱动铃,包括铃盅;壳体,该壳体安装于上述铃盅内;电机,该电机安装于上述壳体;凸轮,该凸轮设于上述电机的驱动轴,具有与该驱动轴的轴线平行的偏心轴;中空的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安装于上述壳体的侧壁,中空部分贯通有击打棒;上述击打棒,该击打棒的击打上述铃盅的前端从上述壳体露出;驱动力传递部件,该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前端与上述击打棒的后端连接,后端与上述偏心轴连接。其中,上述壳体包括框体,呈收纳容器状,一面呈开口,内部收纳着上述电机、凸轮、驱动力传递部件以及击打棒的没有从壳体露出的部分;盖体,呈板状,具有与上述开口对应的形状及大小,密封上述框体的上述开口。技术方案2所述的电机驱动铃,在上述盖体的朝向上述框体内部的一侧表面,设有供上述导向部件安装的导向部件安装部、以及供上述电机安装的电机安装部。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机驱动铃,上述导向部件安装部以及上述电机安装部为从上述盖体的板状表面切出对应形状并向上述一侧表面弯折而成的部分,并且上述盖体之上设有另外的盖体,该另外的盖体覆盖上述盖体的因切出上述导向部件安装部以及上述电机安装部而形成的切口部。根据本技术所记载的电机驱动铃,由于将电机、凸轮、驱动力传递部件以及击打棒的没有从壳体露出的部分均收纳于密封状的壳体内,因此能够防止灰尘等异物混入其中。另外,由于供导向部件安装的导向部件安装部、以及供电机安装的电机安装部均设于盖体,因此可以将电机、凸轮、驱动力传递部件、击打棒以及导向部件均安装于盖体,将这些部件形成一个单元,从而使组装更加容易,并且能够以完成品的状态实施最终调整。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机驱动铃的一实施例的图,是从铃盅内侧所见的视图。图2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图,是从图I的A-A线所见的剖面图。图3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构成部件的图,是组装好的击打棒、驱动力传递部件、凸轮以及电机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构成部件的图,是从图3的B-B线所见的视图。图5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构成部件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构成部件的图,是从图5的C-C线所见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构成部件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组装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电机驱动铃的组装的立体图。图10 (βΓ图10 (C)为表示上述电机驱动铃的击打棒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1为表示现有的电机驱动铃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的电机4及击打棒5的连接部分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内表面;2...铃忠;2b...安装部;2z...凸部;4...电机;5...击打棒;5a...贯通孔;6...导向部件;6a...导向孔;6b...卡止部;6z...卡合槽;7...驱动轴;8...偏芯轴;9...凸轮;10...驱动力传递部件(弹性体、弹黃);10a...线圈状卷绕部;10b. · ·末端;10z. · ·直线部;12. · ·框体;12a...缺口 ;14. · ·圆盘部件;14a. · ·粘贴面;14b...短突起;14c...长突起;14d...驱动轴孔;15...圆盘部件;15a...驱动轴孔;15b...定位孔;15c...贯通孔;50...盖体;50'...另外的盖体;50a...电机安装部;50a' ...电机安装部的切口部;50b...插入孔;50c...卡合突起;50d...安装孔;50e...引线引出口 ;50f...导向部件安装部AOfi ...导向部件安装部的切口部;51...电机安装螺钉;52...盖安装螺钉;53...框体安装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电机驱动铃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电机驱动铃大致包括通过击打其内表面I而发出铃声的铃忠2、安装于铃盅2的内表面I的框体12、覆盖该框体12的盖体50、收纳于该框体12内的电机4、以及由上述电机4的驱动力击打内表面I的击打棒5。铃盅2为圆形器皿形状,中央部具有大致为平坦的内表面I。如图2所示,该铃盅2的内表面I形成为,从中央部至外侧部曲率逐渐增加,位于外周的外周侧壁相对中央部大致为垂直的状态。另外,如图2所示,其大致中央部形成供框体12安装的安装部2b。并且在安装部2b的附近设有两个凸部2z,当后述的框体12安装于上述安装部2b时,这两个凸部2z插入到设于框体12的凹部。如图2及图8所示,框体12呈收纳容器状,一面设有开口,与该开口相对的一侧设有贯通孔,框体安装用螺钉53通过该贯通孔,将框体12安装于铃盅2的安装部2b。上述盖体50为板状,具有与框体12的开口相对应的形状及大小,通过盖安装螺钉52紧固于框体12的开口部分,以实现该盖体50与框体12的密封。为了防漏,优选为,在上述框体12的开口部分与盖体50之间夹入衬垫(未图示)。如图8所示,在盖体50的朝向框体12内部的一侧表面,立设有供后述的电机4安装的两个电机安装部50a、供后述的导向部件6安装的导向部件安装部50f。在其中一个电机安装部50设有供电机4的引线通过的引线引出口 50e。并且在导向部件安装部50f设有供导向部件6插入的插入孔50b。另外,与上述导向部件安装部50f对应地,在框体12的侧壁设有一缺口 12a,该缺口 12a的大小、形状与上述导向部件安装部50f的相同。当盖体50被安装到该框体12时,导向部件安装部50f恰好与该缺口 12a吻合,以防止灰尘等异物混入框体12内。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部件安装部50f、电机安装部50a作为另外部件连接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驱动铃,包括:铃盅(2);壳体,该壳体安装于所述铃盅(2)内;电机(4),该电机(4)安装于所述壳体;凸轮(9),该凸轮(9)设于所述电机(4)的驱动轴(7),具有与该驱动轴(7)的轴线平行的偏心轴(8);中空的导向部件(6),该导向部件(6)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中空部分贯通有击打棒(5);所述击打棒(5),该击打棒(5)的击打所述铃盅(2)的前端从所述壳体露出;驱动力传递部件(10),该驱动力传递部件(10)的前端与所述击打棒(5)的后端连接,后端与所述偏心轴(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框体(12),呈收纳容器状,一面呈开口,内部收纳着所述电机(4)、凸轮(9)、驱动力传递部件(10)以及击打棒(5)的没有从壳体露出的部分;盖体(50),呈板状,具有与所述开口对应的形状及大小,密封所述框体(12)的所述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文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可比世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