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式枢纽器及具有连杆式枢纽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233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连杆式枢纽器,其包含有:一固定支架;至少一第一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至少一第二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一可动支架,是枢设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至少一连结支架,是枢设在可动支架上;其中,可动支架可枢转到紧密叠合在固定支架上,或是枢转到与固定支架相隔一距离。当枢纽器安装于一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屏幕之间,可令屏幕大范围翻转并且避免屏幕与本体互相磨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枢纽器,尤指一种连杆式枢纽器,其可安装在一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屏幕之间,使得屏幕可相对本体进行翻转达到180度,且翻转过程与完成翻转时,屏幕边缘不会意外碰触到本体,藉此避免本体与屏幕之间的意外磨损,并且增进翻转的顺畅性。
技术介绍
具有可翻转屏幕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掀盖式行动电话或是数位相机等等,是主要在一本体与屏幕之间设置一枢纽器以便屏幕能相对本体翻转。传统适用于上述翻转屏幕的枢纽器一般是由二可相对旋转的支架透过铆钉而组装。然而,此类传统枢纽器往往会与屏幕或是本体构成空间上的干涉,令屏幕无法相 对本体翻转达到180度。或者,该枢纽器必须以外露方式设置在屏幕与本体之间,才能令屏幕相对本体有更大的翻转角度,惟外露的枢纽器不利于电子装置的美观和体积轻巧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有鉴于传统连接电子装置本体与屏幕的枢纽器不利大范围旋转以及电子装置外观与轻巧性等缺点,改良其不足与缺失,进而创作出一种连杆式枢纽器及具有连杆式枢纽器的电子装置。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式枢纽器,其可安装在一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屏幕之间,使得屏幕可相对本体进行翻转达到180度,且翻转过程与完成翻转时,屏幕边缘不会意外碰触到本体,藉此避免本体与屏幕之间的意外磨损,并且增进翻转的顺畅性。为达上述目的,是令前述连杆式枢纽器包含有一固定支架;至少一第一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至少一第二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一可动支架,是枢设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至少一连结支架,是枢设在可动支架上;其中,可动支架可枢转到紧密叠合在固定支架上,或是枢转到与固定支架相隔一距离。藉由上述技术手段,连杆式枢纽器的固定支架与连结支架分别设置在一电子装置的本体与屏幕之间。设置于固定支架与可动支架之间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令可动支架贴合在固定支架上而达到一扁平的紧密配置,亦可令可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抬升一段距离,连结支架则可相对可动支架翻转达180度,藉此,连杆式枢纽器可令电子装置的屏幕相对本体翻转达180度。而于翻转过程中,可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的抬升,令屏幕的移动与翻转不会在空间上与本体相互干涉,从而避免屏幕与本体之间的磨损问题,进而提升翻转的顺畅性。前述固定支架上形成有一凹槽;该可动支架具有一主板以及一自主板朝外突伸的延伸板,该延伸板上形成有至少一连结部以与相对应的连结支架相枢设,且当可动支架叠合于固定支架上时,连结部是位于凹槽之中以降低固定支架与可动支架叠合时的总厚度。前述固定支架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片,该结合片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结合片的第一结合部;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结合片的第二结合部。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上突伸形成有一限位块;一第一转轴以不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固定支架结合片的第一结合部,且以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第一连杆第一端上,且在第一转轴一端上径向突伸形成有一可与限位块相抵靠的限位板。前述可动支架形成有至少一组装片,该组装片上具有一第一组合部以及一第二组合部;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设在第一组合部;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设在第二组合部。 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槽;一第二转轴以不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固定支架结合片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且以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第二连杆第一端上;在该第二转轴上以不可转动方式穿套有一定位环,在该定位环上形成一有可结合定位槽的定位突块。前述连结支架具有一连结片以及一形成在连结片上的固定片,在连结片上形成至少一定位缺口 ;一连结轴是以不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可动支架延伸板的连结部上,且以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连结支架的连结片上,在连结轴上以不可转动方式穿套有一定位圈,该定位圈上形成有至少一可与定位缺口结合的定位凸部。前述连结支架可相对可动支架旋转达至少180度。前述各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以及各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分别透过一固定销而枢接到可动支架的组装片上。前述固定支架具有二相对的结合片;二第一连杆分别枢设两结合片;二第二连杆分别枢设到该结合片;该可动支架具有二相对的组装片,各组装片分别枢设对应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前述各第二转轴上穿套有至少一沿轴向抵靠定位环的弹簧片;各连结轴上穿套有至少一抵靠定位圈的弹簧片。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连杆式枢纽器的电子装置,其包含一本体、一屏幕以及一连杆式枢纽器,其中该连杆式枢纽器具有一固定支架,是设置在本体上;至少一第一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至少一第二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一可动支架,是枢设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至少一连结支架,是设置在屏幕上,且枢设在可动支架上;其中,可动支架可枢转到紧密叠合在固定支架上,或是枢转到与固定支架相隔一距离,藉此,屏幕可相对本体进行翻转并且于翻转过程中不与本体相互磨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连杆式枢纽器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具有连杆式枢纽器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接续图3的操作示意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接续图4的操作示意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接续图5的操作示意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对应图3的连杆式枢纽器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对应图7的连杆式枢纽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接续图7的操作示意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接续图8的操作示意侧视图;图11为本技术接续图9的操作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照图I到3,本技术连杆式枢纽器是设置在一电子装置上,该电子装置包含一本体80以及一屏幕90。该连杆式枢纽器包含有一固定支架10、至少一第一连杆20、至少一第二连杆30、一可动支架40以及至少一连结支架50。该固定支架10是设置在本体80上。固定支架10上形成有一凹槽13。固定支架10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片12,该结合片12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21以及一第二结合部122。该第一连杆20是具有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枢设在固定支架10结合片12的第一结合部121上。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21上突伸形成有一限位块211,一第一转轴25以不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固定支架10结合片12的第一结合部121,且以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第一连杆20第一端21上,且在第一转轴25 —端上径向突伸形成有一可与限位块211相抵靠的限位板251。该第二连杆30是具有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枢设在固定支架10结合片12的第二结合部122上。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31上形成有至少一定位槽311 ;—第二转轴35以不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固定支架10结合片12的第二结合部122以及,且以可转动方式贯穿设置在第二连杆30第一端31上;在该第二转轴35上以不可转动方式穿套有一定位环33,在该定位环33上形成一有可结合定位槽311的定位突块331。该可动支架40是枢设在第一连杆2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0的第二端上。该可动支架40具有一主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固定支架;至少一第一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至少一第二连杆,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设在固定支架上;一可动支架,是枢设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至少一连结支架,是枢设在可动支架上;其中,可动支架可枢转到紧密叠合在固定支架上,或是枢转到与固定支架相隔一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朱瑞霖吴承学
申请(专利权)人:欣日兴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