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路面破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0586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脚踏路面破冰车,固装有驱动小链论的后传动轴装于后轮轴和脚蹬轴间的车架,后轮轴在破冰筒左右各固装后链轮,脚蹬轴的脚蹬前经驱动链轮链条带动后传动轴,后传动链条连接后传动链轮和后链轮,带动后轮和破冰筒。破冰筒外为滚筒,内有套筒,击冰锥的缆绳穿过滚筒柱面的绳孔、固定于套筒的固定杆。车架下方有铰接的四边形转向架,转向架的2纵杆前端分别与左右前轮轴铰接。方向杆底端经转向锥齿轮带动转向架转动、推动前轮轴摆动、前轮转向。车前轴上有另一除冰筒。脚踏脚蹬车行时,破冰筒转动,击冰锥甩开啄击破碎路面冰层。本车一人骑行可高效地破冰,行走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学校、小区配备;节能环保;操作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维护机械装置领域,具体为ー种脚踏路面破冰车。(ニ)
技术介绍
冬季低温雨雪天气,常常造成路面结冰。为避免雪压实成为冰 面,下雪时可在路面撒融雪剂,促使雪融化。但融雪剂对路面造成污染,也会腐蚀车辆底盘。而一旦路面结冰,车辆行驶和行人步走都极不方便,还极易出事故。人工破冰清扫,工作效率低,铲除冰层难度大,难以及时清理高速公路等各种路面的冰雪。为此出现了各种路面破冰除雪机械,但目前的破冰车多为配有动カ装置的大型设备,价格高昂,适合于高速公路或主要街道上使用。一般小区难以配备,尚未见到有关人力驱动的小型的道路除冰机械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脚踏路面破冰车,脚踏驱动前迸,且带动破冰筒转动,使破冰筒上的击冰锥由于转动离心カ甩出、击打路面的冰层使之破碎。本技术设计的脚踏路面破冰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脚蹬,驱动链轮,后轮轴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后端,后轮轴两端固定安装后轮,后轮轴上固定安装后链轮。前轮轴与车架前端铰接,前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前轮轴。脚蹬轴与后轮轴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中部,其两端安装左右脚蹬。脚蹬轴上固定安装驱动链轮,车架中部还固定有车座支杆,车座支杆顶端安装有车座。操作者可骑在车座上脚踏脚蹬,使本破冰车行进。本破冰车的后轮轴上安装有破冰筒。后传动轴与后轮轴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后传动轴位于后轮轴和脚蹬轴之间,其上固定安装有驱动小链论,驱动链条连接驱动链轮和驱动小链轮。后传动轴两端各固定安装后传动链轮,后轮轴在破冰筒左右外侧各固定安装后链轮,后传动链条连接后传动链轮和后链轮。破冰筒包括滚筒,套筒,套筒由左右卡盘和8 16根固定杆构成,卡盘直径小于后轮,各固定杆相互平行、两端固定于左右卡盘内侧,以各固定杆为母线形成ー个直径小于卡盘直径的圆柱面,卡盘中心为轴套,卡盘固定于后轮轴,卡盘有3 12个均布的螺栓孔,滚筒为直径大于套筒的卡盘外径、小于后轮直径的空心圆筒,滚筒柱面上对应每根固定杆有ー排绳孔,每排绳孔为3 8个,固定环经径向辐条固定于滚筒两端面,固定环上有与套筒的卡盘螺栓孔相配合的固定孔。套筒位于滚筒内,螺栓连接卡盘的螺栓孔和固定环的固定孔,滚筒与套筒同轴连接。击冰锥底面大于滚筒柱面的绳孔的面积,各击冰锥的底面固接软的缆绳一端,每个击冰锥的缆绳的另一端穿过滚筒柱面上的一个绳孔、固定于该孔相対的固定杆上,各缆绳沿径向分布,相互分离、相互无交叉干渉,缆绳的长度大于固定杆和滚筒柱面之间的距离,击冰锥吊在滚筒柱面,缆绳沿径向拉直时,各击冰锥锥顶与滚筒柱面的距离相等,且各击冰锥锥顶所处圆柱面的直径大于后轮直径I 5厘米。操作者骑在车座上脚踏脚蹬,脚蹬轴转动,驱动链轮经驱动链条、驱动小链轮、传动轴、传动链轮、传动链条、后链轮带动后轮轴转动,后轮转动使本破冰车前进,前轮因摩擦カ滚动,同时后轮轴上的破冰筒转动,离心力使各缆绳顶端的击冰锥甩开,锥尖啄击路面的冰层,随着车的前行、ー排排击冰锥不断敲击冰面,使之破碎。之后可方便地用手工或清扫机械清除。所述击冰锥为圆锥。所述缆绳为软钢丝绳。当路面冰层较薄时,可将缆绳收短,减小击冰锥与冰面的距离。取下固定滚筒固定环和卡盘的螺栓,将滚筒相对套筒转动ー或数个螺栓孔再重新插入螺栓固定。滚筒再次反向转动,即可将缆绳放长,减小击冰锥与冰面距离。本车有转向装置。在车座前方,方向杆可转动地竖在车架上,方向杆顶端固装方向盘。车架下方有转向架,转向架为2根横杆和2根纵杆铰接的四边形,方向杆底端为固接一 个转向锥齿轮,齿轮支杆竖直固接于转向架的后横杆中部,齿轮支杆顶端固接另ー转向锥齿轮,一对转向锥齿轮相互啮合。前轮轴分为左右2根,分别与车架左右前端铰接,转向架的2根纵杆向前延伸、前端分别与左右前轮轴铰接。当方向盘转动,转向锥齿轮转动带动转向架的齿轮支杆围绕方向杆底端转动,转向架纵杆推动前轮轴摆动、前轮转向。为了提高破冰效率,本车配有安装破冰筒的前轴,脚蹬也驱动前轴,前后两个破冰筒同时碎冰。加装纵轴、驱动锥齿轮、前传动轴、前传动链轮、前链轮和安装有破冰筒的前轴,纵轴与脚蹬轴垂直,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前传动轴与后传动轴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位于纵轴前方。前轴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前端,位于前传动轴前方,前轴与后轮轴高度相同,前轴上固装另ー破冰筒。在脚蹬轴的一端固装一个驱动锥齿轮,与纵轴后端固装另一个驱动锥齿轮相互配合并啮合,纵轴前端固装ー个前锥齿轮,与前传动轴中部固装的前锥齿轮相配合并啮合,前传动轴两端各固定安装前传动链轮,前轴在破冰筒左右外侧各固定安装ー个前链轮,前传动链条连接前传动链轮和前链轮。脚踏脚蹬、脚蹬轴转动,经驱动锥齿轮、纵轴、前锥齿轮、前传动轴、前传动链轮和前链轮,带动前轴及其上的破冰筒转动,进行破冰。本技术脚踏路面破冰车的优点为1、一人騎行,就可高效地破碎路面冰层,行走灵活,可穿行于各种小道街巷工作;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学校、小区等配备;3、无需另加动力,人力驱动,节能环保;4、操作简单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脚踏路面破冰车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脚踏路面破冰车实施例传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脚踏路面破冰车实施例脚蹬轴、前传动轴及前轴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脚踏路面破冰车实施例击冰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滚筒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套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脚踏路面破冰车实施例加有前后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内标号为1、车架,11、前挡板,12、后挡板,2、驱动链轮,21、驱动链条,22、纵轴,23、驱动小链轮,24、前锥齿轮,3、脚蹬,31、脚蹬轴,32、驱动锥齿轮,4、后传动链轮,41、后传动链条,42、后传动轴,5、后轮,51、后轮轴,52、后链轮,6、车座,61、车座支杆,7、方向盘,71、方向杆,72、转向架,721、齿轮支杆,73、转向锥齿轮,8、前传动链轮,81、前传动轴,82、前传动链条,9、前轮,91、前轮轴,911、铰接杆,92、前轴,93、前链轮,O、破冰筒,01、滚筒,011、固定环,012、辐条,02、套筒,021、卡盘,022、固定杆,03、击冰锥,04、缆绳,05、螺栓。具体实施方式本脚踏路面破冰车实施例整体结构如图I所示,其传动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车架1,前轮9,后轮5,脚蹬3,驱动链轮2和破冰筒0,后轮轴51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I后端,后轮轴51两端各固装后轮5、中部固装破冰筒0,后轮轴51在破冰筒0左右外侧各固定安装后链轮52。前轮轴91为左右两根,前轮轴91上固装竖直的铰接杆911,车架左右前端各有铰接孔,前轮轴91的铰接杆911插在车架I前端的铰接孔内,二者为动配合,前轮轴91可以铰接杆911为轴摆动。前轮9可转动地安装于前轮轴91外端。脚蹬轴31与后轮轴51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I中部,其两端固装左右脚蹬3。脚蹬轴31上固定安装驱动 链轮2,脚蹬轴31的一端固装的驱动锥齿轮32。后传动轴42与后轮轴51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1,后传动轴42位于后轮轴51和脚蹬轴31之间,其上固定安装驱动小链轮23和后传动链轮4,驱动链条21连接驱动链轮2和驱动小链轮23,后传动链条41连接后传动链轮4和后链轮52。纵轴22与脚蹬轴31垂直,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I。前传动轴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脚踏路面破冰车,包括车架(1),前轮(9),后轮(5),脚蹬(3),驱动链轮(2),后轮轴(51)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1)后端,后轮轴(51)两端各固装后轮(5),后轮轴(51)上固定安装后链轮(52);前轮轴(91)与车架(1)前端铰接,前轮(9)可转动地安装于前轮轴(91);脚蹬轴(31)与后轮轴(51)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1)中部,其两端固装左右脚蹬(3),脚蹬轴(31)上固定安装驱动链轮(2),车架(1)中部还固定有车座支杆(61),车座支杆(61)顶端安装有车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轴(51)上安装有破冰筒(0);后轮轴(51)上的后链轮(52)位于破冰筒(0)左右外侧;后传动轴(42)与后轮轴(51)平行、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1),后传动轴(42)位于后轮轴(51)和脚蹬轴(31)之间,其上固定安装驱动小链轮(23)和后传动链轮(4),驱动链条(21)连接驱动链轮(2)和驱动小链轮(23),后传动链条(41)连接后传动链轮(4)和后链轮(52);所述破冰筒(0),包括滚筒(01),套筒(02),套筒(02)由左右卡盘(021)和8~16根固定杆(022)构成,卡盘(021)直径小于后轮(5),各固定杆(022)相互平行、两端固定于左右卡盘(021)内侧,以各固定杆(022)为母线形成一个直径小于卡盘(021)直径的圆柱面,卡盘(021)中心为轴套,卡盘(021)固定于后轮轴(51),卡盘(021)盘面有均布的3~12个螺栓孔;滚筒(01)为直径大于套筒(02)卡盘(021)外径、小于后轮(5)直径的空心圆筒,滚筒(01)柱面上对应每根固定杆(022)有一排绳孔,每排绳孔为3~8个,固定环(011)经径向辐条(012)固定于滚筒(01)两端面,固定环(011)上有与套筒(02)的卡盘(021)的的螺栓孔配合的固定孔;套筒(02)位于滚筒(01)内,螺栓(05)连接固定环(011)的固定孔和卡盘(021)的螺栓孔,滚筒(01)与套筒(02)同轴连接;击冰锥(03)底面大于滚筒(01)柱面的绳孔的面积,各击冰锥(03)的底面固接缆绳(04)的一端,每个击冰锥(03)的缆绳(04)的另一端穿过滚筒(01)柱面上的一个绳孔、沿径向延伸固定于该孔相对的固定杆(022)上,各缆绳(04)沿径向分布,相互分离,缆绳(04)的长度大于固定杆(022)和滚筒(01)柱面之间的距离,击冰锥(03)吊在滚筒(01)柱面上,缆绳(04)沿径向拉 直时,各击冰锥(03)锥顶与滚筒(01)柱面的距离相等,且各击冰锥(03)锥顶所处圆柱面的直径大于后轮(5)直径1~5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才航孙亮波桂慧黄美发黄天茂黄波闵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