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吊装夹具,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吊装钳部分、第二吊装钳部以及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连接螺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装夹具,由于吊装夹具的宽度远远大于现有的吊装钢材的钢丝绳的直径,所以能够平稳地吊装钢材,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装夹具,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靠性提高的吊装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钢材(例如,履带型钢或者其他类型异型钢)是以捆装的形式运送,当钢材被运送到加工场所后,通过龙门吊车和钢丝绳进行卸载,然后对钢材逐根进行锯切、冲缺等机加工。在锯切过程中,先对钢材进行矫直,矫直后的钢材被运送到锯切备品区,在锯切备品区安装有单梁吊车,通过单梁吊车和钢丝绳将锯切备品区的钢材吊装至锯床进行锯切加工。具体地讲,操作人员通过单梁吊车手动将钢丝绳套住钢材逐根将钢材吊装至锯床。由于钢材,例如履带型钢呈细长形状,并且每根履带型钢的重量约为O. 5吨,所以吊装时钢材重心难以掌握,不安全并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夹具,以解决现有单梁吊车吊装钢材时存在的钢材重心难以掌握、安全性差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夹具,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吊装钳部分、第二吊装钳部以及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连接螺栓。根据本技术,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形状可以相同,并且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呈“X”字形。根据本技术,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每一个均可包括起吊部分、夹持部分、连接起吊部分和夹持部分的倾斜部分以及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从各个夹持部分的下端向内侧延伸。根据本技术,在所述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起吊部分的上端可形成有通孔或连接有绳扣。根据本技术,用于安装连接螺栓的螺纹孔可形成在所述倾斜部分的中部。根据本技术,所述吊装夹具可具有宽度,且所述吊装夹具的宽度方向与连接螺栓的轴向一致。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由于吊装夹具的宽度远远大于现有的吊装钢材的钢丝绳的直径,所以能够平稳地吊装钢材,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技术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技术。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的示意图。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包括第一吊装钳部分2、第二吊装钳部分3、将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可旋转地连接起来的连接螺栓4。另外,在所述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的上端(吊装端)形成有孔I或连接有绳扣,用于起吊时与吊车进行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大体上呈“X”字形,即,装配好后,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呈“X”字形。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左右对称,分别包括起吊部分、夹持部分以及连接起吊部分和夹持部分的倾斜部分。在每个夹持部分的下端分别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支撑部分,用于支撑被吊装的物品。当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通过连接螺栓4装配在一起时,各自的支撑部分相对地向内侧延伸,使得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的夹持部分之间的间隔在支撑部分处最小。 用于安装连接螺栓4的螺纹孔形成在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的倾斜部分的中部。在图I的实施例中,起吊部分呈竖直的长条形形状,夹持部分大致上呈竖直的长条形形状,并且在夹持部分的下端形成有向内延伸的支撑部分。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根据需要,起吊部分和夹持部分可按照其他合适的形状形成,例如,夹持部分按照便于夹持物品的弯曲的形状形成。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连接螺栓4为高强度螺栓。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具有一定宽度,S卩,如图I所示,所述吊装夹具沿着连接螺栓4的轴向延伸一定宽度。可选地,为了减小吊装夹具的重量,可使夹持部分的宽度宽于起吊部分和倾斜部分的宽度,从而牢固地夹持钢材。因此,由于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尤其是夹持部分)的宽度远远大于现有的吊装钢材的钢丝绳的直径,所以能够克服现有的吊装装置存在的吊装时钢材重心难以掌握、不安全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对钢材进行平稳的吊装。在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吊装钢材(例如,履带型钢)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的夹持部分夹住履带型钢的中部,接着,预紧穿过孔I的钢丝绳,在所述钢丝绳被拉紧的同时,通过连接螺栓4的作用使第一吊装钳部分2和第二吊装钳部分3朝向彼此运动,从而夹紧履带型钢,同时支撑部分支撑履带型钢的下部,从而能够牢固地夹住钢材。然后,通过吊车将履带型钢吊运到期望的位置。由此可见,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在吊装过程中,在操作人员张开吊装夹具之后,即可离开现场。不需要象现有技术那样,操作人员在麻烦地将钢丝绳套在钢材上之后,需要继续留在现场调整钢丝绳的位置,直到钢材平衡才能离开。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由于吊装夹具的宽度远远大于现有的吊装钢材的钢丝绳的直径,所以能够平稳地吊装钢材,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吊装钳部分、第二吊装钳部以及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连接螺栓。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形状相同,并且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呈“X”字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每一个均包括起吊部分、夹持部分、连接起吊部分和夹持部分的倾斜部分以及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从各个夹持部分的下端向内侧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起吊部分的上端形成有通孔或连接有绳扣。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连接螺栓的螺纹孔形成在所述倾斜部分的中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夹具具有宽度,且所述吊装夹具的宽度方向与连接螺栓的轴向一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吊装夹具,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吊装钳部分、第二吊装钳部以及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连接螺栓。根据本技术的吊装夹具,由于吊装夹具的宽度远远大于现有的吊装钢材的钢丝绳的直径,所以能够平稳地吊装钢材,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66C1/42GK202594625SQ20112051827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东, 王俊, 童征, 曾坤林 申请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夹具包括第一吊装钳部分、第二吊装钳部以及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吊装钳部分和第二吊装钳部分的连接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王俊,童征,曾坤林,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