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宗超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14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它由千斤顶1、胎模2、两个压轮3A和3B、连杆机构、两个支耳5A和5B、套环6组成,呈扇形的胎模2沿其径向套在千斤顶1的顶杆7上,千斤顶1顶出胎模2时,连杆机构使压轮3A和4B将金属管材压在胎模2的凹槽内成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弯管机可折弯直径为Φ10~60mm的金属管材,并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操作轻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弯管机是用于金属管材折弯的工具,目前机械工厂中管材折弯采用的主要有滑轮弯管机、液压弯管机、三辊弯管机,它们普遍体积大、笨重,不适合施工现场的流动作业,而现场施工中,经常需要折弯直径为φ10~60mm的金属管材,目前现场弯管普遍使用的是一种杠杆式手动弯管机,它有一个半圆形的胎模,杠杆的支点位于胎模的圆心,杠杆上还有一个压轮,使用时,在胎模与压轮间插入管材,转动杠杆,压轮将管材压在胎模半圆面的成型凹槽内,迫使管材折弯。这种弯管机由于采用了杠杆机构,为了尽可能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制作得比较长,因而体积也较大,重量也大,实测重量为22Kg,造成携带不便,同时由于动力臂不可能无限制加长,实际使用时操作力依然比较大,因而这种弯管机弯管的最大直径一般为φ22mm,此时操作力矩达到350N·m。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它应能适应直径为φ10~60mm的金属管材的折弯,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轻便的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由千斤顶、胎模、两个压轮、两副连杆机构、两个支耳及套环组成,套环固定在千斤顶头部的缸体上,两个支耳对称地固定在套环的两侧,胎模为扇形,扇形胎模沿其径向套在千斤顶的顶杆上,两副连杆机构的每一副相对于千斤顶的中心对称成M形,并把胎模、两个压轮、两个支耳夹在中间,M形连杆机构两侧连杆的下端与两个支耳分别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中间的铰链点与胎模扇形的圆心点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上端的两个铰链点分别与两个压轮的圆心点铰链连接,胎模的扇形面及两个压轮的圆周面上均开有圆弧形凹槽,胎模与两个压轮的圆弧形凹槽形成的空间与金属管材的直径相适应。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采用了千斤顶作为管材折弯的动力,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用来折弯直径为φ10~60mm的金属管材,而千斤顶本身体积小巧、重量轻、操作轻便,从而使本技术弯管机也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操作轻便的特点,另外,由于本技术弯管机是利用两个压轮从两侧同时把管材压在胎模的凹槽内成形,使管材折弯时受力均匀,因而适用折弯的管材的壁厚范围较宽,可折弯壁厚为0.5~3.5mm范围内的管材。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便携式手动弯管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将金属管材折弯时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便携式手动弯管机中胎模2与千斤顶1的顶杆7连接的剖视图。图1至图4给出了本技术便携式手动弯管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是由千斤顶1、胎模2、两个压轮3A和3B、两副连杆机构4A和4B、两个支耳5A和5B、套环6组成,千斤顶1可以采用螺旋千斤顶,也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套环6固定在千斤顶1头部的缸体上,套环6中心有孔,供千斤顶1的顶杆7通过,两个支耳5A和5B对称地固定在套环6的两侧,胎模2为扇形,扇形胎模2的弦侧沿扇形的对称轴有一个径向开孔,胎模2利用此开孔套在千斤顶1的顶杆7上,两副连杆机构4A和4B的每一副相对于千斤顶1的中心对称成M形,并把胎模2、两个压轮3A和3B、两个支耳5A和5B夹在中间,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两侧连杆的下端与两个支耳5A和5B分别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中间的铰链点与胎模2扇形的圆心点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上端的两个铰链点分别与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心点铰链连接,胎模2的扇形面及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周面上均开有圆弧形凹槽,胎模2与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弧形凹槽形成的空间与金属管材的直径相适应。折弯管材时,在图1所示位置将管材穿入胎模2与两个压轮3A和3B之间,手工操作千斤顶1将胎模2顶出,在M形连杆机构4A和4B控制下,压轮3A和3B将绕着扇形胎模2的圆心点旋转,因而压轮3A和3B的圆弧形凹槽与胎模2扇形面上的圆弧形凹槽间始终保持恒定的间隙,并把管材压在胎横2的凹槽内成形,图3给出了此时的示意图,由于是手工操作,管材的折弯角度也容易控制,折弯后,将千斤顶1卸载,此时胎模2及两个压轮3A和3B均复位,可方便地将折弯的管材从任意一个压轮的外侧取出。由于实际工作时,需要折弯的管材直径、折弯半径不同,因此胎模2需制作成不同半径、不同大小凹槽形状的一组,两个压轮3A和3B也需制作成不同半径、不同大小凹槽形状的一组,以适应实际折弯工作的需要,相应地,连杆机构4A和4B的连杆上还开有若干个备用孔,这样,必要时可将压轮3A和3B铰链连接在备用孔上,以适应一组中不同半径、不同大小凹槽形状的胎模和压轮。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带有扇形胎模(2)和压轮,胎模(2)的扇形面及压轮的圆周面上均开有圆弧形凹槽,利用压轮将金属管材压在胎模(2)的凹槽内成形,其特征在于它的折弯动力为千斤顶(1),在千斤顶(1)头部的缸体上固定着一个中心开孔的套环(6),两个支耳(5A)和(5B)对称地固定在套环(6)的两侧,扇形胎模(2)沿其径向套在千斤顶(1)的顶杆(7)上,它有两个用于成形的压轮(3A)和(3B),它还有两副连杆机构(4A)和(4B),每一副连杆机构相对于千斤顶(1)的中心对称成M形,并把胎模(2)、两个压轮(3A)和(3B)、两个支耳(5A)和(5B)夹在中间,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两侧连杆的下端与两个支耳(5A)和(5B)分别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中间的铰链点与胎模(2)扇形的圆心点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上端的两个铰链点分别与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心点铰链连接,胎模(2)与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弧形凹槽形成的空间与金属管材的直径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顶(1)为液压千斤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它由千斤顶1、胎模2、两个压轮3A和3B、连杆机构、两个支耳5A和5B、套环6组成,呈扇形的胎模2沿其径向套在千斤顶1的顶杆7上,千斤顶1顶出胎模2时,连杆机构使压轮3A和4B将金属管材压在胎模2的凹槽内成形,本技术弯管机可折弯直径为Φ10~60mm的金属管材,并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操作轻便的特点。文档编号B21D7/00GK2406744SQ0020273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庄宗超 申请人:庄宗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手动弯管机,带有扇形胎模(2)和压轮,胎模(2)的扇形面及压轮的圆周面上均开有圆弧形凹槽,利用压轮将金属管材压在胎模(2)的凹槽内成形,其特征在于:它的折弯动力为千斤顶(1),在千斤顶(1)头部的缸体上固定着一个中心开孔的套环(6),两个支耳(5A)和(5B)对称地固定在套环(6)的两侧,扇形胎模(2)沿其径向套在千斤顶(1)的顶杆(7)上,它有两个用于成形的压轮(3A)和(3B),它还有两副连杆机构(4A)和(4B),每一副连杆机构相对于千斤顶(1)的中心对称成M形,并把胎模(2)、两个压轮(3A)和(3B)、两个支耳(5A)和(5B)夹在中间,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两侧连杆的下端与两个支耳(5A)和(5B)分别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中间的铰链点与胎模(2)扇形的圆心点铰链连接,M形连杆机构(4A)和(4B)上端的两个铰链点分别与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心点铰链连接,胎模(2)与两个压轮(3A)和(3B)的圆弧形凹槽形成的空间与金属管材的直径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宗超
申请(专利权)人:庄宗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