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加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5992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加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的液体加注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体加注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和与之相连的加注机构,所述加注机构包括中空的加注本体,所述加注本体的内腔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所述第二椭圆齿轮的齿面上设有磁铁,靠近磁铁一侧的加注本体的内表面偏心位置处设有干簧管;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集中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之相连的管路通断控制模块、输入及显示模块、计量模块以及通讯模块。干簧管随着磁铁的靠近和远离实现吸合和断开,计量模块通过干簧管的通断实现计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计量精度高且可实现定量加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注
,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的液体加注设备
技术介绍
液体加注在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场合对加注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不一。本技术主要针对的是适用于液体流量比较小的场合的手持式液体定量加注装置,该设备通过手持式的设备进行液体加注。现有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待加注的液体盛放在一个容器内,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流向加注管道,操作者通过控制管道上的阀门或者开关的开闭,来实现加注操作的开启和停止。在阀门或开关的位置,一般还装有液体流量表(有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这种方法有以下缺点1、精度不高现有的液体流量表主要 是靠机械传动来实现计量,如水表是依靠水的压力推动叶轮旋转,叶轮再推动齿轮转动,齿轮上通过个位数齿轮与用于计数的十进制数齿轮实现传动。通过十进制数齿轮进行计数以获得齿轮旋转的圈数,从而实现计量。这种计量方式忽视了叶轮和流量表本体之间的液体渗漏,而且由于采用多个齿轮作为传动机构,各个传动机构之间会因长时间运转产生磨损,造成计数不准,形成累积误差,所以精度不高。机械配合的精度直接影响计量的精度,这种计量方式精度一般不高。2、不具备定量加注功能这种装置计量的是开关打开后至开关闭合这段时间的液体流量,并不能实现定量加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计量精度高且能够实现定量加注的液体加注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体加注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和与之相连的加注机构,所述加注机构包括中空的加注本体,所述加注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 ;所述入口处设有开闭该入口的开关机构;所述加注本体的内腔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所述第二椭圆齿轮的齿面上偏心位置处设有磁铁,靠近磁铁一侧的加注本体的内表面上设有靠磁铁控制通断的干簧管;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集中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之相连的控制开关机构开闭的管路通断控制模块、输入及显示模块、计算液体流量的计量模块以及用来和外部计算机交换数据和控制指令信息的通讯模块;所述干簧管与计量模块连接。本技术通过采用干簧管来直接测量齿轮的旋转圈数,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多个传动机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传动机构的磨损而导致的精度不高,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另外,本技术通过在输入和显示模块输入一个设定值,并通过计量模块进行计量,到达设定值之后就由集中控制模块控制关闭开关机构,实现了定量加注的功能。进一步的,所述加注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入口和出口分别设于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末端。管路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的与外部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处设有防滴漏装置,所述出口处设有防滴漏装置,所述防滴漏装置包括用于开闭出口的堵头和连接于堵头底部的第一中空管;第一中空管的下部插入有第二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底端通过一环状的固定板固定于出口管路上,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底端低于第一中空管的底端;所述第一中空管外壁上设有环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固定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中空管的侧壁上在限位板和堵头之间的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出口管路的末端为锥形,所述堵头形状与之匹配。在本技术中,将靠近出口的一端定义为上部,靠近入口的一端定义为下部。通过防地漏装置的设置,可以在本技术的设备停止工作之后,即可封堵出口,防止装置内残留的少部分液体出现滴漏现象。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限位板为金属片,比如采用薄铝板。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处的开关机构为固定于加注本体上并通过一电机驱动的机械伸缩机构,所述电机与管路通断控制模块连接。机械伸缩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实用,成本低,操作方便,而且不易损坏。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种控制模式自动计量模式和定量加注模式。通过选择相应的控制模式,即可实现相应的计量功能。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模块设有调整计量参数以进行计量补偿的计量补偿模块。当集中控制模块发出指令去关闭加注机构入口处的开关机构时,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椭圆齿轮在液体的压力和惯性作用下仍然会旋转,并且旋转的圈数和液体压力有关,也就是说液体加注的误差随压力改变而改变。本技术专利可以通过测量干簧管产生的脉冲的频率来推算液体的压力大小,从而可以通过集中控制模块中内置的控制程序来计算该种压力下液体加注的误差,并反馈给计量补偿模块进行不同的计量补偿数值,这样集中控制模块可以提前发出指令关闭加注机构入口处的开关机构,指令在响应时间内的液体流量计入实际加注量,这样就会极大地减小误差,提高了计量精度。换句话说,本技术能够智能实时根据液体压力来调整测量参数,进行计量补偿,抵消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液体压力不同导致齿轮和本体之间的不同液体渗流而产生的测量误差。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充电模块以及可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所述可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与控制装置连接。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式计量装置通常是用干电池供电,电池使用寿命较短,需频繁更换,易造成环境污染。而本技术可以不用更换电池就能保证系统供电,十分绿色环保。一种上述的液体加注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两种控制模式自动计量模式和定量加注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备接入加注机构的入口与装有待加注液体的容器,出口与待加注装置连接;步骤二,模式选择通过输入及显示模块选择控制模式;如果是选择定量加注模式,需输入一个流量设定值;步骤三,开启加注手动或者由集中控制模块控制管路通断控制模块打开加注机构入口处的开关机构;步骤四,液体计量集中控制模块控制计量模块在入口打开的同时开始计量液体的流量;步骤五,加注完成在自动计量模式下,当手动或者由集中控制模块控制管路通断控制模块关闭加注机构入口处的开关机构时,加注操作结束,加注的液体量在输入及显示模块显示;在定量加注模式下,当计量模块测得的液体的流量达到所述流量设定值时,由集中控制模块控制管路通断控制模块关闭加注机构入口处的开关机构。所述步骤四中液体流量的计量方法为液体进入加注本体内腔时,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在液体压力的推动下同时转动,液体被挤向出口 ;第二椭圆齿轮上的磁铁会同时随第二椭圆齿轮做圆周运动,磁铁上方的干簧管由于磁铁的靠近和远离不断地吸合和断开,在电路里产生连续的脉冲,计量模块通过测量脉冲频率和数量计算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旋转的圈数,得到液体的流量。通过齿轮转动发送脉冲的方式来测量液体流量,结构简单可靠。进一步的,所述计量模块还包括计量补偿模块,在所述步骤四中,还包括计量补偿步骤,具体为计量补偿模块根据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的不同转速得到的不同脉冲宽度,来判断液体压力的大小,根据液体压力的不同进行计量补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液体加注设备,通过特别设计的加注机构,通过干簧管的通断产生的脉冲来测量液体流量,以及采用控制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测量精度。另外,通过设置了计量补偿模块,可以根据齿轮的转速来调节不同的计量参数,进行计量补偿,进一步降低了测量误差,提高了计量精度,实现了精确计量液体的流量的目的。本技术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定量加注,只需要预先输入流量设定值,即可实现自动定量加注。另外,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加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和与之相连的加注机构,所述加注机构包括中空的加注本体,所述加注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处设有开闭该入口的开关机构;所述加注本体的内腔设有相互啮合的第一椭圆齿轮和第二椭圆齿轮,所述第二椭圆齿轮的齿面上偏心位置处设有磁铁,靠近磁铁一侧的加注本体的内表面上设有靠磁铁控制通断的干簧管;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集中控制模块和分别与之相连的控制开关机构开闭的管路通断控制模块、输入及显示模块、计算液体流量的计量模块以及用来和外部计算机交换数据和控制指令信息的通讯模块;所述干簧管与计量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邓杏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珠海博士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