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5947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它包括上夹送辊、下夹送辊、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第三比例阀、减速机、变频电机、编码器和可编程控制器,上夹送辊和下夹送辊通过减速机与变频电机连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第三比例阀与上夹送辊、下夹送辊连接,其特征是变频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和第三比例阀的信号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生产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且能自动纠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连续作业切边机组是高附加值硅钢薄带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张力控制直接影响钢卷卷取质量。现有的生产高附加值硅钢薄带连续作业切边机组张力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对张力压板施加压力与卷取机设备建立卷取张力,实现带材高速卷取的目的,该方式为人工调整,不仅耗材消耗巨大,而且控制精度较差;另一种是采用开合式皮带张紧方式,通过调整液压缸压力与卷取机设备建立卷取张力,该方式对带材的板型质量要求较高,同时需频繁更换皮带。因此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生产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且能自动纠偏的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生产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且能自动纠偏的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上夹送辊、下夹送辊、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第三比例阀、减速机、变频电机、编码器和可编程控制器,上夹送辊和下夹送辊通过减速机与变频电机连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第三比例阀与上夹送辊、下夹送辊连接,其特征是变频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和第三比例阀的信号端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夹送辊、下夹送辊的直径为300_500mm。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的摩擦系数为O. 15-0. 25。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减速机(4)为双传动齿轮减速机。本技术用数字控制取代人工调整,从根本上避免了 O. 15mm-0. 26mm高附加值硅钢薄带生产过程中的错边、塔型和内径挤伤等质量问题,从而大幅提高了产品成材率。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生产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且能自动纠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包括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第一液压缸2. I、第二液压缸2. 2、第一比例阀3. I、第二比例阀3. 2、第三比例阀3. 3、减速机4、变频电机5、编码器6和可编程控制器7,上夹送辊I. I和下夹送辊I. 2通过减速机4与变频电机5连接,第一液压缸2. I和第二液压缸2. 2通过第一比例阀3. I、第二比例阀3. 2、第三比例阀3. 3与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连接,变频电机5的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6,编码器6的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7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第一比例阀3. I、第二比例阀3. 2和第三比例阀3. 3的信号端连接。优选的实施例 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1.2的直径为300-500mmo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的摩擦系数为O. 15-0. 25。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减速机4为双传动齿轮减速机。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第一液压缸(2. I)、第二液压缸(2. 2)、第一比例阀(3. I)、第二比例阀(3. 2)、第三比例阀(3. 3)、减速机(4)、变频电机(5)、编码器(6)和可编程控制器(7),上夹送辊(I. I)和下夹送辊(I. 2)通过减速机(4)与变频电机(5)连接,第一液压缸(2. I)和第二液压缸(2. 2)通过第一比例阀(3. I)、第二比例阀(3. 2)、第三比例阀(3. 3)与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连接,其特征在于变频电机(5)的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6),编码器(6)的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7)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第一比例阀(3. I)、第二比例阀(3.2)和第三比例阀(3.3)的信号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的直径为300-500mm。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送辊(I. I)、下夹送辊(I. 2)的摩擦系数为O. 15-0. 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4)为双传动齿轮减速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它包括上夹送辊、下夹送辊、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第三比例阀、减速机、变频电机、编码器和可编程控制器,上夹送辊和下夹送辊通过减速机与变频电机连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第三比例阀与上夹送辊、下夹送辊连接,其特征是变频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和第三比例阀的信号端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生产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且能自动纠偏。文档编号B65H23/198GK202575491SQ20122020202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周涛, 邱俊杰, 邓珣, 宋曙光, 方胜年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套切边机组中薄带卷取张力控制装置,包括上夹送辊(1.1)、下夹送辊(1.2)、第一液压缸(2.1)、第二液压缸(2.2)、第一比例阀(3.1)、第二比例阀(3.2)、第三比例阀(3.3)、减速机(4)、变频电机(5)、编码器(6)和可编程控制器(7),上夹送辊(1.1)和下夹送辊(1.2)通过减速机(4)与变频电机(5)连接,第一液压缸(2.1)和第二液压缸(2.2)通过第一比例阀(3.1)、第二比例阀(3.2)、第三比例阀(3.3)与上夹送辊(1.1)、下夹送辊(1.2)连接,其特征在于:变频电机(5)的转轴上设置有编码器(6),编码器(6)的输出端与可编程控制器(7)的输入端连接,可编程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第一比例阀(3.1)、第二比例阀(3.2)和第三比例阀(3.3)的信号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邱俊杰邓珣宋曙光方胜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