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状制件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96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状制件的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包括将一种板材拉延为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沿两个板面的连接处形成凹槽,其中,沿两个板面的连接处形成凹槽的方法包括通过对所述板材的拉延在较低的板面上形成储料包,然后再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整形。由于在对位于板状制件的上板面与下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以形成凹槽之前,通过拉延在较低的板面上形成储料包,因而,由于储料包的存在,从而克服了凹槽部分材料有限的缺陷,在侧整形时,储料包所包含的材料会随侧整形模块的运动而流向凹槽,从而即便形变较大,也不会出现漏孔而使制件报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板状制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般用作设备的外壳零件。在 生产加工中,常常采用冲压或拉延的工艺方法,然而,在某些板状制件中, 该板状制件具有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而且在这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还具有凹 槽,由于该凹槽向内凹入,因而难以在对该制件的拉延或冲压工序中一次成 形, 一种典型板状制件的例子为汽车的顶盖,即汽车车厢顶部的盖板。汽车的顶盖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从设计角度来说, 一方面,为安全起见, 要求汽车顶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尤其是当汽车翻滚时能足以保护汽车 车厢内乘客的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汽车顶盖与车身一起构成整个汽车的外 部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对汽车的外形美观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要求汽 车顶盖与车身平滑过渡,以使汽车具有较佳的视觉感受并能尽量减少行驶时产生的空气阻力。在两厢汽车的顶盖中,汽车顶盖常常为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下板面一 般与汽车的后尾门相配合,而且在该下板面上还具有凹槽,以避免开关后尾 门时,后尾门与汽车顶盖产生干涉或碰撞。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汽车 顶盖具有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即上板面1和下板面2,沿上板面1和下板 面2的连接处有凹槽3,由于凹槽3向顶盖内部凹入,难以直接在拉延时一 次成形。传统的制造上述顶盖的成形工艺为对于一块合适的板材制件,首先拉 延,使该板材初步具有除凹槽3之外的基本形状,分为上板面1和下板面2; 然后切边,将拉延后的板材裁减为正确的尺寸;再对上板面1与下板面2之 间的连接处进行凹槽3的侧整形加工,由于该凹槽3的侧整形可能又引起整 个板材制件尺寸的变化,因而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多次调试切边线;最后在制 得正确形状的凹槽3,使板材的尺寸合乎要求后,即得到合格的顶盖。在侧整形工序中,侧整形模块将上板面1与下板面2之间的连接处向内 压入,在压入的过程中,由于该连接处的材料有限而不足以形成凹槽3,周 围的材料会随之流入该连接处,如果该连接处材料过薄,且使材料形变过大, 在整形过程中,很容易使板材出现漏孔,而导致该制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具有上下错开两个板面的板件的成形工艺中, 在对上板面与下板面的连接处侧整形以形成凹槽时,由于材料有限而容易出 现漏孔,导致制件报废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克服材料有限的缺陷从而不 会出现漏孔的成形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成形方法包括将一种板材拉延为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沿两个板面的连接处形成凹槽,其中,在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前,先在较低的板面上形成储料包。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状制件的成形方法,由于在对位于板状制件的上板 面与下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以形成凹槽之前,通过拉延在较低的板面上形成储料包,因而,由于储料包的存在,从而克服了凹槽部分材料有限的缺 陷,在侧整形凹槽时,储料包所包含的材料会随侧整形模块的运动的加工而 流向凹槽,储料包内的材料可以满足侧整形凹槽的需要,储料包外材料基本 不往里流动,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孔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顶盖的透视图2和图3为图1中顶盖的示意图4为沿图2中截面线A-A的顶盖在对凹槽进行侧整形前与侧整形后的 局部放大对比截面图5为拉延后位于尾部的储料包的一种形式的示意图6为图5中储料包中间部分的截面图7为图5中储料包两端部分的截面图8为拉延后位于尾部的储料包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9为图8中储料包中间部分的截面图10为图8中储料包两端部分的截面图11为拉延后位于尾部的储料包再一 种形式的示意图12为图4中的截面图在对凹槽进行侧整形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将一种板材拉延为上下错 开的两个板面,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沿两个板面的连接处形成 凹槽,其中,在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前,先在较低的板面上形成 储料包。在本说明书中,拉延形成的储料包用于储存多余的材料,并且当进行侧 整形时将所储存的材料供应于板状制件的形变。为了使储料包的材料恰好满足板状制件的形变要求,优选地,储料包沿 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储料包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凹槽的长度方向, 这样当对所述连接处进行侧整形以形成凹槽时,储料包的材料沿长度方向均匀地流入形成的凹槽。在拉延工序后,储料包的边缘与两个板面的连接处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该储料包与所述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如图9所示,储料包5距离所述连接处 4的距离为L,如果轮廓线为圆角过渡,则沿连接处4作切线,沿储料包5 的轮廓线在储料包5的边缘作切线,该两条切线与板面轮廓线的交点之间的 距离为储料包与连接处的距离L。 L如果太小,则容易影响后续的侧整形加 工,太远则不利于提高储料包材料的利用率,从而造成材料浪费,因而,优 选地,储料包5与连接处4之间的距离L的范围为15-25毫米。当板状制件为平板时,经过拉延工序后,该平板的板状制件拉延为上下 错开的两个平板板面,然后再对所述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凹槽的侧整形, 由于拉延时在较低的平板板面上己经留有储料包,因而在对所述凹槽进行侧 整形时,储料包所含有的材料会随着侧整形模块的作用而流动,以补充形成 凹槽所需的材料,从而不会因为所述连接处的材料有限而出现漏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图1中的板状制件的成形,该板状制件具 有中间部分高于四周的边缘部分的凸起形状。如图l所示,盖板具有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上板面1和下板面2,在 该两个板面之间的连接处有凹槽3,该凹槽3的深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变浅。在对上板面1与下板面2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时,凹槽3周围的材料会 随侧整形模块的运动而向凹槽流动,但是由于凹槽的深度为不均匀的,即深 度从凹槽的中间向两端逐渐变浅,因而靠近凹槽3的材料会因为靠近凹槽不 同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流动程度,具体来说,在侧整形凹槽3时,凹槽3的 中间位置形变所需要的材料要比凹槽3两端位置形变所需要的材料多。这样, 靠近凹槽3的部位很容易因为材料的流动程度不一致而起皱,然而对于汽车 外板件来说,过度的表面起皱是不允许的。因而,在优选情况下,储料包的截面面积从储料包中间部分向两端部分递减。这样,储料包的中间部分具有较多的材料,而储料包的两端具有较少 的材料,材料的多少从中间部分向两端逐渐减少。由于储料包所包含的材料 分布不均匀,即中间部分多而两端少,这样恰好弥补了凹槽深度不一致而导 致的材料流动不一致,从而克服材料流动不一致而容易起皱的缺陷。所用板材的材料为制造顶盖的常用材料,既能保证制得的顶盖具有足够 的强度,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以利于顶盖的加工,如各种低碳钢,常用的有冲压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钢带(SPCD)、深冲用冷轧碳素钢薄板及 钢带(SPCE)等。板材的材料、尺寸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直接向厂家定 购。压力机为冲压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 知,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场合可以选用不同型号的压力机。如图1-图4所示,制成的顶盖具有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上板面1和下 板面2,该下板面2低于上板面1,上板面1和下板面2的连接处具有向内 凹入的凹槽3。顶盖的整个形状为中间部分高于四周边缘部分的凸起形状, 因而,上板面1和下板面2至少--个也为中间部分高而四周边缘部分低的形状o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状制件的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包括将一种板材拉延为上下错开的两个板面,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沿两个板面的连接处形成凹槽,其特征在于,在对两个板面的连接处进行侧整形前,先在较低的板面上形成储料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龙媒张玉欣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