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七次拉伸,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3.切边:用切边模及液压设备切去步骤2所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压边得锥筒形件I;4.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3所得锥筒形件I的筒底孔,得零件J;5.翻边:用翻边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4所得的零件J翻筒低边得零件K;6.整形:用整形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零件K进行整形得分流罩L。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旋压工艺所存在的锥面存在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表面无波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大锥度零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分流罩的制造 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薄壁、大锥度零件,如图l所示的分流罩,由于其壁厚只有1.2mm, 高度为246mm,锥度为70° ,目前基本上采用旋压工艺进行制造,造成其锥面 的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表面存在波浪形状,影响到流体介质的流动性,造 成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流罩L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采 用多次拉伸工艺,以解决现有旋压工艺所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包括如下步骤1、 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 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 七次拉伸,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B、 C、 D、 E、 F、 G、 H,其中第一次拉伸比为 1:1.1,第二次拉伸比为1:1.2,第三次拉伸比为1:1.3,第四次拉伸比为 1:1.25,第五次拉伸比为1:1.25,第六次拉伸比为1:1.4,第七次拉伸比为 1:1.3;3、 切边用切边模及液压设备切去步骤2所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压 边得锥筒形件I;4、 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3所得锥筒形件I的筒底孔,得 零件J;5、 翻边用翻边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4所得的零件J翻筒低边得零件K,6、 整形用整形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零件K进行整形得分流 罩L。本专利技术采用落料、多次拉伸、切边、冲孔、翻边、整形工艺,解决了现有 旋压工艺所存在的锥面存在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表面无波浪。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流罩L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圆形料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D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E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F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六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G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七次拉伸所得的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切边后所得的零件I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冲孔后所得的零件J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翻边后所得的零件K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 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 (参见图2);2、 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七次拉伸,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B (参见图3)、带压边的锥筒形件C (参见图4)、带压边的锥筒形件D (参见图5)、带压边的锥筒形件E (参见图6)、带压 边的锥筒形件F (参见图7)、带压边的锥筒形件G (参见图8)、带压边的锥筒 形件H(参见图9),其中第一次拉伸比为1:1. 1,第二次拉伸比为1:2,第三 次拉伸比为1:3,第四次拉伸比为1:2.5,第五次拉伸比为1:2.5,第六次拉伸 比为1:1.4,第七次拉伸比为1:1.3;3、 切边用切边模及液压设备切去步骤2所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压 边得锥筒形件I (参见图10);4、 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3所得锥筒形件I的筒底孔,得 零件J (参见图11);5、 翻边用翻边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4所得的零件J翻筒低边得零件 K (参见图12),6、 整形用整形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零件K进行整形得分流 罩L (参见图1)。当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不花费创造性的劳动,在上述实施例 的基础上能够作多种变化,同样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但是,这种变化显然 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七次拉伸,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B、C、D、E、F、G、H,其中第一次拉伸比为1∶1.1,第二次拉伸比为1∶1.2,第三次拉伸比为1∶1.3,第四次拉伸比为1∶1.25,第五次拉伸比为1∶1.25,第六次拉伸比为1∶1.4,第七次拉伸比为1∶1.3;(3)、切边用切边模及液压设备切去步骤(2)所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压边得锥筒形件I;(4)、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3)所得锥筒形件I的筒底孔,得零件J;(5)、翻边用翻边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4)所得的零件J翻筒低边得零件K,(6)、整形用整形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零件K进行整形得分流罩L。全文摘要,包括如下步骤1.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2.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七次拉伸,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3.切边用切边模及液压设备切去步骤2所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压边得锥筒形件I;4.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3所得锥筒形件I的筒底孔,得零件J;5.翻边用翻边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4所得的零件J翻筒低边得零件K;6.整形用整形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零件K进行整形得分流罩L。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旋压工艺所存在的锥面存在粗糙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表面无波浪。文档编号B21D35/00GK101209473SQ20061014810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海华, 蔡海荣, 陆耀明 申请人:上海德真工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流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落料:用落料模及液压设备对钢板EC进行落料,得圆形料A; (2)、拉伸:用拉伸比不同的拉伸模和液压设备对步骤(1)所得圆形料A进行七次拉伸,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B、C、D、E、F、G、H,其中第一次拉伸比为1∶1.1,第二次拉伸比为1∶1.2,第三次拉伸比为1∶1.3,第四次拉伸比为1∶1.25,第五次拉伸比为1∶1.25,第六次拉伸比为1∶1.4,第七次拉伸比为1∶1.3; (3)、切边:用切边模及液压设备切去步骤(2)所得带压边的锥筒形件H的压边得锥筒形件I; (4)、冲孔:用冲孔模及液压设备冲切步骤(3)所得锥筒形件I的筒底孔,得零件J; (5)、翻边:用翻边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4)所得的零件J翻筒低边得零件K, (6)、整形:用整形模具及液压设备对步骤(5)所得的零件K进行整形得分流罩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海荣,陆耀明,李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