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冷冲切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方法,现有技术资源浪费大、效率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一模具上设置两个承载部,并在两个承载部上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刀口,将个钢管前端从第一个承载部伸向第二个承载部,并令钢管位于第二个承载部上的长度为一个第二工件的宽度;将第一芯棒插入钢管,并令第一芯棒的前端面与第一承载部上的刀口对齐;将芯模置入钢管,并令该芯模与前述第一芯棒的前端面接触;将第二芯棒伸入钢管并于芯模接触;最后用冲头刀板从钢管外对应芯模的位置冲切钢管。由于本方法的冲切是不去料加工,在冲切过程中没有产生废料,因此大大节约了资源;同时,通过一次冲切而得到两个工件,效率得以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以无缝钢管作为中、小型轴承内外圈毛坯的主要材料,在轴承行业 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在由钢管变成单件的轴承内外圈毛坯时,普遍采用的是在 车床上用车刀逐段切割的工艺,使部份贵重的钢管变成低价的铁屑,造成了大 量的资源浪费,特别是对大批量生产的轴承企业,由于用车刀割料所造成的钢 管的损耗,其量更是大得警人!用车床切割,即浪费材料,又费人工体力,生 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资源浪 费大、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是在一模具上设置两个承载部,并在两个承载部上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 刀口,在两个刀口之间保持一个第一工件宽度的空位;将个钢管前端从第一个承载部伸向第二个承载部,并令钢管位于第二个承 载部上的长度为一个第二工件的宽度;将一外径与钢管内径相当的第一芯棒插入钢管,并令第一芯棒的前端面与 第一承载部上的刀口对齐;将一个长度与第一工件的宽度相当、外径与钢管的内径相当的芯模从钢管 的前端置入钢管,并令该芯模与前述第一芯棒的前端面接触; 将一第二芯棒从钢管前端伸入钢管并于芯模接触;用一个厚度与第一工件的宽度相当的冲头刀板从钢管外对应芯模的位置冲 切钢管,直至将钢管位于两刀口之间一段与芯模一起冲切下来,并将芯模从冲切下来的钢管段内取出供循环使用,该钢管段即为第一工件;将滞留在第二承载部上的一段钢管从第二芯棒上移走,该钢管段即为第二工件,并将第二芯棒从该位置移开。由于本方法的冲切是不去料加工,在冲切过程中没有产生废料,因此大大节约了资源;同时,通过一次冲切而得到两个工件,效率得以提高;而且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接触冲切部位,因此安全可靠,消除了安全隐患,所得工件质量稳定。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具体技术措施 实现将所述第一芯棒插入钢管至要求位置后予以固定。 用步进送料装置将钢管从第一承载部推向第二承载部。在第二芯棒上套一壁厚与钢管壁厚一致的管状推料件,将推料件的前端设 置成半圆管状,从而由该半圆管状部位的管壁形成一垫衬部。将第二芯棒的工作端面限定在由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的行程中,在第 一位置该工作端面与模具第二承载部的刀口对齐,在第二位置该工作端面与第 二承载部的刀口之间至少保持有所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的宽度之和的轴向距 离,且所述第二工件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工件的宽度;将推料件的工作端面限定在由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的行程内,在第一 位置该工作端面与第二承载部的刀口对齐,在第二位置该工作端面与第二承载 部的刀口之间至少保持有一个第二工件宽度的轴向距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不去料加工,使材料得以大大节约,与传统的车床切割相比,可节 约钢管总用量的10%-15%,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 一次冲切可以得到两个工件,效率得以提高,可提高4一5倍;3、 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接触冲切部位,因此安全可靠,消除了安全隐患;4、 所得工件质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本专利技术方法时所用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1所示结构完成一次冲切时第一芯棒、第二芯棒、冲头刀板以 及芯模与模具几种状态示意图。图5a、图5b、图5c为本专利技术冲头刀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b、图 5c分别为图5a的右视图、左视图。图6a、图6b为本专利技术对第一芯棒予以固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b 为图6a的A-A向剖视图。图7a、图7b为图1中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b为图7a的B-B 向剖视图。图8为图1所示夹紧结构的示意图(相对图1的C-C向剖视图)。图9为包含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冲切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1- 模具11- 第一承载部12- 第二承载部 13/14-刀口 15-空位;2- 送料装置21- 齿条轴22- 轨道23- 传动箱24- 齿轮25- 转动轴26- 齿圈27- 齿轴28- 单向离合器29- 送料气缸210- 导向柱211- 弹性卡套组件212- 束紧套213-螺母;3- 夹紧装置31- 支撑座32- 压盖33- 导向杆34- 弹簧35- 转轴36- 杠杆37- 夹紧气缸;4- 第一芯棒 4卜台阶轴结构;5- 第二芯棒 51-推进气缸;6- 推料件61- 衬垫部62- 推料气缸63- 支撑弹簧64- 斜形楔块;7- 贮存槽;8- 芯模;9- 冲头刀板91- 刀板体92- 刀口 ;10- 机架101- 螺栓102- 轴座103- 轴盖104- 压縮弹簧105- 导向柱;G-钢管,G1-工件l, G2-工件2。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钢管冷冲切设备,其是在机架10上设置模具1、送料装置2、 夹紧装置3、第一芯棒4、第二芯棒5、推料件6、贮存槽7、芯模8、冲头刀板 9等构成,其中模具l按照可以拆卸的方式(如通过螺栓固定)固定在机架10上,其具有 两个轴向方向隔离的刀口 13/14,且两刀口 13/14之间具有一个第一工件G1宽 度距离的空位(针对套圈类工件,工件的宽度距离即为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具 体的,模具1由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组成,两个隔离的刀口 13/14 分别设置在第一承载部11和第二承载部12上,在第一承载部11与第二承载部 12之间置放有定位块。送料装置2如图7a、图7b所示,其位于模具l的左侧,其具有轴向固定的 齿条轴21和可以在轴向直线轨道22上移动的传动箱23,轨道22上固定在机架 10上,同时,还设置有两个导向柱210,由此可以在动力驱动下令传动箱23精 确的在轴向(左右方向)移动;在传动箱23的右侧固定有一个弹性卡套组件211, 该弹性卡套组件211是由几个圆周分布的瓣状束紧片构成的束紧套212和一个 螺母213构成,束紧套212内孔上设置有轴向定位面,束紧套的外表面沿轴向 设置成斜面,螺母213通过螺纹连接在束紧套212上;在传动箱23内设置有单 向齿轮传动机构,该单向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齿条轴21啮合的齿轮24,与齿轮 24安装在同一转动轴25上的齿圈26以及与齿圈26啮合的齿轴27,在齿圈26 与转动轴25之间安装有单向离合器28 (该单向离合器也可以安装在齿轮24与 转动轴25之间),由此,当用送料气缸29间歇的驱动齿轴27时,可以通过传 动机构实现整个传动箱23向模具1步进,而当钢管G被切完,需要重新装钢管 时,可以不受齿轮齿条干扰,使传动箱23快速退回至初始位置;夹紧装置3如图8所示,其位于模具1与送料装置2之间,其包括一固定 的支撑座31和一压盖32,该支撑座31和压盖32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半圆形夹 紧部用于夹紧钢管,二者之间穿设有导向杆33并支撑有弹簧34, 一可以绕转轴 35转动的杠杆36的一端压持在压盖32上,该杠杆36的另一端连接一夹紧气缸37,通过该夹紧气缸37的动作可以令半圆形夹紧部夹紧和放开钢管;第一芯棒4,其直径与钢管G内径相当,且保证能够在钢管G内顺利窜动,在工作时,穿设在钢管G内,并令其右端面与第一承载部ll上的刀口 13对齐;第一芯棒4的左端设置成台阶轴结构41 (参见图6a、图6b),与该台阶轴结构 41相配在机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管冷冲切方法,其特征是:在一模具(1)上设置两个承载部(11/12),并在两个承载部(11/12)上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刀口(13/14),在两个刀口(13/14)之间保持一个第一工件(G1)宽度的空位(15);将钢管前端从第一个承载部(11)伸向第二个承载部(12),并令钢管位于第二个承载部(12)上的长度为一个第二工件(G2)的宽度;将一外径与钢管内径相当的第一芯棒(4)插入钢管(G),并令第一芯棒(4)的前端面与第一承载部(11)上的刀口(13)对齐;将一个长度与第一工件(G1)的宽度相当、外径与钢管(G)的内径相当的芯模(8)从钢管的前端置入钢管,并令该芯模(8)与前述第一芯棒(4)的前端面接触;将一第二芯棒(5)从钢管前端伸入钢管并于芯模(8)接触;用一个厚度与第一工件(G1)的宽度相当的冲头刀板(9)从钢管外对应芯模(8)的位置冲且钢管,直至将钢管位于两刀口(13/14)之间一段与芯模一起冲切下来,并将芯模从冲切下来的钢管段内取出供循环使用,该钢管段即为第一工件(G1); 将滞留在第二承载部(12)上的一段钢管从第二芯棒(5)上移走,该钢管段即为第二工件(G2),并将第二芯棒(5)从该位置移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兆庭,张天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