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516 阅读:1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包括台架、电机、变速箱,其特征在于:一转动环设在台架之上,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台架与固定在转动环上的转动板配合连接;一滚压环设在转动环之上,在滚压环的下面和转动环的上面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滚压环和转动环的环形沟道两侧分别设有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一工艺隔栏设在滚压环和转动环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内,在工艺隔栏内相间设有工艺钢球和滚压钢球;一配重底板定位在滚压环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方法。它能同时对钢丝轨道轴承的内、外钢丝轨道的滚道面进行加工,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轴承零件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加工轴承钢丝轨道 的滚道面的装置及方法。技术背景—般大型滾动轴承(直径一般在4)500mm- cj) 2500mm)外形结构尺寸大,滚 动件一般选用钢球或滚子,轴承内外圏上制造出滚道面,滾道面采用高频淬火 (或整体淬火)达到规定的硬度要求。这类大型滚动轴承加工的主要难度在于 内外圈的加工。有的轴承要求回转精度高、径向间隙小,采用圆环形的钢丝作 滚动体轨道,称为钢丝轨道轴承。参见图1,钢丝轨道轴承包括一个外圏、两个 内图;在外圏上设有两道外轨道槽,外轨道槽内设有外钢丝轨道;在两个内團 上各设有一道内轨道槽,内轨道槽内设有内钢丝轨道;隔栏装在外團与两个内 圈中间,滚动体一钢球在隔栏内均匀分布,并与两道外钢丝轨道和两道内钢丝 轨道接触。钢丝轨道轴承的外钢丝轨道和内钢丝轨道是在绕成圆环形的(不锈 钢耐酸钢)钢丝,与滚动体接触的滚道面是在钢丝上单独加工的;该轴承的内 外圈仅对钢丝轨道起定位支撑作用,因此,内外圏的加工难度大大降低,而钢 丝轨道上滚道面的加工精度是保证轴承质量的关键。加工钢丝轨道滚道面,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车削方式加工钢丝轨道 滚道面,需要设计制造专用立车夹具和成型车刀,但是由于钢丝直径小,只有 4)4mm,装夹定位精度差,导致加工出的滾道面尺寸不均匀,不能保证轴承的质量。二是采用磨削方式加工钢丝轨道滚道面,需要设计制造专用的磨削工装和 专用成型砂轮,由于同样存在装夹定位准确性差的问题,加工质量仍得不到保 证,并且磨削加工设备投资太大,加工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保证 轴承质量的加工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它结构简单, 容易制造,能同时对钢丝轨道轴承的内、外钢丝轨道的滚道面进行加工,加工精度高。参见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包括台 架、设在台架下面的电机、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一转动环设在台架之上,变速箱的输出轴穿过台架与固定在转动环上的转 动板配合连接,在转动环与台架之间设有转动钢球;一滚压环设在转动环之上,在滾压环的下面和转动环的上面分别设有相互 对应的环形沟道,滚压环的环形沟道两側设有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 转动环的环形沟道两侧也设有与之对应的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一工艺隔栏设在滚压环和转动环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内,在工艺隔栏内相 间设有工艺钢球和滚压钢球;一配重底板通过止口定位在滚压环之上,并通过两根芯轴与台架定位连接, 配重》i:置在配重底板之上。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滚压环的下面和 转动环的上面分别设有的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与该轴承内、外團的环形沟道 相同。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其转动板设在转动环上,转动 板通过四个转动销固定在转动环上,转动板的中部"&有一方孔,该方孔与变速 箱的输出轴配合连接,动力由电机传递给变速箱,从而带动加工轴承钢丝轨道 的滚道面的装置旋转。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的主要特点 一是将垂直使用的轴承结 构,通过解剖成滚压环和转动环,转换成水平方向使用的滚压装置,不但工装 制造筒单,更重要的是便于用滚压的方式解决钢丝轨道滚道面的加工难题。二 是该装置结构筒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 一次滚压可完成四件钢丝的轨 道面的加工。三是经过滚压后的钢丝轨道面组织更细密,表面形成冷作硬化层, 提高了零件的耐磨性及疲劳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方法,该方 法装夹定位简单,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一根形状合格的内钢丝轨道和一根外钢丝轨道放入加工轴承钢 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的转动环的环形沟道两侧的内轨道槽和外轨道槽中;第一步,将滚压钢球和工艺钢球装入工艺隔栏中,均匀分布,且滚压钢球 的粒数少于工艺钢球的粒数;第三步,将另 一根形状合格的内钢丝轨道和另 一根外钢丝轨il^:入加工轴 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的滚压环的环形沟道两侧的内轨道槽和外轨道槽 中;第四步,将配重底板定位在滾压环之上,并通过两根芯轴与台架定位连接, 然后,将配重放置在配重底板之上;第五步,启动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的电机,通过变速箱的输 出轴带动转动环转动,同时对两根内钢丝轨道和两根外钢丝轨道的滚道面进行 滚压加工成型;第六步,卸下配重、配重底板、滚压环,取下内、外钢丝轨道,按上、下 层分别^t置并作识别标记。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将配重块的重力,传递到滚压钢球形成 对钢丝轨道的滚压分力,当接触应力超过钢丝的屈服极限时,钢丝发生塑性变 形,形成钢丝的圆弧形凹面,即钢丝轨道的滚道面。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滾压加工原理滚压加工通常是将高硬度且光滑 的滚柱与金属表面滚压接触,使其表面层发生局部微量的塑性变形,改善表面 粗糙度。滚压加工的原理就是利用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金属材料 发生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滚压加工技术在许多机械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 滚压成形技术进行齿轮塑性加工,对内孔及外圆进行高精度的微量i^加工, 对螺紋进行滚压加工等,但是,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钢丝轨道的滚道面进行滚压 加工,还未见^艮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同时对钢丝轨道轴承的内、外 钢丝轨道的滚道面进行加工,装夹定位简单,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制造 成本低;并且通过滾压过程出现到冷挤压硬化现象,提高了钢丝轨接触表面硬 度,增加了耐磨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钢丝轨道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包括台 架4、设在台架下面的电机12、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变速箱11;一转动环1设在台架4之上,变速箱11的输出轴8穿过台架与固定在转动 环上的转动板9配合连接,转动板通过四个转动销14固定在转动环上,转动板 的中部设有一方孔,该方孔与变速箱11的输出轴8配合连接,动力由电机传递 给变速箱,从而带动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旋转;在转动环与台架 之间设有转动钢球10;一滚压环2设在转动环之上,在滚压环的下面和转动环的上面分別设有相 互对应的环形沟道,滚压环的环形沟道两侧设有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转动环 的环形沟道两侧也i殳有与之对应的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滚压环的下面和转动 环的上面分別设有的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与该轴承内、外圏的环形沟道相同。一工艺隔栏6设在滚压环和转动环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内,在工艺隔栏内 相间设有工艺钢球9和滚压钢球7;一配重底板5通过止口定位在滚压环2之上,并通过两根芯轴13与台架定 位连接,配重3放置在配重底板之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一根形状合格的内钢丝轨道和一根外钢丝轨道放入加工轴承钢 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的转动环1的环形沟道两侧的内轨道槽和外轨道槽中;第一步,将滚压钢球7和工艺钢球9装入工艺隔栏6中,均匀分布,且滚 压钢球的粒数少于工艺钢球的粒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加工轴承钢丝轨道的滚道面的装置,包括台架(4)、设在台架下面的电机(12)、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变速箱(11),其特征在于: 一转动环(1)设在台架(4)之上,变速箱(11)的输出轴(8)穿过台架(4)与固定在转动环(1)上的转动板(15)配合连接,在转动环与台架之间设有转动钢球(10); 一滚压环(2)设在转动环(1)之上,在滚压环的下面和转动环的上面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滚压环的环形沟道两侧设有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转动环的环形沟道两侧也设有与之对应的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 一工艺隔栏(6)设在滚压环和转动环相互对应的环形沟道内,在工艺隔栏内相间设有工艺钢球(9)和滚压钢球(7); 一配重底板(5)通过止口定位在滚压环(2)之上,并通过两根芯轴(13)与台架(4)定位连接,配重(3)放置在配重底板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晋宇李定军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