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超微粉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1899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5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PlerotuscitrinopileatusSing.)超微粉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榆黄蘑超微粉是以桑枝杆为主原料,通过35-55℃低温真空干燥4-5小时,经过500-1000目筛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榆黄蘑超微干粉。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持榆黄蘑原有的营养、保健特性,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并可降低肝脏过氧脂的含量,使心脏脂褐素含量下降,能提高红细胞中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滋阴壮阳、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等功效,而且赋予其更加方便食用性和保健成分高效利用性,同时有利于延长桑蚕产业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生物工程技术。
技术介绍
榆黄蘑又叫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色泽金黄、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并具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市场极为抢手。榆黄蘑适应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抗高低温能力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凡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工农业废料均可栽培榆黄蘑。榆黄蘑为木腐性食用菌,具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榆、株、槐、桐、杨、柳等阔叶木屑、棉杆、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豆秸等农副产品都能满足其对碳源的要求,如中国专利榆黄蘑复合优化栽培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0810229209. X,专利技术(设计)人郑瑞蕾,地址辽 宁省凤城市振安区临江后街85号I单兀501室,摘要该榆黄蘑复合优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过程配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垒墙覆土、出菇;该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培养料具备抵抗杂菌的能力;常压灭菌2小时,既不破坏微生物的代谢平衡,又可杀菌杀虫分解培养料,保证菌袋发菌成功率100% ;由于该方法具有抗污染能力,可在配料中增加营养原料,从而增产40%至100%以上,增加经济效益80%以上;该方法与纯熟料栽培相比可节省灭菌燃料80%以上,每十万个菌袋可节省优质煤30吨;土壤能为菌丝源源不断地提供水分和各种无机盐,同时使榆黄蘑既高产又优质。又如中国专利一种榆黄蘑的混合料栽培法,申请(专利)号CN200810177374. 5,专利技术(设计)人赵伟,地址江苏省沛县沛城正阳路30号沛县天天发菌业有限公司,摘要一种榆黄蘑的混合料栽培法,将各原料混合加入石灰水搅拌均匀后,建堆发酵后铺畦装袋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用该方法制作的培养料,发菌快,菌丝浓白粗壮,菇肉厚,朵大,产量高,效益好。以上专利和传统栽培榆黄菇的主料是玉米芯、棉壳、棉杆、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豆秸、木屑等农副广品。传统材料缺点是1、生物转化效率低;2、营养成份低,氮源不够充足,需要添加辅料多;3、农药残留风险高(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豆秸有的使用农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桑枝杆作为主原料栽培榆黄蘑。桑枝杆是传统的中药材料原料,加之其营养丰富,桑枝杆粉含纤维素25. 3%,半纤维素19. 1%,木质素24. 3%,粗蛋白4. 65%,C/N66. 2,且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未施用农药,农残较少,栽培优质食用菌具有明显的原料安全性,并且来源稳定(我国年种桑面积近1600万亩,产桑杆2000多万吨),是生产优质食用菌(如榆黄蘑)的顶好原材料。利用桑枝杆栽培食用菌,可获得大量的优质菇品供应市场,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菌筒可作生物有机肥回归桑园田地,可节省肥料成本,提高土壤肥力,使桑枝杆资源得到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循环利用,既解决了桑枝杆大量随地丢弃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延长了桑蚕产业链,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榆黄蘑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属高营养、低热量食品,长期食用,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是人们的理想保健食品。榆黄蘑食用方法多样,可炒、爆、烧、扒、炖汤,味道鲜美,口感滑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填饱肚子,而是更加看重其卫生安全性、美味、营养与保健功能,食药兼备的取食方向已成为当今人们所推崇的时尚,随着食用菌众多的特殊营养、保健功能被揭示,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食品消费的兴趣与爱好转向食用菌产品,顺应此消费趋势。食用菌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极其广阔的开发前景。但是,目前食用菌仍处在粗加工阶段,加工技术落后、方法简单、产品单一,严重影响了食用菌消费,致使大量产品积压,有的甚至造成了损失和浪费。针对食用菌存在加工技术落后、方法简单、产品单一的问题,人们不断探索食用菌的加工方法,如中国专利一种食用菌即食粉及其加工方法,申请(专利)号CN200810064093. 9,专利技术(设计)人张学义;冯磊;赵凤臣;吴洪军;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北山街15号,摘要该专利技术食用菌即食粉为由食用菌粉45 55、调味剂44 90加工而成的粉剂,所述食用菌为香菇、猴头菇、榆黄蘑、金针菇、黑木耳、平 菇、榛蘑、滑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加工方法为食用菌干品净化去杂质后,按照上述配比加入调味剂混合后粉碎至200目以上,然后在功率为1500W的条件下微波干燥灭菌I 3min,封装待用。该专利技术采用黑木耳、香菇、猴头蘑等为原料,充分利用了某些食用菌品种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的特点,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可以去病强身。以上专利虽然经过粉碎,但还不是超微粉加工,仍然存在一定不足,I、食用菌粉不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2、融出率低;3、人体吸收差。对超细粉体至今尚无严格的统一定义。目前国外对粒径小于3 μπι的粉体称为超细粉体,通常又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及纳米级粉体。通常粒径大于I Pm的粉体称为微米材料,粒径小于Ium太于O. I nm的粉体称为亚微米材料粒径处于O. 001 μ m O. Iym(即I 100 nm)粉体称为纳米材料。超细粉体技术是为适应现代技术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粉碎技术,物料经超细化后,具有极小的体积,因而它极易附着于其他物质的表面并迅速向这些物质的内部扩散渗透,与其他物质的表面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形成紧密的结合,取得非常疗效。近年来,各国医药界都对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的高新技术引入到对中药的研究之中。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和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超细粉碎技术在传统中药加工中的应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颗粒细、药效好、用量少成为中药制剂发展的必然趋势,超细粉碎技术正好适应这一要求1、有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2、提高融出率,超细粉碎对物料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和提高物料的多种成分的释放及溶出。3、减少因人体吸收差异而形成的药效的差异;4、采用超细微粉技术得到的生药制剂与用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生药制剂相比,可明显提高药效;5、节省物料资源,便于食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榆黄蘑更具方便食用性和保健成分(榆黄蘑多糖、维生素E、硒等)高效利用性,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并可降低肝脏过氧脂的含量,使心脏脂褐素含量下降,能提高红细胞中超氧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滋阴壮阳、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等功效。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该榆黄蘑超微粉是以桑蚕产业副产品一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获得符合绿色或有机产品要求的鲜品榆黄蘑,再通过35 -55°C低温真空干燥4 一 5小时,最后经过500 - 1000目筛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榆黄蘑超微干粉。所述的榆黄蘑是一种从野生分离培育的食用菌O0Zeroiw1S citrinopileatusSing.)。以上所述的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以下培养基,其中桑枝杆粉重量含量80% 90%,蚕粪、麸皮或米糠重量含量8% 18%、过磷 酸隹丐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的榆黄蘑超微粉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榆黄蘑超微粉是以桑枝杆为主原料,栽培获得符合绿色或有机产品要求的鲜品榆黄蘑,再通过35-55℃干燥4-5小时,最后经过500-1000目筛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榆黄蘑超微干粉;所述的榆黄蘑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以下培养基,其中桑枝杆粉重量含量80%~90%、蚕粪、麸皮或米糠重量含量8%~18%、过磷酸钙重量含量1%、石膏粉重量含量1%;经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菌→出菇→采收,获得鲜品榆黄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达崇张娥珍覃周强辛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林县明山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