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防潮纤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268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水防潮纤维板,包括中密度纤维板本体(2),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本体(1)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的厚度为0.8~1.0mm。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是由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造价便宜、外观材质高贵的耐水防潮纤维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密度纤维板,特别涉及一种耐水防潮纤维板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设和装饰工程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到一种中密度纤维板,中密度纤维板以其质量好、重量轻、价格低深受人们欢迎。但中密度纤维板存在的缺点是不防水,容易受潮,受潮后发生膨胀松散,影响工程质量和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防潮的耐水防潮纤维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耐水防潮纤维板,包括中密度纤维板本体,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本体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定义为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防水防潮涂层。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的厚度为0. 2 I. 0mm。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是由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I :1混合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耐水防潮纤维板,由于在中密度纤维板本体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潮功能,使中密度纤维板在使用过程是不会受潮变形,提高中密度纤维板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工程的质量。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的厚度为0. 8 I. Omm,防水、防潮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造价便宜、外观材质高贵、防水、防潮的耐水防潮纤维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I :参见图1,中密度纤维板本体I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的厚度为0. 8mm,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是由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I :1混合而成。实施例2:参见图1,中密度纤维板本体I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 层2的厚度为I. 0mm,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是由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I :1混合而成。权利要求1.一种耐水防潮纤维板,包括中密度纤维板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本体(I)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防水防潮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耐水防潮纤维板,其特征是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防水防潮涂层的厚度为0. 8 I. 0_。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水防潮纤维板,包括中密度纤维板本体(2),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本体(1)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的厚度为0.8~1.0mm。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涂层(2)是由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按质量比1∶1混合而成。本技术是一种造价便宜、外观材质高贵的耐水防潮纤维板。文档编号B27N3/04GK202556537SQ20112052372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仲凤, 张继娟, 黄凯 申请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水防潮纤维板,包括中密度纤维板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密度纤维板本体(1)周身包裹有一层三聚氰胺树脂与聚氨酯树脂混合防水防潮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仲凤张继娟黄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