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1970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2:24
一种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钽粉与造孔剂、成型剂混合成混合粉末,再经造粒、注射入模具成型、脱模、脱脂、烧结和热处理制得替代牙骨组织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所述造孔剂为碳酸氢钠、尿素、氯化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成型剂为聚乙烯醇、硬脂酸、硬脂酸锌、石蜡、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脱脂过程是以0.5℃/min~3℃/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800℃,以氩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60min~240min。经过测试其制得的多孔钽材料杂质含量可低于0.2%、密度可达11.67~13.34g/cm3,孔隙度可达20~30%,孔隙直径可达12~25μm、弹性模量可达4.5~6.0Gpa、延伸率达12.0~13.8%、弯曲强度可达120~150Mpa、抗压强度可达90~11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多孔医用金属植入材料具有治疗骨组织创伤、股骨组织坏死和替代致密骨组织如牙骨等重要而特殊的用途,现常见的这类材料有多孔金属不锈钢、多孔金属钛等。作为骨组织创伤和股骨组织坏死治疗使用的多孔植入材料,其孔隙度应达30 80%,而且孔隙最好全部连通与均匀分布,或根据需要使之既与人体的骨组织生长 相一致,又减轻了材料本身的重量,以适合人体植入使用。而难熔金属钽,由于它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其多孔材料有望作为替代前述等传统医用金属生物材料。由于金属钽对人体的无害、无毒、无副作用,以及随着国内外医学的飞速发展,对钽作为人体植入材料认知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人体植入用多孔金属钽材料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作为多孔医用植入金属钽,如果能具有很高的均匀分布连通孔隙以及与人体相适应的物理机械性能,则其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替代材料。作为医用植入的多孔金属材料就像一般的多孔金属材料那样基本上是以粉末烧结法为主要的加工方法,特别是为获取孔隙连通与均匀分布的多孔金属泡沫结构采用粉末烧结法中的金属粉末浆料在有机泡沫体上的浸溃后干燥再烧结简称泡沫浸溃法居多。关于粉末烧结所获得的多孔金属材料通常其金属力学性能并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工艺上如何安排成孔介质的支撑与消除关系、金属粉末烧结过程中的塌陷问题。而已知的文献报道中均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而放任自然。采用金属粉末烧结法制造多孔钽的文献报道很少,特别是以获得医用植入材料用为目的的多孔钽粉末烧结法文献报道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是公开号为CN200510032174,名称“三维通孔或部分孔洞彼此相连多孔金属泡沫及其制备方法”以及CN200710152394,名称“一种新型多孔泡沫钨及其制备方法”。然而其所获得的多孔金属或是为过滤材料用,或是为航空航天及其它高温场合用而非作为医用金属植入材料使用,再者所加工的多孔金属也非多孔钽。关于多孔钽,US5282861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松质骨植入体、细胞和组织感受器的开孔钽材料及其制备。这种多孔钽由纯商业钽制成,它以聚亚氨酯前体进行热降解得到的碳骨架为支架,该碳骨架呈多重的十二面体,其内为网格样结构,整体遍布微孔,孔隙率可高达98%,再将商业纯钽通过化学蒸气沉积、渗透的方法结合到碳骨架上以形成多孔金属微结构,简称为化学沉积法。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多孔钽材料其表面的钽层厚度在40 60 ii m之间;在整个多孔材料中,钽重约占99%,而碳骨架重量则占1%左右。文献进一步记载,该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50 70MPa,弹性模量2. 5 3. 5GPa,抗拉强度63MPa,塑性变形量15%。但是将它作为致密骨组织如牙骨等医用植入材料的多孔钽,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延展性、抗压强度、弯曲强度等有明显不足之处,而且会影响到后续的对多孔钽材料本身的加工,例如成型件的切割等。同样在前述的金属粉末烧结法所获得的产品也均存在这样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相容性与力学性好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将钽粉与造孔剂、成型剂混合成混合粉末,再经造粒、注射入模具成型、脱模、脱脂、烧结和热处理制得替代牙骨组织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碳酸氢钠、尿素、氯化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成型剂为聚乙烯醇、硬脂酸、硬脂酸锌、石蜡、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脱脂过程是以0. 50C /min 3°C /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 800°C,以氩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60min 240min。为了使制得的替代牙骨组织的多孔钽材料孔隙率合适、以使生物相容性优异,同时提高其材料的力学性能,上述造粒过程是在工作温度为450 650°C、工作压力为12 15MPa下将所述混合粉末造粒成粒径不高于20 y m的圆形颗粒,将所述圆形颗粒注射入模具的温度为380 540°C、压力为72 90MPa。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钽粉的平均粒径小于43微米、氧含量小于0. 1%,为市售产品;上述造孔剂、成型剂也均为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真空环境优选采用真空度为10_4Pa 10_3Pa的真空条件。在研发过程中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若上述制备中控制不好,虽可制得如上所述适合用于替代牙骨的医用植入材料但产品合格率不高如粉末压制成型难、在压制后部分易出现分层、不均匀,脱脂后部分会出现裂纹等技术问题。为了使粉末压制过程中成型更容易,从而提高成品率、成品孔隙均匀性、使制备过程更稳定,上述混合粉末中成型剂的用量为5 10%、造孔剂的用量为20 30%、余量为钽粉,以体积百分含量计(以体积百分含量计是通过最终多孔钽材料的情况直接推算的单位,在上述混合粉末称量中还是根据相应物质的密度计算出其对应的质量称量的),进一步优选为成型剂为石腊占7 9%、造孔剂为乙基纤维素占26 29%、余量为组粉,更进一步优选为石蜡占8%、乙基纤维素占27%、余量为钽粉,均以体积百分含量计;上述脱模时间优选为6 9S,进一步优选为7S。为了使脱脂过程中胚体更稳定、减少易出现的部分胚体变形、孔径不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品率、生产质量稳定性,在上述替代牙骨组织的多孔钽材料的制备中脱脂过程优选以2. 5 3°C /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 800°C、以氩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150min 240min,更进一步优选以2. 5°C /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 800°C、以!!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220min,最优选地,上述脱脂是以I 3°C /min的速率从室温升至400°C,保温60 120min,以I. 5 2. 5°C /min的速率从400°C升至600 800°C,保温180 240min ;上述造粒过程优选的温度为510 535°C、工作压力为13MPa下将所述混合粉末造粒成粒径10 20 U m(更优选为13 u m)的圆形颗粒,将所述圆形颗粒注射成型的温度为465 490°C、压力为83 85MPa。,将钽粉与造孔剂、成型剂混合成混合粉末,再经造粒、注射入模具成型、脱模、脱脂、烧结和热处理制得替代人体承重骨组织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碳酸氢铵,所述成型剂为聚乙烯醇、硬脂酸、硬脂酸锌、石蜡、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脱脂过程是以0. 3°C /min 2°C /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 800°C,以氩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300min 360min。为了使制得的替代人体承重骨组织的多孔钽材料孔隙率合适、以使生物相容性优异,同时提高其材料的力学性能,上述造粒过程是在工作温度为480 670°C、工作压力为5 7MPa下将所述混合粉末造粒成粒径不高于30 y m的圆形颗粒,将所述圆形颗粒注射入模具成型的温度为500 620°C、压力为60 70MPa。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钽粉的平均粒径小于43微米、氧含量小于0. 1%,为市售产品;上述造孔剂、成型剂也均为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真空环境优选采用真空度为10_4Pa 10_3Pa的真空条件。在研发过程中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若上述制备中控制不好,虽可制得如上所述适合用于替代牙骨的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钽粉与造孔剂、成型剂混合成混合粉末,再经造粒、注射入模具成型、脱模、脱脂、烧结和热处理制得替代牙骨组织的医用多孔金属植入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碳酸氢钠、尿素、氯化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成型剂为聚乙烯醇、硬脂酸、硬脂酸锌、石蜡、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脱脂过程是以0.5℃/min~3℃/min的速率逐步升温至400~800℃,以氩气通入构成保护气氛并保温60min~240mi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