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收纳盒、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829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0:50
一种介质收纳盒、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输送单元即使在产生了纸张前端与分离斜面抵接而不朝前方前进的不进纸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这样的不恰当的状态。纸盒(5)的支承记录纸张(P)的底面构成为包括第一底面(5a)与第二底面(5b)。第二底面(5b)具备如下结构:由摆动部件(8)形成,该摆动部件(8)在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摆动支点(8a),并能够以该摆动支点(8a)为中心、且以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为自由端进行摆动,并通过因摆动部件(8)的摆动所引起的第二底面(5b)的下降来使得第二底面(5b)与分离斜面(7)间的夹角(α)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纳介质的介质收纳盒。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输送介质的介质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介质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传真机或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中,有时设置有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装卸的纸盒。并且,在纸盒中与纸张前端对置的内壁有时由倾斜壁构成,以便发挥使应当被输送的最上方的纸张与其后的纸张分离的功能。并且,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存在如下结构将纸张从纸盒送出的输送辊设置于能够转动的臂的一端侧(与臂的转动中心分离的ー侧)(例如,专利文献1、2)。然而,在这样结构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随着记录纸张被消耗,纸张与输送辊的接触点和臂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与纸张间的夹角(以下称作“楔角”)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供纸条件不稳。因此,鉴于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输送装置中形成为对于臂设置两个输送辊,根据记录纸张的装载张数来切换与记录纸张接触的输送辊。通过以该方式构成,能够对伴随于记录纸张被消耗所形成的楔角的大的变化进行抑制,不管记录纸张的装载张数如何都能够稳定地输送记录纸张。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 — 1173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4221609号公报然而,除了上述的楔角以外,还存在使供纸性能发生变化的其它因素。例如,若伴随着臂的转动而使得从输送辊到盒前端的倾斜壁的距离缩短,则纸张前端能够挠曲的区域缩短,从而产生纸张前端与倾斜壁抵接而不朝前方前进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作“不进纸锁定状态”)。并且,若因纸张种类的不同而引起纸张间的摩擦系数、或者纸张与盒底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升高,则同样产生不进纸锁定状态。以下,ー边參照图6 —边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其中,图6是用于示出输送辊支承于转动的臂的结构中的、决定供纸条件的各因素的示意图。在图6中,标号E表不输送棍,标号SI表不臂(未图不)的转动中心。输送棍E形成为能够通过绕转动中心SI转动(摆动)来改变其位置。标号C表示托盘前端的分离斜面(倾斜壁),标号D表示记录纸张的上表面,标号a表示分离斜面C与记录纸张(盒底面)间的夹角(开口角)。并且,标号S2表示输送辊E与记录纸张的接触点。进而,标号L表示从接触点S2到分离斜面C的水平方向距离,标号A表示转动中心SI与接触点S2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标号B表示转动中心SI与记录纸张之间的垂直方向距离,标号r表示输送辊E的旋转方向。进而在此基础上,角度P表示转动中心SI和接触点S2的连线与记录纸张(盒底面)间的夹角(楔角)。一般情况下,由于距离L随着记录纸张被消耗而缩短,因此随着记录纸张的消耗而产生不进纸锁定状态的可能性提高。并且,特别是若因纸张间的摩擦系数高而导致暂时产生上述这样的不进纸锁定状态,则会因楔效应而导致更加难以消除该状态。即,由于输送辊E对记录纸张施加送出力F,因此输送辊E会受到来自记录纸张的反作用力F'。因此,因该反作用力F'而使得绕转动中心SI产生的カ矩M作用干支承输送辊E的臂。由于该カ矩M产生相对于记录纸张按压输送辊E的按压カW,因此例如楔角P越大,按压力w越大(以下称此为“楔效应”)。进而,若产生纸张前端与分离斜面C抵接而不朝前方前进的不进纸锁定状态,则由于反作用力F'增大,伴随与此,按压力w也增大(楔效应的増大),特别是在因纸张间的摩擦系数高而引起的不进纸锁定的情况下,纸张间的密接力也増大,更会作用于不进纸锁定侧。进而,若产生这样的不进纸锁定状态,则存在产生如下情况等的担忧对输送辊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过载、以及从电动机向输送辊传递动力的齿轮组的破损。并且,上述专利 文献1、2所记载的进纸装置中未必考虑到这样的技术课题。特别是在暂时产生了不进纸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无法消除该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如下结构能够防止纸张前端与分离斜面抵接而不朝前方前进的不进纸锁定状态的产生,并且即使在产生了不进纸锁定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该状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收纳盒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介质的底面;以及分离斜面,该分离斜面是与被支承的介质的前端对置的斜面,且使被输送的介质与其后的介质分离,所述底面构成为具备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底面、以及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由摆动部件形成,该摆动部件在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摆动支点,井能够以该摆动支点为中心、且以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为自由端进行摆动,通过所述第二底面因该摆动部件的摆动而产生的下降来使介质与所述分离斜面间的夹角増大。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介质收纳盒的底面具备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底面、以及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底面,进而所述第二底面由摆动部件形成,通过所述第二底面因该摆动部件的摆动而产生的下降来使得介质与所述分离斜面间的夹角(以下称为“分离角度”)増大,因此能够防止不进纸锁定状态的产生。并且,由于即使在产生了不进纸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分离角度也増大,因此能够期待介质前端在此后跃上分离斜面,即,能够消除不进纸锁定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摆动部件的所述自由端通过施カ単元的作用力来支承,所述摆动部件通过所述自由端受到来自介质的カ而克服所述施力単元的作用カ进行摆动。构成介质输送単元的输送辊支承于臂状部件的前端,并且从介质前端到分离斜面的距离随着介质的消耗而缩短,虽然在上述结构中随着介质的消耗易于产生不进纸锁定状态,但是同时楔效应也増大,因此摆动部件也克服上述施力単元的作用カ而逐渐摆动,即,分离角度也逐渐増大。因此,由此能够预先防止不进纸锁定状态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收纳盒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介质的底面;以及分离斜面,该分离斜面是与被支承的介质的前端对置的斜面,使被输送的介质与其后的介质分离,所述底面构成为具备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底面、以及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具有挠性的挠性部件形成,通过所述第二底面因该挠性部件的挠曲而产生的下降来使介质与所述分离斜面间的夹角増大。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介质收纳盒的底面具备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底面、以及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底面,进而所述第二底面由挠性部件形成,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底面因该挠性部件的挠曲而产生的下降来使分离角度増大,因而由此能够防止不进纸锁定状态。并且,由于即使在产生了不进纸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分离角度也増大,因此能够期待介质前端在此后能够跃上分离斜面,即、能够消除不进纸锁定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底面在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于中央部,并将所述中央部的两侧设置为固定底面,构成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第二底面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第二底面在与介质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于中央部,将所述中央部的两侧设置为固定底面,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第二底面下降,因此在介质的前端,中央部下降而两端部朝向上方,从而介质前端能够更加容易跃上所述分离斜面。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方式所涉及的所述介质收纳盒;以及输送辊,该输送辊将收纳于所述介质收纳盒的介质从所述介质收纳盒送出。根据本方式,在介质输送装置中,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质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收纳盒具备:支承介质的底面;以及分离斜面,该分离斜面是与被支承的介质的前端对置的斜面,且使被输送的介质与其后的介质分离,所述底面具备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底面、以及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由摆动部件形成,该摆动部件在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摆动支点,并能够以该摆动支点为中心、且以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为自由端进行摆动,通过所述第二底面因该摆动部件的摆动而产生的下降来使介质与所述分离斜面间的夹角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幸平土桥祥兼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