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385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包括:小车、抛丸清理室、至少一个抛丸器、气缸、管口密封装置、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气缸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行走前方的路基上,另一端固定在抛丸清理室上,球墨铸铁管上依次套装外钢丝环、磁环和内钢丝环,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分别装在外钢丝环、磁环和内钢丝环的上圆周外侧和下圆周外侧,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固定在插入球墨铸铁管的抛丸清理室外的一侧上,管口密封装置固定在抛丸清理室的另一侧上并伸入抛丸清理室内,顶住伸入抛丸清理室内球墨铸铁管的管口,本装置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钢丸可以重复利用,通过磁环将飞出的钢丸吸附到磁环上,保证管子抛丸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丸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离心球磨铸铁管承口与插口连接,通过密封圈密封,管子外表面喷锌处理。离心球墨铸铁管经退火炉退火、水冷后,表面形成一次坚硬的氧化皮,国内对此都是通过钢丝刷打磨处理和整体管子抛丸,钢丝刷很难将坚硬的氧化皮打掉,管子安装后往往接口处锌层极容易脱落,造成管子接口处漏水、渗水的现象,极大影响管子的使用寿命。整体抛丸设备复杂,成本高,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生产上的缺陷,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为了完成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它包括小车、抛丸清理室和至少一个抛丸器,抛丸清理室固定在小车上,小车在路基的滑轨上行走,抛丸清理室内装有至少一个抛丸器,一根球墨铸铁管插在位于一个抛丸器上方的抛丸清理室内,其中它还包括气缸、管口密封装置、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气缸的一端固定在小车行走前方的路基上,另一端固定在抛丸清理室上,球墨铸铁管上依次套装外钢丝环、磁环和内钢丝环,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分别装在外钢丝环、磁环和内钢丝环的上圆周外侧和下圆周外侧,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固定在插入球墨铸铁管的抛丸清理室外的一侧上,管口密封装置固定在抛丸清理室的另一侧上并伸入抛丸清理室内,顶住伸入抛丸清理室内球墨铸铁管的管口;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管口密封装置内装有管端挡圈、推杆和弹簧,推杆的一端装有管端挡圈一端,推杆的另一端装有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顶在管口密封装置上,在进行抛丸处理时,管端挡圈另一端堵住球墨铸铁管的管口;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抛丸器内装有抛丸轮、钢丸和抛丸轴,抛丸轮装在抛丸轴上,抛丸轴由电机带动其旋转,抛丸轮的旋转带动装在抛丸器内的钢丸向上抛出;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抛丸清理室内装有两个抛丸器,两个抛丸器沿着抛丸清理室宽度方向平行对称放置,对伸入抛丸清理室内的两根球墨铸铁管进行抛丸处理;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宽度方向的中央的路基上;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弹簧为锥形弹簧;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其中抛丸器的外壳是上端大、下端小的梯形。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与现有的抛丸处理装置相比,由于本技术充分利用钢丸自身重力特性,使得钢丸能够重复利用,省去传统抛丸过程中大量的收料,送料等负责环节,大大节约成本和空间。密封利用铁的特性,通过磁环将飞出的钢丸吸附到磁环上,抛丸完毕磁环断电,两侧的特制钢丝将吸附在管子表面灰尘剔除掉,保证管子抛丸的质量,本技术的装置使用寿命长,成本低,插口密封面的氧化皮能够得到充分处理,保证锌层与球墨铸铁管结合牢靠,从而尽量避免球墨铸铁管安装后漏水、渗水现象的出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正向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向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图中各个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中省略了抛丸器;图3为图I的左向示意图;图4为图I中放大的管头上密封圈和管头下密封圈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右向示意图。在图I至图5中,标号I为管头上密封圈;标号2为抛丸清理室;标号3为球墨铸铁管;标号4为管端挡圈;标号5为管口密封装置;标号6为推杆;标号7为弹簧;标号8为抛丸器;标号9为内钢丝环;标号10为小车;标号11为滑轨;标号12为路基;标号13为气缸;标号14为管头下密封圈;标号15为抛丸轮;标号16为磁环;标号17为抛丸轴;标号18为电机;标号19为外钢丝环;标号20为钢丸。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2所示,本技术的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包括小车10、抛丸清理室2、二个抛丸器8、气缸13、管口密封装置5、管头上密封圈I和管头下密封圈14,抛丸清理室2固定在小车10上,小车10在路基12的滑轨11上行走,抛丸清理室2内装有两个沿着抛丸清理室2宽度方向平行对称放置抛丸器8,抛丸器8的外壳是上端大、下端小的梯形,抛丸器8对伸入抛丸清理室2内的两根球墨铸铁管3进行抛丸处理。每根球墨铸铁管3插在位于一个抛丸器8上方的抛丸清理室2内,气缸13的一端固定在小车10宽度方向的中央的、行走前方的路基12上,另一端固定在抛丸清理室2上。如图I、图4和图5所示,球墨铸铁管3上依次套装外钢丝环19、磁环16和内钢丝环9,管头上密封圈I和管头下密封圈14分别装在外钢丝环19、磁环16和内钢丝环9的上圆周外侧和下圆周外侧,管头上密封圈I和管头下密封圈14固定在插入球墨铸铁管3的抛丸清理室2外的一侧上。管口密封装置5固定在抛丸清理室2的另一侧上并伸入抛丸清理室2内,顶住伸入抛丸清理室2内球墨铸铁管3的管口。如图I和图2所示,管口密封装置5内装有管端挡圈4、推杆6和弹簧7,推杆6的一端装有管端挡圈4 一端,推杆6的另一端装有弹簧7的一端,弹簧7的另一端顶在管口密封装置5上,在进行抛丸处理时,管端挡圈4另一端堵住球墨铸铁管3的管口,弹簧7为锥形弹簧。如图2所示,抛丸器8内装有抛丸轮15、钢丸20和抛丸轴17,抛丸轮15装在抛丸轴17上,抛丸轴17由电机18带动其旋转,抛丸轮15的旋转带动装在抛丸器8内的钢丸20向上抛出。抛丸开始时,球墨铸铁管3在气缸13和管端挡圈4的作用下,固定在抛丸清理室2内,球墨铸铁管3在传动机构(图中未画出)的带动下沿着其自身的轴线旋转,抛丸器8中的钢丸20在抛丸轮15的带动下,从抛丸器8中抛出,抛丸器8在持续工作时,抛丸器8将钢丸20从下往上抛(传统的抛丸器是由上往下抛),抛出的钢丸20靠自身重力回到抛丸器8中,节省去传统抛丸器中斗提,螺旋送料等环节,大大节约空间,粉尘通过上部除尘器(未画出)抽走。抛丸清理室2与球墨铸铁管3表面用特殊的密封来完成,两侧为钢丝环,两层 钢丝环中间夹有磁环,它具有杂磁性环密封,保证钢丸粉尘不沿管子轴线跑出。完成抛丸后,小车退回,管端挡圈4靠弹簧7压力始终与球墨铸铁管3的管口贴紧,防止钢丸进入球墨铸铁管3内部。图中仅以抛丸清理室2包括二个抛丸器8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抛丸清理室2也可以只有一个抛丸器8,或者包括二个以上的抛丸器8,例如三个或四个抛丸器8。以上只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它包括小车(10)、抛丸清理室(2)和至少一个抛丸器(8),抛丸清理室(2)固定在小车(10)上,小车(10)在路基(12)的滑轨(11)上行走,抛丸清理室(2)内装有至少一个抛丸器(8),一根球墨铸铁管(3)插在位于一个抛丸器(8)上方的抛丸清理室(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气缸(13)、管口密封装置(5)、管头上密封圈(I)和管头下密封圈(14),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墨铸铁管插口端局部外表面抛丸处理装置,它包括:小车(10)、抛丸清理室(2)和至少一个抛丸器(8),抛丸清理室(2)固定在小车(10)上,小车(10)在路基(12)的滑轨(11)上行走,抛丸清理室(2)内装有至少一个抛丸器(8),一根球墨铸铁管(3)插在位于一个抛丸器(8)上方的抛丸清理室(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气缸(13)、管口密封装置(5)、管头上密封圈(1)和管头下密封圈(14),气缸(13)的一端固定在小车(10)行走前方的路基(12)上,另一端固定在抛丸清理室(2)上,球墨铸铁管(3)上依次套装外钢丝环(19)、磁环(16)和内钢丝环(9),管头上密封圈(1)和管头下密封圈(14)分别装在外钢丝环(19)、磁环(16)和内钢丝环(9)的上圆周外侧和下圆周外侧,管头上密封圈(1)和管头下密封圈(14)固定在插入球墨铸铁管(3)的抛丸清理室(2)外的一侧上,管口密封装置(5)固定在抛丸清理室(2)的另一侧上并伸入抛丸清理室(2)内,顶住伸入抛丸清理室(2)内球墨铸铁管(3)的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綦晓平闫海峰李中生周波温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