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转导杆型高刚度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00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旋转导杆型高刚度轧机,其上、下轧辊的轴承座用带有左、右螺纹的拉杆通过凹球面螺母及与其配合且可相对轴承座滑动的凸球面垫联接,轴承座侧部通过小轴、凸球面垫及与其配合的凹球面垫、凹球面拧紧螺母与立柱相联;采用蜗轮蜗杆带动螺纹套杯进行轧辊轴向调整。上述设计形成双旋转导杆单自由度杆系机构,其轴承的自位性好,轧辊径向刚度高;其轧辊轴向调整的蜗轮蜗杆机构,操作省力,自锁性能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旋转导杆型高刚度轧机,是为提高轧辊轴承座的可自位性、轧辊径向刚度及轴向调整可靠性而对现行同类高刚度轧机相应结构所作的技术改进。目前,高刚度轧机普遍采用四列短圆柱滚子轴承传递轧制负荷。而由于结构设计呈刚性支座,轴承座在轴向固定条件下不能自位,导致四列滚子轴承各列严重偏载,造成轴承烧损等事故。为克服上述问题,CN2133374Y中公开了一种高刚度轧机的三铰拉杆方柱机构。其上、下两个轧辊的轴承座用带有右、左螺纹的拉杆通过螺母、双凹球面垫与凸球面垫连结;轴承座上滑槽和方柱用铰链连接。这一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轧机轴承座的自位与轴向固定的矛盾,减少了轴承偏载问题,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从CN2133374Y的机构杆系简图分析,此结构的三个铰链相距较远,在轴承座自位过程中阻力的力臂也稍大;为实现这一结构增加了拉杆上的球面垫数,这就使零件间接触面增加,径向刚度有所降低;由于其保留了原轧机的轴承座滑槽机构,其滑槽内侧不可见而导致紧固轴承座时因未拧紧紧定螺钉而出现的没有完全消除间隙的现象仍未得到解决;另外,其轧辊轴向调整采用齿轮传动方式,自锁性稍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旋转导杆型高刚度轧机,它包括经四列短圆柱滚子轴承(22)安装在两组轴承座(11)上的上、下轧辊(1),上、下两个轧辊的轴承座用带有左、右螺纹的拉杆(16)通过螺母(14)相联接,在轧机的上部其拉杆(16)上端设置有由压下蜗轮箱(12)及连结蜗杆轴(13)组成的轧辊径向调整装置,在上轧辊操作侧设置有轧辊轴向调整机构;其特征是:在每一拉杆(16)上靠轴承座(11)联接镗孔底部设置有凸球面垫(15),与其相应的联接螺母(14)的相应端为与垫(15)凸球面相吻合的凹球面;在轧机相对于轧辊径向的侧面其支承座(7)上固定有两组共四根立柱(2),每一立柱(2)由横穿立柱及相应轴承座(11)侧凸部分的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朝晖李晓渝薛奇邢襄名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秦皇岛分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