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589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包括数个圆体元件、一第一线体、一第二线体、一第一弹性元件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这些线体穿设这些圆体元件的穿孔,这些弹性元件连续地嵌设于这些圆体元件的凹槽,使数个圆体元件组成一管状体。该管状体可依照第一线体或第二线体的拉引施力方向而使管状体弯曲,进而控制内视镜镜头的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视镜头转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内视镜的可往二个方向转动的可挠性软管结构。
技术介绍
内视镜的专利技术,使得人类得以更准确的观察物体内部,例如应用于医疗领域,则可进行食道、胃和大肠部位的检验,让医生可藉由内视镜的影像,准确判断病灶的种类和病情发展的程度;如应用于工业领域,则可准确的检查如引擎内部,或是检查区域空间狭小、难以观察的地方,而为了更精确观察多个方位的影像,现今的内视镜其内视镜头处设置有可挠性结构,使得内视镜头具有转向之功效,然而目前的可挠性结构,多为使用环状金属与铆钉的组合,或是使用弹簧等等。如名称为内视镜摆头装置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2352号 提供了一种内视镜摆头装置,该内视镜摆头装置包含摆头机构、弹性元件、支撑部、第一线体、第二线体及双向可挠体,藉由上述组件的组合可使得内视镜具有转向的功效,然而此种内视镜摆头装置在使用上仍有若干问题需要克服I、该弹性元件为弹簧,弹簧只要使用次数一多就容易造成弹性疲乏而断裂,进而影响摆头装置的运作,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2、该内视镜摆头装置必须再配置一双向可挠体,不但生产程序更加繁琐,且成本亦大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利用数个圆体元件、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组成管状体,且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用以维持该管状体的直线状态,如此即可提供结构简单的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并藉由第一线体及第二线体来控制内视镜头的转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包括数个圆体元件,各个圆体元件中央具有一中央穿孔,中央穿孔旁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而各个圆体元件外侧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一第一线体,穿设数个第一穿孔;一第二线体,穿设复数个第二穿孔;一第一弹性元件,连续地嵌设于数个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连续地嵌设于数个第二凹槽;其中,藉由该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将数个圆体元件组成一管状体,并用以维持管状体的直线状态,而各个圆体元件之间具有一间距。其中,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还包含一镜头装置,具有一内视镜头及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用以处理内视镜头所摄取的影像信号,并通过一信号线来传送信号,而第一线体及第二线体的一端连接该镜头装置,管状体依该第一线体或第二线体的拉引施力方向而使该管状体呈弯曲状态,进而控制该镜头装置的转向。其中,第一线体及第二线体可为钢丝。其中,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呈平板状,且材质可为形状记忆合金或白铁,采用焊接方式分别连续地嵌设于数个第一凹槽及数个第二凹槽。较之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内视镜之可挠二向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I、本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可藉由结构简单的数个圆体元件和弹性元件组成,可提供造价低廉的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有效降低成本。2、本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可藉由平板状的弹性元件连续地嵌设于数个凹槽,而将数个圆体元件组成一管状体,该管状体弯折后可藉由具弹性的弹性元件,将弯折的管状体回复成直线状态。3、本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由于复数个圆体元件之间具有一间距,因此该数个圆体元件组成的管状体,可藉由第一线体或第二线体的拉引施力方向而使管状体成弯曲状态,达成与先前技艺使用弹簧此组件相同功效,但使用期限与稳固度更胜弹簧。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视镜可挠二向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元件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管状体1 ;圆体元件11 ;中央穿孔111 ;第一穿孔112 ;第二穿孔113 ;第一凹槽114 ;第二凹槽115 ;第一线体21 ;第二线体22 ;第一弹性元件23 ;第二弹性元件24 ;镜头装置3 ;信号线31 ;第一线体方向41 ;第二线体方向42 ;第一转向43 ;第二转向44 ;间距d。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图I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之内视镜可挠二向管结构,包含数个圆体元件11、第一线体21、第二线体22、第一弹性元件23及第二弹性元件(图未示),藉由该第一弹性元件23及第二弹性元件(图未示)将数个圆体元件11组成一管状体I,并用以维持该管状体I的直线状态,而各个圆体元件11之间具有一间距d。请一并参阅图2,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圆体元件11,圆体元件11中央具有一中央穿孔111,可供信号线31穿设,中央穿孔111旁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112及一第二穿孔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穿孔112及第二穿孔113分别位于中央穿孔111的上下方,中央穿孔111、第一穿孔112及第二穿孔113排列成一直线,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穿孔112可供第一线体21穿设,第二穿孔113可供第二线体22穿设,该第一线体21及第二线体22可为钢丝;而该圆体元件11外侧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槽114及一第二凹槽115,第一凹槽114可供第一弹性元件23嵌设,第二凹槽115可供第二弹性元件24嵌设,该些凹槽内凹的形状与该些弹性元件外形相符,如弹性元件为圆形,则凹槽内凹圆形,如弹性元件为方形,则凹槽内凹方形,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3及第二弹性元件24成平板状,材质可为形状记忆合金或白铁,因此管状体I的形成,是将数个圆体元件11以间距d排列,将第一弹性元件23连续地嵌设于数个圆体元件11上的数个第一凹槽114,及将第二弹性元件24连续地嵌设于数个圆体元件11上的数个第二凹槽115,嵌设完成后再采用焊接方式加强固定,或是采用黏着剂进行黏着,如此一来即可形成管状体I。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还包含一镜头装置3,请参阅图3,具有一内视镜头及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用以处理内视镜头所摄取的影像信号,并通过一信号线31来传送信号,信号线31即穿设数个中央穿孔111,将信号传送至手持主机上显示,而第一线体21及第二线体22的一端连接该镜头装置3,第一线体21穿设数个第一穿孔112,第二线体22穿设数个第二穿孔113,因此管状体I依该第一线体21或第二线体22的拉引施力方向而使该管状体I成弯曲状态,进而控制该镜头装置3的转向,如图3所示,数个圆体元件11之间具有一间距d,第一线体21往第一线体方向41施力,由于各个圆体元件11间具有一间距d,有空间可以弯曲,故镜头装置3可往第一转向43的方向进行弯曲,当然第二线体22亦可往第二线体方向42施力,镜头装置3即往第二转向44的方向进行弯曲,因此镜头可多方转向,达成与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弹簧元件相同的功效,且管状体I弯折后可藉由具弹性的弹性元件,将弯折的管状体回复成直线状态,因为各个圆体元件间具有一间距d,因此在使用时如发生第一弹性元件23或第二弹性元件24断裂的情形,亦可藉由第一线体21或第二线体22加以支撑而不影响弯曲功能,使用期限更胜弹簧且较稳固,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成本以及减少生产程序。尽管上文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本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专利技术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包括 数个圆体元件,各个圆体元件中央具有一中央穿孔,中央穿孔旁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而各个圆体元件外侧分别凹设有一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视镜的可挠二向管结构,包括:数个圆体元件,各个圆体元件中央具有一中央穿孔,中央穿孔旁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二穿孔,而各个圆体元件外侧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一第一线体,穿设数个第一穿孔;一第二线体,穿设数个第二穿孔;一第一弹性元件,连续地嵌设于数个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连续地嵌设于数个第二凹槽;其中,藉由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将数个圆体元件组成一管状体,并用以维持该管状体的直线状态,而各个圆体元件之间具有一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修
申请(专利权)人:全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