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生产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93238 阅读:5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连续生产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将甲缩醛与热熔的多聚甲醛通入固定床反应器,采用酸性树脂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180℃,压力为0.1~10MPa,制备聚甲醛二甲醚DMM3-8;b)反应产物冷却后,通过脱水塔进行吸附分离,得到脱除大部分水、胞二醇、半缩醛的聚甲醛二甲醚,c)将脱除后聚甲醛二甲醚通入蒸馏塔进行分离,首先分离出大部分的低沸点组分甲缩醛DMM,聚二甲醛二甲醚DMM2以及副产物甲醇,三聚甲醛,然后将塔釜物通入下一步的精馏塔中分离出剩余量DMM2和三聚甲醛,d)将前一步蒸馏塔与精馏塔蒸出的低沸点组分甲缩醛DMM、甲醇、聚二甲醛二甲醚DMM2以及三聚甲醛返回固定床反应器继续反应制备聚甲醛二甲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炼化油品添加剂
,具体为ー种连续生产聚甲醛ニ甲醚的方法,是利用多聚甲醛与甲缩醛为原料,以酸性树脂为催化剂,经固定床连续生产聚甲醛ニ甲醚并进行分离得到dmm3_8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甲醛ニ甲醚(DMM3_8)是构成为如下通式的同系物CH3O (CH2O)nCH3 其中n为正整数。从化学角度讲,它们是与甲缩醛(CH3OCH2OCH3)类似的缩醛,即分子·式中n = I的母体。聚甲醛ニ甲醚具有高的含氧量(42 % 49 %)和高的十六烷值(DMM3_8的十六烷值均在78以上),且与柴油的互溶性好,被认为是一种优良的柴油掺烧组分。近期,随着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和石油消耗量的不断増加,同时由于环保要求使用超清洁柴油,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许多新兴代用柴油的开发便应运而生,这其中,使用柴油掺烧组分,无需另外増加装置或改变发动机结构,被认为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措施。为了在传统柴油机燃料燃烧过程中减少烟尘和烟灰的形成,加入仅包含很少(如果有的话)碳-碳键的含氧化合物,例如甲醇,但是这样的化合物常常不溶于柴油并且降低十六烷值和/或柴油混合物的闪点。而聚甲醛ニ甲醚恰恰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因此聚甲醛ニ甲醚作为柴油添加剂的重要性便日益明显。聚甲醛ニ甲醚经水解可转化为甲醇和甲醛。与其他缩醛类似,它们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不会被水解,但易在稀酸情况下水解。分子式中n = 2的部分沸点为91 93 X。从压カ方程计算得,760 mmHg压カ下,从n = 2沸点为105.0 °C到n=5 沸点为 242. 3 0C (Walker, Joseph Frederic, “Formaldehyde”,Robert E KriegerPublishing Co., issued as No. 159 of American しhemical Society Monograph series(1975),page 167-169)。受到蒸汽压、沸点及柴油中溶解度的影响,适宜作柴油添加剂的一般为3彡n彡8的聚甲醛ニ甲醚(DMM3_8)。早期,聚甲醛ニ甲醚在实验室是由聚甲氧基ニ醇或聚甲醛和甲醇在痕量硫酸或盐酸存在下封管150 °C反应15 h得到的,或短时间(12 h)在165 180 °C反应制备。其体系压カ是由于反应分解,产生碳氧化物,形成ー些ニ甲醚所致。醚产物的平均分子量随聚甲醛或聚甲氧基ニ醇与甲醇量之比增加而增加。高聚物由6:1的甲醛、甲醇比制得。在这些聚合物中,n值超过100,通常在300到500之间。产物经亚硫酸盐溶液洗涤纯化,该溶液并不会溶解产物,随后经各种溶剂分步重结晶而分离。近年来,以BASF为代表的液体酸催化合成DMM3_8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使用硫酸、三氟甲磺酸为催化剂,甲醇、甲缩醛、三聚甲醛、多聚甲醛等为原料,得到了 n = f 10的系列产物,但该体系存在催化剂腐蚀、产物分布不尽合理、转化率和可用于油品添加剂的组分不闻等缺点。BP 公司在专利 US 5959156,US 6160174,US 6160186,US 6265538,US6350915,US 6392102中描述了一系列由甲醛、甲醇、ニ甲醚等为原料经催化精馏制备聚甲醛ニ甲醚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均存在装置复杂,且产物分布不合理,产率较低(DMM3_8低于30%)的缺点。BASF公司在专利US 2007/0260094中描述了ー种由三聚甲醛与甲缩醛制备聚甲醛ニ甲醚的方法,但该法所得产物中可用于柴油掺烧组分的聚甲醛ニ甲醚含量仍较低(DMM3_8低于30 %)。此外尽管该法提到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腐蚀性强的液体酸,如硫酸、三氟甲磺酸,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使用温度受限,使该反应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影响了反应效率,需在大量催化剂存在下(催化剂质量分数大于10%)长时间反应(反应时间大于12小吋)。同吋,该法采用釜式反应器,不能连续生产,不易于实现エ业化生产。中国国内也有部分単位公司进行了聚甲醛ニ甲醚的研究。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制备聚甲醛ニ甲醚进行了大量研究。分别在专利CN 101182367和CN101665414报道了以甲醇、三聚甲醛为原料和以甲缩、三聚甲醛为原料制备聚甲醛ニ甲醚的研究,也是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此外,其他公司如杜邦公司、意大利斯纳姆普罗吉蒂公司、美国西南研究院等均有制备聚甲醛ニ甲醚的文献报道。直到现在,由于所用催化剂存在各种缺点,如无机酸存在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常规树脂催化剂使用温度较低影响反应效率,离子液体催化剂成本高、易失活、分离相对复杂,更为关键的是常规的釜式反应器操作不便,不能连续生产,原料的选择上,三聚甲醛价格高昂成本较高等,使得该产品迟迟未能实现エ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往报道中,制备聚甲醛ニ甲醚过程复杂,使用的液体酸催化剂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分离复杂,生产成本高或稳定性与活性不能兼顾的问题,从经济性考虑,用较为廉价的多聚甲醛代替部分专利采用的昂贵的三聚甲醛,用固定床反应器代替常规的釜式反应器,与此同时,用甲缩醛代替甲醇等提供甲氧基部分,减少产物中水的比例,使后续分离过程简化,提供ー种由酸性树脂催化甲缩醛与多聚甲醛经固定床反应器连续生产聚甲醛ニ甲醚的方法。本专利提供的方法突出表现在由价格相对低廉的多聚甲醛取代目前常规使用的三聚甲醛,采用固定床连续生产的方式取代间歇性式反应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活性与选择性、高的稳定性、不腐蚀设备、操作简单、分离方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实现聚甲醛ニ甲醚的エ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连续生产聚甲醛ニ甲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甲缩醛与热熔的多聚甲醛通入固定床反应器中,所用甲缩醛与多聚甲醛质量比为0.1 10:1 ;采用酸性树脂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120 180°C,反应压カ为0. I 10MPa,空速为0. I 5 hr'催化反应制备聚甲醛ニ甲醚DMM3_8 ;其中所用酸性树脂催化剂选自改性的苯こ烯-ニこ烯基苯系树脂、改性的丙烯酸-ニこ烯基苯系树脂、改性的甲基丙烯酸- ニこ烯基苯系树脂、磺化四氟こ烯树脂; b)反应产物冷却后,通过脱水塔进行吸附分离,得到脱除大部分水、胞ニ醇、半缩醛的聚甲醛ニ甲醚,其中所用脱水剂选自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氯化钙、硅胶; c)将脱除水、胞ニ醇、半缩醛的聚甲醛ニ甲醚通入蒸馏塔进行分离,首先在蒸馏塔中分离出大部分的低沸点组分甲缩醛DMM,聚ニ甲醛ニ甲醚DMM2以及副产物甲醇,三聚甲醛,然后将塔釜物通入下一歩的精馏塔中分离出剩余量的DMM2和三聚甲醛,塔釜为产品聚甲醛ニ甲醚DMM3_8 ;两步蒸馏在压カ为0.001 0. I MPa和温度为20 200°C下分ニ步进行分离,首先在常压和20 150°C下操作,分离出大部分的DMM、甲醇、DMM2和三聚甲醛,其次在0.001 0.1 MPa的压カ和40 200°C下操作,分离出剩余量的DMM2和三聚甲醛,塔釜为DMM3-8 ; d)将前ー步蒸馏塔与精馏塔蒸出的低沸点组分甲缩醛DMM、甲醇、聚ニ甲醛ニ甲醚DMM2以及三聚甲醛返回固定床反应器继续反应制备适合作柴油掺烧组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生产聚甲醛二甲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甲缩醛与热熔的多聚甲醛通入固定床反应器中,所用甲缩醛与多聚甲醛质量比为0.1?~?10:1;采用酸性树脂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120?~?180℃,反应压力为0.1?~?10?MPa,空速为0.1?~?5?hr?1,催化反应制备聚甲醛二甲醚DMM3?8;其中所用酸性树脂催化剂选自改性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系树脂、改性的丙烯酸?二乙烯基苯系树脂、改性的甲基丙烯酸?二乙烯基苯系树脂、磺化四氟乙烯树脂;b)?反应产物冷却后,通过脱水塔进行吸附分离,得到脱除大部分水、胞二醇、半缩醛的聚甲醛二甲醚,其中所用脱水剂选自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氯化钙、硅胶;c)?将脱除水、胞二醇、半缩醛的聚甲醛二甲醚通入蒸馏塔进行分离,首先在蒸馏塔中分离出大部分的低沸点组分甲缩醛DMM,聚二甲醛二甲醚DMM2以及副产物甲醇,三聚甲醛,然后将塔釜物通入下一步的精馏塔中分离出剩余量的DMM2和三聚甲醛,塔釜为产品聚甲醛二甲醚DMM3?8;两步蒸馏在压力为0.001?~?0.1?MPa和温度为20?~?200℃下分二步进行分离,首先在常压和20?~?150℃下操作,分离出大部分的DMM、甲醇、DMM2和三聚甲醛,其次在0.001?~?0.1?MPa的压力和40?~?200℃下操作,分离出剩余量的DMM2和三聚甲醛,塔釜为DMM3?8;d)?将前一步蒸馏塔与精馏塔蒸出的低沸点组分甲缩醛DMM、甲醇、聚二甲醛二甲醚?DMM2以及三聚甲醛返回固定床反应器继续反应制备适合作柴油掺烧组分的聚甲醛二甲醚DMM3?8,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云于海斌孙彦民苗静曾贤君李世鹏隋云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