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786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该绕组线包括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所述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为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构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所述薄膜绝缘层为绝缘薄膜绕包层,薄膜绝缘层包覆在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外面;即采用螺旋状缠绕的绝缘薄膜绕包层一层为聚酰亚胺膜、一为层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酰亚胺膜;或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膜;其重叠率为0%-75%。所述复合绝缘层为带有绝缘薄膜的复合无纺布绕包层,复合绝缘层包覆在薄膜绝缘层外面;其重叠率为0%-75%。使用该绕组线绕制电抗器线圈,有效降低线圈中的涡流损耗,节约电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换位的绕组线,特别涉及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家电网,超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各种类型的电抗器及电器的绕组,必须要耐受极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同时还要降低电能的损耗。本申请人在2009年已就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技术主题申请过技术专利,但如何选用各种不同材料的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调整其重叠率,进一步扩展该绕组线的适用范围以及提高其性能,也是该产品技术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安全可靠、应用范围更广泛的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是该领域技术人员应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安全、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其特征在于该绕组线包括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所述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为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构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所述薄膜绝缘层为绝缘薄膜绕包层,薄膜绝缘层包覆在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外面;即采用螺旋状缠绕的绝缘薄膜绕包层一层为聚酰亚胺膜和一层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酰亚胺膜;其重叠率为0%_75% ;所述复合绝缘层为带有绝缘薄膜的复合无纺布绕包层,复合绝缘层包覆在薄膜绝缘层外面;即在外面包覆两层聚酯薄膜;或一层为聚酯膜和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和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和一层为聚酰亚胺复合布;其重叠率为0%-7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由于本技术的多层换位铝导线,是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组成的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构成换位导线的每根圆铝线均经过无损探伤检测,为高质量的单股圆铝线,保证了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电网时的安全。(2)本技术多层换位铝导线中,每根薄膜绕包圆铝线在规定的节距内,按照同一角度变换在换位导线中的位置,并形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用多层换位铝导线绕制电抗器线圈时,一般采用立绕方式,因此、绕制后的电抗器线圈中,每根薄膜绕包圆铝线在换位导线的内层和外层之间不断的变换位置,弥补了各根薄膜绕包圆铝线由于位于线圈直径的不同位置所形成的长度偏差,使得每根薄膜绕包圆铝线在线圈中长度基本相等,避免和降低了由于线圈内每根导线长度不同产生涡流损耗。经测试、本技术多层换位铝导线的电阻平衡率小于I. 2%,在电抗器运行试验中,与普通导线绕制的电抗器相比可降低线圈的涡流损耗70%以上。(3)本技术多层换位铝导线,是采用许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经换位组合成多层换位导线,其中每根圆铝线相互绝缘。在换位导线外面包覆薄膜绝缘层,复合绝缘层包覆在薄膜绝缘层外面,提高了本产品耐电压等级。经测试本技术多层换位铝导线平均耐电压10000V以上,击穿电压26000V以上,适用于超高压和特高压领域。 (4)本技术实现了以铝材代替铜材,制作超高压和特高压领域的电抗器及高压电器的绕组导线,节约了我国非常紧缺的铜资源,且铝的价格仅为铜价格的1/4,合理利用资源,能够大幅度降低电网的建设成本。(5)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可分别采用各种材料,适用范围更宽。总之,该绕组线设计结构简单,性能安全可靠,用于超高压、特高压、大电流干式电抗器绕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2薄膜绝缘层,3复合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如图I所示,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该绕组线包括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I、薄膜绝缘层2和复合绝缘层3 ;所述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I为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构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所述薄膜绝缘层2为绝缘薄膜绕包层,薄膜绝缘层2包覆在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I外面;即采用螺旋状缠绕的绝缘薄膜绕包层一层为聚酰亚胺膜、一层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酰亚胺膜;或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膜;其重叠率为 0%-75%。所述复合绝缘层3为带有绝缘薄膜的复合无纺布绕包层,复合绝缘层3包覆在薄膜绝缘层2外面;即在外面包覆两层聚酯薄膜;或一层为聚酯膜、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一层为聚酰亚胺复合布(聚酯复合布);其重叠率为0%_75%。该产品制成后,经过在线高压实时监测和线间短路、接地实时监测,确保产品质量后,经牵引由恒张力收线机和整体排线机收到线轴上,经检测完全达到有关超高压和特高压电抗器用换位导线技术标准。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其特征在于该绕组线包括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所述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为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构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 所述薄膜绝缘层为绝缘薄膜绕包层,薄膜绝缘层包覆在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外面;即采用螺旋状缠绕的绝缘薄膜绕包层一层为聚酰亚胺膜和一层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酰亚胺膜;其重叠率为0%-75% ; 所述复合绝缘层为带有绝缘薄膜的复合无纺布绕包层,复合绝缘层包覆在薄膜绝缘层外面;即在外面包覆两层聚酯薄膜;或一层为聚酯膜和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和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和一层为聚酰亚胺复合布;其重叠率为 0%-7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该绕组线包括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所述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为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构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所述薄膜绝缘层为绝缘薄膜绕包层,薄膜绝缘层包覆在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外面;即采用螺旋状缠绕的绝缘薄膜绕包层一层为聚酰亚胺膜、一为层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酰亚胺膜;或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膜;其重叠率为0%-75%。所述复合绝缘层为带有绝缘薄膜的复合无纺布绕包层,复合绝缘层包覆在薄膜绝缘层外面;其重叠率为0%-75%。使用该绕组线绕制电抗器线圈,有效降低线圈中的涡流损耗,节约电能。文档编号H01B1/02GK202534380SQ20112055821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金生, 聂有理, 董树林, 赵庆霞 申请人: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薄膜绕包圆铝线作多层换位的绕组线,其特征在于该绕组线包括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薄膜绝缘层和复合绝缘层;所述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为多根带有绝缘薄膜绕包层的无缺陷单股圆铝线构成多层排列的矩形换位导线;所述薄膜绝缘层为绝缘薄膜绕包层,薄膜绝缘层包覆在多层薄膜绕包圆铝换位线外面;即采用螺旋状缠绕的绝缘薄膜绕包层一层为聚酰亚胺膜和一层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酯膜;或两层均为聚酰亚胺膜;其重叠率为0%?75%;?所述复合绝缘层为带有绝缘薄膜的复合无纺布绕包层,复合绝缘层包覆在薄膜绝缘层外面;即在外面包覆两层聚酯薄膜;或一层为聚酯膜和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和一层为聚酯膜;或一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和一层为聚酰亚胺复合布;其重叠率为0%?7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树林赵庆霞张金生聂有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