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及其偏置电流调整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8731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及其偏置电流调整电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中采用包括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高通滤波模块以及电流调节模块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根据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变化情况对其偏置电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实现动态调整偏置电流的目的,同时达到降低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功耗,并提升其瞬态响应速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存在的功耗过高且瞬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ー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及其偏置电流调整电路
技术介绍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Dropout regulator, LD0)作为重要的电源管理模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持设备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中。目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分为电容型和无电容型两大类,其中,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是指传统的带片外大电容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对于电容型LD0,无电容型LDO因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集成的优点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无电容型LDO中,由于电路偏置电流在其输出电流变化时无法得到快速调整而导致整个LDO电路的功耗过高,且瞬态响应速度慢。因此,现有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存在功耗过高且瞬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g在解决现有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存在的功耗过高且瞬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与直流电源及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连接,所述偏置电流调整电路包括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相连接,根据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生成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的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所述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对所述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高通滤波模块;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高通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电流调节端接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偏置电流端,根据所述高通滤波模块处理过的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对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偏置电流进行调节的电流调节模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ー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以及偏置电流调整电路,所述偏置电流调整电路与所述直流电源及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连接,所述偏置电流调整电路包括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相连接,根据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生成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的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所述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对所述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高通滤波模块;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高通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电流调节端接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偏置电流端,根据所述高通滤波模块处理过的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对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偏置电流进行调节的电流调节模块。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中采用包括所述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所述高通滤波模块以及所述电流调节模块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根据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变化情况对其偏置电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实现动态调整偏置电流的目的,同时达到降低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功耗,并提升其瞬态响应速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存在的功耗过高且瞬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的模块结构图;图2是现有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中采用包括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高通滤波模块以及电流调节模块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根据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流变化情况对其偏置电流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实现动态调整偏置电流的目的,同时达到降低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功耗,并提升其瞬态响应速度的效果。图I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100,与直流电源200及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相连接,该偏置电流调整电路100包括电源端接直流电源200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第一节点VBP和第二节点VBN相连接,根据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生成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的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101。电源端接直流电源200的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10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对所述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高通滤波模块102。电源端接直流电源200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高通滤波模块10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电流调节端接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偏置电流端IB,根据高通滤波模块102处理过的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对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偏置电流进行调节的电流调节模块10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图2示出了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电路结构, 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从直流电源200引入工作电压Vin,VBP、VBN及IB分别为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及偏置电流端,电流源Il所在支路的电流IB_EA为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偏置电流,PMOS管Mpb为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输出级,其导通电流为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输出电流。当PMOS管Mpb的导通电流发生变化时,整个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输出电压也会发生变化,第二节点VBN的电压也会随着变化,通过检测第二节点VBN的电压变化,则能快速获取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输出电流的变化情況。虚线左侧为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误差放大电路,虚线右侧为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输出级电路。图2所示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300的电路结构为现有的无电容型LDO中的基本电路构造,对于其他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也同样适用,因此,以上提供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的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作为本技术ー实施例,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101包括PMOS 管 Mp I、NMOS 管 Mn I、PMOS 管 Mp2、NM0S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的偏置电流调整电路,与直流电源及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流调整电路包括: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相连接,根据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变化生成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的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所述静态电压信号生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对所述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高通滤波模块;电源端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高通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接,电流调节端接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偏置电流端,根据所述高通滤波模块处理过的两个不同的静态电压信号对所述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偏置电流进行调节的电流调节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仁光胡胜发
申请(专利权)人: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