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薄板坯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458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连铸板坯连续地制成热轧带钢的生产设备,在此设备中,凝固的板坯借助铸坯切分装置而被分割成板坯段,在经过表面除鳞后,板坯段在一个均热炉内被加热到均匀的轧制温度,接着在作为粗轧机列的第一架轧机中至少粗轧两道并在经过中间存储后送入设置在精轧机列前的卷取-开卷站并在经过前置除磷后送入精轧机列以便终轧出成品带材厚度,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振荡式连铸结晶器(1)和/或采用带凹形和/或在结晶器窄侧区内且在铸坯导引辊道(2)内配有对中和导向构件以便输送和对中板坯(B)的连铸坯导辊的情况下,其中结晶器在结晶器内金属液面和结晶器出口之间成凹形,设有一台带连续铸轧装置(2)的且以4-8m/min的浇铸速率和90-125mm的凝固厚度生产带状板坯(S)的连铸机、一个设置于连铸机(1,2)和均热炉(6)之间的带状板坯(S)冷却段或带状板坯绝热段(5,5a)和一台设置在铸坯切分装置(4)之后而在粗轧机列(8,9,16)之前的、长约45米、宽约5-20米的均热炉(6)。(*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连铸板坯连续地制成热轧带钢的生产设备。在此设备中,凝固的铸坯借助铸坯切分装置而被分割成板坯段,经过表面除鳞后,板坯段在一台均热炉内被加热到均匀的轧制温度,接着在作为粗轧机列的第一架轧机中至少粗轧两道并在经过中间存储后送入设置在精轧机列前的卷取-开卷站并经过前置除磷后送入精轧机列中以便终轧出成品带材厚度。在未在先公开的DE-1951253.3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设备。目前在市场上所知的将薄板坯制成热轧带材的设备必须配有至少两台连铸机,这是为了能够实现与约2-2.5mio.tpa的热连轧机生产能力匹配和最大生产能力。这样的连铸机以5-6m/min的浇铸速率很安全地工作。当在结晶器内金属液面处的厚度为50-80mm时,连铸机具有60-43mm的板坯凝固厚度。另一方面,最优秀的连铸机以2m/min的浇铸速率铸出横截面为1600×200mm的铸坯。但在这里,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1.6-1.8m/min的连铸速率,这是因为在高速铸造情况下,浇铸安全性因开裂危险而受到损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连铸段和轧制段构成的同类设备,在最大生产能力和最低熔炼成本的情况下且在确保薄到1mm带厚的同时获得了最低投资成本,或者此设备与连续式精轧机的生产能力近似地匹配。在确保工艺的情况下,通过最低轧制成本实现了上述目的。所述工艺无需从外部输入显著的热量且只需要最少投资。出人意料的是,可通过综合下述设备特征而得到这样的解决方案当采用振荡型液压驱动式连铸结晶器和/或凹形铸坯导辊和/或在结晶器窄侧区内且在铸坯导引辊道内配有用于对中和输送板坯的对中构件和导向构件的铸坯导引辊道时,其中所述结晶器在结晶器内金属液面和结晶器出口之间成凹形,设有一台配有无锭轧制装置的且以4-8m/min浇铸速率、90-125mm凝固厚度生产铸造板坯的连铸机和一个设置于连铸机和均热炉之间的板坯冷却段或板坯绝热段和一台设置在铸坯切分装置之后而在粗轧机列之前的、约45米长且5-20米宽的横移式均热炉。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方案。在确保最低轧制成本和1.0-0.8mm最小热轧带材厚度的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综合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而只用一台连铸机使轧机以2-2.5Mio.tpa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该方案的优点还来源于,可将具有足够热焓的板坯装入均热炉中(横移式均热炉)。此均热炉的目的仅在于均衡板坯温度且必要的话可在连铸段和轧制段之间作为板坯缓冲存储区。因生产故障或工件机械性能(werkstomechanish)的缘故,板坯在炉中的缓冲作用(停留时间)可能是必须的和/或对内部组织(如晶粒结构)产生影响。由于只供给均热炉因辐射损失(如0.5KW/m2)而失去的能量,因而能量平衡地运转均热炉。不仅可以通过烧嘴也可以通过热焓较高(等于轧制所需热焓)的板坯输入上述能量。在后一种情况下,例如均热炉也可以象冷却器那样工作。为了将含有所需热焓的板坯输入均热炉以使炉子只起到均热炉的作用,在连铸机和均热炉入口之间应该有冷却能力或绝热能力。可以通过喷射冷却和/或受控的带绝热罩辊道或中间存储装置来实现对板坯热焓的影响。当板坯从均热炉中出来后,板坯在串列式粗轧机列中经过两道或在单架可逆式粗轧机中经过三道而被轧到25-10mm厚,从而在经过中间卷取后,在四架或五架精轧机列中一直被轧成最薄为0.8-1.0mm的热轧带材。这套解决方案的工作安全性高,因为与在结晶器内厚度如为50mm的薄板坯相比,铸坯具有高2-6倍的铸渣利用能力,这导致坯壳和结晶器壁板的相应较少的传热量和较少的热负荷。由于结晶器宽侧和/或铸坯导辊成凹形和/或在结晶器窄侧区内且在铸坯导引辊道内从两侧输送并对中板坯的构件成凹形,所以确保了铸坯直线运行。当浇铸连续高达4-8m/min时,特别是在结晶器区域内,铸坯直线运行确保了浇铸安全性。上述专利技术还带来了在坯壳和结晶器壁之间的铸渣层组织较厚的优点,这可以使易裂钢材的浇铸易于进行。在图中示意地画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随后对其进行了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线;图2在表格中示出了不同厚度的板坯在连铸机和均热炉入口之间的停留时间。在图1中,以下设备构件如下所示1-连铸结晶器;2-拉坯辊段;3-凝固铸坯的液穴顶点;4-横向切分装置;5-冷却段;5a-辊道绝热罩;6-均热炉;7-除鳞装置;8-两辊粗轧机;9-四辊粗轧机;10-卷取站;11-开卷站;12-除鳞装置;13-精轧机列;14-输出辊道;15-卷取机;16-可逆式轧机;17-除鳞装置。只用一台连铸机示出了所需的2-2.5Mio.tpa的年产量。此连铸机的特点是它具有一个140-90mm厚的且各宽边侧凹度为30-3mm的、具有将铸坯减薄到最小为90mm的、且/或在铸坯导引辊道中利用凹形辊截面对中和输送铸坯的拉坯辊段2和/或侧构件的、且凝固厚度为90-125mm的连铸结晶器1。在没有产生值得注意的铸造缺陷的情况下,此连铸机可以以4-8m/min的浇铸速率工作。为了调节所需的热焓以便随后进行必要的轧制过程,从连铸机出来的铸坯S可进入均温炉6中,此均温炉可用作缓冲存储装置。在均温炉的长度(约45米)范围内确定其温度,以便能够生产最大为25kg/mm的特定卷重。在温度均衡后,当坯厚小于90mm时,板坯B进入串列式粗轧机列8、9中;或者当坯厚小于125mm时,板坯在另一种轧机布局中进入可逆式轧机。在这两种情况下,板坯B被压下到15mm的中间厚度。通过在串列式粗轧机列8、9中轧两道的方式或是通过在单架可逆式轧机16中轧三道的方式而获得所述中间厚度。在从粗轧机列16/8、9中出来后,所制成的如15mm厚的中间带材Z被暂时卷起来并被送给带前置除鳞装置12的四架或五架精轧机列13。在这里,带材以如0.8m/s的入口速率进入精轧机列13的第一机架中,在第一机架中除去再生氧化皮。带材以1mm的厚度和12m/s的出口速率离开精轧机列13的第五号机架。带材在辊间距最小为100mm的后续输出辊道14上经过且带材也许接受冷却,卷取机15在约650℃下将带材卷绕成卷。输出辊道14的特点是辊及辊间距很小,这是为了输送薄带并避免带材翘起。也可以有选择地将卷取机直接且事先对带材进行冷却地设置在最后机架的后面(5-15mm)。如此制成的热轧带材可替换绝大部分市场上用的冷轧带材。与普通的生产线相比,这样的热轧带材还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和能耗优势。图2以表格示出了不同厚度的板坯B在连铸机1、2和均热炉6入口之间的停留时间,所述停留时间对板坯B在进入均热炉6时通过辐射而具有所需热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水冷却段5缩短最长停留时间,或是在4m/min的低浇铸速率下,通过辊道绝热罩5a延长停留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生产热轧带材的优点是由于只使用一台高速连铸机,所以投资额最少;所述连铸机的生产能力与轧机的生产能力是匹配的;由此产生最低熔炼成本和最小带材厚度;由于能耗小和总的熔炼成本低,所以所述最薄带材同时可以取代冷轧带材产品范围的一部分。此外,连铸机方案即使在高浇铸速率情况下也可以无裂纹地生产包晶钢(含碳量为0.08-0.15%,重量百分比)。例如根据研究表明,在最大传热量为1.9MW/m2的情况下,铸坯在结晶器中不会出现纵裂纹。基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里兹彼得·普莱休茨辛格
申请(专利权)人:曼内斯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