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704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18:27
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包括一本体及至少一热管,该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周侧延伸有多个散热鳍片,该热管与所述本体相组设,并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此结构的设计,可降低热传导阻抗并大幅提升散热效果,还可减少生产成本及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尤指一种可降低热传导阻抗并大幅提升散热效果外,还可减少生产成本及时间的散热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尺寸愈来愈小,但相对地消耗的功率以及产生的热量也愈来愈大。为了让电子元件能稳定运作,高效率的散热方法成为目前必然的需求。请参阅图1A、图1B,常用的散热模组I包括一基座10、一散热单元11及至少热管12,该散热单元11由多个散热鳍片111堆迭排列所构成,并于所述散热单元11上穿置结合所述热管12,结合形成所述附有热管12的散热模组I。前述散热模组I常利用锡膏作为焊·接媒介,将所述散热鳍片111与基座10或是散热鳍片111与热管12必须施以焊接方可组装结合,而导致增加生产成本及制造过程耗时。另外,公知散热模组I利用基座10的底面直接与一热源13贴触,然而,由于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必须先经过所述基座10,再通过所述散热鳍片111后方可将热量排出,此结构并无法快速将热量于第一时间传送至散热模组外,且会增加热传导阻抗,进而导致散热速度较慢,实嫌未尽理想。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I.增加生产成本;2.制造过程耗时;3.散热速度较慢。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热传导阻抗并大幅提升散热功效的散热模组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种可节省生产成本及时间的散热模组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包括一本体及至少一热管,该本体具有一基部及由该基部一侧中央位置处延伸形成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周侧延伸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热管与所述本体相组设,该热管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该吸热端组设于所述基座相对该延伸部的另一侧,该散热端贴附于所述延伸部的一侧。通过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利用所述热管与本体相互组设,可将热源贴附于该热管上,而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至该热管的吸热端后再传导至贴附于该延伸部一侧的散热端,热量可藉由所述延伸部的散热鳍片散出,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除此之夕卜,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及其制造过程。具体而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基部及由该基部一侧中央位置处延伸形成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周侧延伸有多个散热鳍片;及至少一热管,其与所述本体相组设,该热管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该吸热端组设于所述基座相对该延伸部的另一侧,该散热端贴附于所述延伸部的一侧。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所述延伸部的周侧还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延伸端,在所述延伸端的末端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所述基部相对该热管位置处具有至少一凹槽,所述热管的吸热端组设于该凹槽内。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该本体是利用机械加工方式一体成型。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所述机械加工方式为冲压加工。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所述本体一侧边形成有一第一侧,该第一侧位置处相对设置有一风扇。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所述本体相对该散热端的一侧边形成有一第二侦牝该第二侧位置处相对设置有一风扇。本技术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减少生产成本;2.节省制造过程;3.散热速度快。附图说明图IA为公知的散热模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第IB图系为习知之散热模组结构之立体组合图;图2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A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模组结构2本体2O基部201凹槽2011延伸部202延伸端2021定位孔2022散热鳍片2023热管21吸热端211散热端212第一侧22第二侧23风扇24热源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A、图2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散热模组结构2改良,包括一本体20及至少一热管21,该本体20具有一基部201及由该基部201 —侧中央位置处延伸形成有一延伸部202,该延伸部202周侧延伸有多个散热鳍片2023 ;前述的基部201及延伸部202利用机械加工方式一体成型,该机械加工方式为冲压加工。前述热管21与该本体20相互组设,所述热管21具有一吸热端211及一散热端212,该吸热端211组设于所述基座相对该延伸部202的另一侧,该散热端212贴附于所述延伸部202的一侧;再者,所述基部201相对该热管21位置处具有至少一凹槽2011,所述热管21的吸热端211即组设于所述槽内。藉由前述散热模组结构的设计,利用所述本体20与热管21相互组设搭配,将热源25贴附于热管21的吸热端211上,热源25所产生的热量可直接通过该热管21的吸热端211传导至贴附于该延伸部202 —侧的散热端212,热量可藉由所述延伸部202的散热鳍片2023进行散出,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另外,由于所述基部201及延伸部202及散热鳍片2023为一体成型,如此一来,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及其制造过程。请参阅图3A、图3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散热模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散热模组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延伸部202的周侧更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延伸端2021,于所述延伸端2021的末端形成有至少一定位孔2022,该本体20 —侧边形成有一第一侧22,该第一侧22位置处相对设置有一风扇24,而所述风扇24利用该延伸端2021的末端所形成的定位孔2022将该风扇24固定于所述散热模组结构2上,通过该基部201相对该热管21位置处贴设热源25,热源25所产生的热量会先经由该热管21的吸热端211传导至该散热端212,热量可藉所述延伸部202的散热鳍片2023及风扇24进行散出,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续请参阅图4A、图4B,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散热模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散热模组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本体20相对该散热端212的一侧边形成一第二侧23,该第二侧23位置处相对设置有一风扇24,而该风扇24利用所述延伸端2021的末端所形成的定位孔2022将该风扇24固定于所述散热模组结构2上,通过该基部201相对该热管21位置处贴设热源25,热源25所产生的热量会先经由该热管21的吸热端211传导至该散热端212,热量可藉由所述延伸部202的散热鳍片2023及风扇24进行散出,进以达到迅速散热的效果。以上所述,本技术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减少生产成本;2.节省制造过程;3.散热速度快。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基部及由该基部一侧中央位置处延伸形成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周侧延伸有多个散热鳍片;及至少一热管,其与所述本体相组设,该热管具有一吸热端及一散热端,该吸热端组设于所述基座相对该延伸部的另一侧,该散热端贴附于所述延伸部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篷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