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四线切分孔型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6379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涉及棒材四线切分中轧工艺,属轧钢工艺方法技术领域,用于消除现有四线切分工艺所存在的轧件运行控制难度大、导卫调整复杂、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缺陷。改进后的技术方案中,前三个道次的孔型依次为椭圆孔-圆孔-椭圆孔,第四道次的孔型采用圆孔型,第五道次的孔型为平辊无孔型,增加第六道次,第六道次的孔型为立箱孔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中轧工艺中椭圆孔接方孔的配置改为圆孔接平辊无孔型,轧件无出方孔后的扭转变形问题,轧件运行流畅并因此易于控制,消除了方孔后的扭转导卫装置,使导卫的调整难度大大降低,并简化了中轧制工艺中的孔型种类,适宜在棒材联轧四线切分技术中采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中棒材切分轧制技术,尤其是四线切分轧制技术,属轧钢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棒材的切分轧制技术,是在轧制的过程中利用孔型的作用,把一根钢坯加工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形状的并联轧件,再利用切分设备或轧辊辊环将并联轧件沿纵向切分成独立轧件,最终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棒材产品。棒材切分轧制技术按切分数目分为两线切分、三线切分和四线切分。目前的四线切分轧制技术,粗轧机组各道次采用普通的孔型,最终形成圆形轧件,中轧各道次的孔型依次为-椭圆孔-圆孔-椭圆孔-方孔-平箱-空过,精轧各道次的孔型依次为平箱--预切分-预切分-切分-椭圆-成品孔。此种四线切分轧制技术中,中轧道次的孔型与其它品种的共用性差,轧件在由方孔轧出后需借助专门配置的扭转导卫装置扭转45°后才能顺利进入平箱中,增加了轧制过程中对轧件的控制难度;同时,扭转导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进行复杂繁琐的调整,这些,都不利于保证中轧过程的稳定性及轧件的尺寸精度,甚至会因轧件运行失控出现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以消除现在孔型配制方式所存有的轧件运行控制难度大、导卫调整复杂、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其中,前三个道次的孔型依次为椭圆孔K12-圆孔K11-椭圆孔K10,其改进在于,第四道次孔型为圆孔K9,第五道次的孔型为平辊无孔型K8,增加第六道次,第六道次的孔型为立箱孔型K7。上述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所述第六道次的立箱孔型K7的进口导卫采用滚动导卫方式。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将原中轧工艺流程中椭圆孔接方孔的配置改为圆孔接平辊无孔型,轧件无出方孔后的扭转变形问题,轧件运行流畅并因此易于控制,可显著提高轧制生产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轧制精度;2.去除了方孔后的扭转导卫装置,简化了第四道次出口导卫和第五道次进口导卫的结构形式,使导卫的调整难度大大降低;3.轧件在第四道次经圆孔K9形成一个圆形轧件,经增设的平辊无孔型K8加工成扁平轧件,在立箱孔型K7形成一个尺寸精确的矩形轧件,可显著提高轧件的尺寸精度,为精轧机组提供高精度坯料;4.消除了方孔孔型并用平辊无孔型替代平箱孔型后,简化了轧制工艺的孔型种类;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无轧件运行稳定性差引发生产事故的隐患,中轧机组轧件的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1毫米范围内,可实现稳定可靠的生产运行,并因中轧机组轧件精度的提高为精轧机组提供高精度坯料,最终获取高质量的成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轧道次及孔型排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图示为12毫米螺纹钢棒材四线切分轧制中、精轧道次及孔型配置图,其中的K6-K5-K4-K3-K2-K1为精轧道次及孔型,为现有工艺流程;中轧前的相轧工艺流程仍采用常规的箱-箱-椭圆-圆-椭圆-圆轧制道次及孔型配置,故没有在图中显示出来。本专利技术改进所涉及的中轧流程中,中轧道次为六道,其中,前三个道次的孔型仍为现有配置形式,即椭圆孔K12-圆孔K11-椭圆孔K10,改进后第四道次孔采用圆孔K9,用圆孔型代替了原配置中的方孔型,并将原来的平箱孔型改为平辊无孔型K8,同时将原空过的架次用立箱孔型K7代替。改进后,由原技术中的椭圆孔进方孔变为椭圆孔进圆孔,然后由圆孔K9进入平辊无孔型K8,轧件完全无扭转,经过平辊无孔型K8加工成扁平轧件,在立箱孔型K7形成一个尺寸精确的矩形轧件。中轧机组出口轧件尺寸精度可以提高到0.1毫米,降低了事故发生机率。权利要求1.一种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其中,前三个道次的孔型依次为椭圆孔-圆孔-椭圆孔,其特征在于,第四道次的孔型为圆孔,第五道次的孔型为平辊无孔型,增加第六道次,第六道次的孔型为立箱孔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道次的立箱孔型的进口导卫采用滚动导卫方式。全文摘要一种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涉及棒材四线切分中轧工艺,属轧钢工艺方法
,用于消除现有四线切分工艺所存在的轧件运行控制难度大、导卫调整复杂、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缺陷。改进后的技术方案中,前三个道次的孔型依次为椭圆孔-圆孔-椭圆孔,第四道次的孔型采用圆孔型,第五道次的孔型为平辊无孔型,增加第六道次,第六道次的孔型为立箱孔型。本专利技术将原中轧工艺中椭圆孔接方孔的配置改为圆孔接平辊无孔型,轧件无出方孔后的扭转变形问题,轧件运行流畅并因此易于控制,消除了方孔后的扭转导卫装置,使导卫的调整难度大大降低,并简化了中轧制工艺中的孔型种类,适宜在棒材联轧四线切分技术中采用。文档编号B21B39/16GK1827249SQ20061001253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正元, 刘庆禄, 刘庆馨, 褚建东 申请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棒材四线切分中轧道次及孔型配置方法,其中,前三个道次的孔型依次为:椭圆孔[K12]-圆孔[K11]-椭圆孔[K10],其特征在于,第四道次的孔型为圆孔[K9],第五道次的孔型为平辊无孔型[K8],增加第六道次,第六道次的孔型为立箱孔型[K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元刘庆禄刘庆馨褚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