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扭力螺丝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936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3:37
一种可调扭力螺丝批,包括扭力输入组件和扭力输出组件,还包括棘轮对,棘轮对由分别具有环状棘齿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组成,扭力输入组件将扭力传递至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则将扭力传递至扭力输出组件,环状棘齿则被设置为使棘轮对可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发生打滑,而在相反方向上则不能发生打滑,还包括弹性组件和调节组件,弹性组件向棘轮对施加压力,调节组件对弹性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调整压力的大小以及棘轮对互相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整棘轮对发生打滑时扣力的大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可调扭カ螺丝批,属于手动工具的领域。
技术介绍
普通螺丝批输出的扭カ基本都是不可调整的,只能依靠使用者的经验对其施加在螺丝批上的扭カ进行控制,这样当需要对扭カ进行精确控制时,如精密仪器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或者紧固件和/或被紧固的部件本身是脆性的或者易受损的时,用カ过猛、施加的扭カ过大的话可能会损伤这些部件,此时因为只能完全依靠操作者的经验,所以会对螺丝批的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如必须是熟练的技工等。有鉴于普通螺丝批的上述局限性,本技术提供了ー种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调节螺丝批输出扭力的大小的可调扭カ螺丝批,该螺丝批可对其输出的扭カ进行多级调节,当使用者施加的扭カ大于设定的扭カ时,螺丝批的扭力输出轴即发生打滑,从而切断了扭カ 的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可调扭カ的螺丝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ー种可调扭カ螺丝批,包括扭カ输入组件和扭カ输出组件,还包括棘轮对,该棘轮对由分别具有环状棘齿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组成,该扭カ输入组件将扭カ传递至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则将扭カ传递至扭力输出组件,环状棘齿则被设置为使该棘轮对可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发生打滑,而在相反方向上则不能发生打滑,还包括弹性组件和调节组件,该弹性组件向棘轮对施加压力,使得该棘轮对紧密贴合,调节组件对弹性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调整压カ的大小以及棘轮对互相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整棘轮对发生打滑时扭カ的大小。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为弹簧组,该弹簧组包括多个大致同心地设置的弹簧,弹簧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由高和弹性模量。在本技术的进ー步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弹簧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自由高大于第二弹簧的自由高,而第二弹簧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簧的弹性模量。在本技术的另ー较佳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为带有内螺纹的外罩壳和带有外螺纹的内圈体,内圈体通过螺纹副配合在外罩壳内且不可绕螺丝批的轴线转动,当外罩壳绕螺丝批的轴线相对内圈体转动时,内圈体在螺纹副的作用下相对弹性组件平动,从而对弾性组件进行加载或卸载。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随外罩壳一同转动的法兰盘,法兰盘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凹槽,以及与圆形凹槽相配合的圆珠和对圆珠进行弹性偏置的档位弹簧。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外罩壳位于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头部,棘轮对和弹性组件位于外罩壳之内。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位于邻近第一棘轮的ー侧。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外罩壳可绕螺丝批的轴线转动地连接在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手柄上。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手柄中具有空腔。手柄中的空腔可存放备用的各种可安装在该螺丝批上的螺丝批头。 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手柄带有尾盖。在本技术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罩壳上设置有档位标记,在手柄上设置有指示箭头。根据本技术的可调扭カ螺丝批可对其在设定方向的上的最大输出扭カ进行设定,从而使其输出的扭カ更为精确,当扭カ超出设定档位吋,则输出轴自动打滑,避免对紧固件、需紧固的部件以及螺丝批的批头等造成损伤,由于不依赖使用者的操作经验,因此无需要求特定的使用者。进ー步地,本技术的采用了多级弹簧组成的弹簧组来对螺丝批的最大输出扭カ进行调节,可使得扭カ设定范围更宽,尤其是在低扭カ区域的设定会更为精确,且比单个弹簧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将棘轮对、弾性部均设置在螺丝批的头部罩壳内,因此螺丝批的重心更靠近螺丝批的输出轴,这样可以使螺丝批工作时更为稳定,且当发生打滑时批头产生的振动更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ー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截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六角套的透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六角传动杆的透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棘轮对的透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外罩壳的透视图;图8(a)和图8(b)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内圈体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100,螺丝批100具有扭カ输入组件、扭カ输出组件和扭カ控制组件,而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使用者通过扭カ输入组件输入的扭カ经过扭カ控制组件后通过扭カ输出组件输出,以实现对该螺丝批100在单个方向(通常是拧紧螺丝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最大输出扭力进行控制。在如图1-3所示,扭力输入组件包括手柄2,手柄2内设有空腔19,其一端带有尾盖I。在手柄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内六角孔20和轴向延伸的周沿21,其中在手柄2的第一内六角孔20的孔底还开有与空腔19相通的第一连接孔22。扭力输入组件还包括如图4所示的六角套4,如图中所示,六角套4的结构包括有外六角柱23、第二内六角孔24以及凸缘25,其中第二内六角孔24的孔底设有第二连接孔26。扭力输入组件还进一步地包括有如图5所示的六角传动杆5,六角传动杆5具有六角形的外轮廓,在其一端上设有第三连接孔27,第三连接孔内形成有内螺纹。装配时,六角套4的外六角柱23插入配合在手柄2上的第一内六角孔20内,六角传动杆5设有第三连接孔27的一端插入配合在六角套4的第二内六角孔24内,这时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孔22、26和27轴向对齐且孔径相同,螺钉3从手柄2的空腔19中旋入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孔22、26和27中,从而将手柄2、六角套4和六角传动杆5轴向地连接在一起。另外通过手柄2和六角套4之间,六角套4和六角传动杆5之间的这种多棱柱和多棱孔的连接,使用者施加在手柄2上的扭矩可传递至六角套4和六角传动杆5,进而传递至本实施例中的扭力控制组件。上述只是具体描述一种扭力传递的方式,其目的是在根据本技术的扭力可调螺丝批100中实现扭力的输入,可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他 很多扭力传递的方式也均适用于本技术,本技术无意对此做出限制。下面进一步对根据本技术的该实施例的扭力控制组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扭力控制组件包括棘轮对14,参见图3和图6,棘轮对14包括第一棘轮28和第二棘轮29,其中第一棘轮28和第二棘轮29在彼此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具有环状棘齿30、31,第一棘轮28上的环状棘齿30可与第二棘轮29上的环状棘齿31相互配合,使得在第一棘轮28和第二棘轮29在输入扭力的作用下可克服一定的轴向受力,在预先设定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打滑,而在相反方向上棘轮28、29之间则不能发生打滑,且轴向受力的大小决定了打滑的难度,或者说发生打滑时输入扭力所需的大小。由此可见,通过控制棘轮28、29之间轴向受力的大小,即可控制发生输入扭力的极限,当在设定的方向上输入的扭力超出这一极限时,棘轮28、29之间即发生打滑,从而切断了转动和扭力的输出,通常,包括在本实施例中,棘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扭力螺丝批,包括扭力输入组件和扭力输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棘轮对,所述棘轮对由各自具有环状棘齿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组成,所述扭力输入组件将扭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棘轮,所述第二棘轮则将扭力传递至所述扭力输出组件,所述环状棘齿则被设置为可使所述棘轮对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发生打滑,而在其相反方向上则不能发生打滑,还包括弹性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向所述棘轮对施加压力,所述调节组件对所述弹性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调整所述压力的大小以及所述棘轮对互相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整使所述棘轮对发生打滑时扭力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闻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