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919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3:31
一种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两个支撑杆高度可调,两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横梁,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端与横梁连接;千斤顶的下端设有顶出杆;所述两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待拆导叶套筒母体上;所述顶出杆的下端设有顶出垫板;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千斤顶施力,将导叶套筒从导叶套筒母体中压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省时省力,且施工方便,操作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轮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轮机导叶套筒的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在拆卸大型水轮机导叶套筒时,以前采用铜棒加大锤敲击进行拆卸,这种拆卸方法费时、费力,有时会因铜棒重、支撑不稳等破坏导叶套筒母体,效率较低,还存在安全隐患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能够快速拆卸水轮机导叶套筒,省时省力,操作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两个支撑杆高度可调,两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横梁,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端与横梁连接,所述千斤顶的下端设有顶出杆。所述两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待拆导叶套筒母体上。所述顶出杆的下端设有顶出垫板。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本技术提供的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通过千斤顶施カ将导叶套筒顶出,节省劳动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原始拆卸时用铜棒、大锤敲击对部件造成的损伤,以及敲击时发出的刺耳噪声,给部件完好和人员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或2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两个支撑杆I高度可调,两支撑杆I的顶端设有横梁4,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2。所述千斤顶2上端与横梁4连接,所述千斤顶2的下端设有顶出杆3。所述两支撑杆I的底端固定在待拆导叶套筒母体6上。所述顶出杆3的下端设有顶出垫板5。所述千斤顶2为液压千斤顶。使用本技术时,将装有待拆套筒7的导叶套筒母体6吊起,放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将上支撑架的两支撑杆I的底端固定在待拆导叶套筒母体6上,调整千斤顶2、顶出杆3、顶出杆垫板5,使得千斤顶2、顶出杆3和顶出杆垫板5与导叶套筒7的中心在一 条直线上;然后操作液压千斤顶,通过顶出杆3、顶出杆垫板5传递压力到导叶套筒7上,将导叶套筒7从套筒母体6中压出。权利要求1.一种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两个支撑杆(I)高度可调,两支撑杆(I)的顶端设有横梁(4),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2)上端与横梁(4)连接,千斤顶(2)的下端设有顶出杆(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杆(I)的底端固定在待拆导叶套筒母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3)的下端设有顶出垫板(5)。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2)为液压千斤顶。专利摘要一种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两个支撑杆高度可调,两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横梁,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上端与横梁连接;千斤顶的下端设有顶出杆;所述两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在待拆导叶套筒母体上;所述顶出杆的下端设有顶出垫板;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本技术利用千斤顶施力,将导叶套筒从导叶套筒母体中压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省时省力,且施工方便,操作安全。文档编号B23P19/027GK202517249SQ20122008738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孙云安, 幸绍凯, 樊晋生 申请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轮机导叶套筒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两个支撑杆(1)高度可调,两支撑杆(1)的顶端设有横梁(4),两支撑杆之间设有千斤顶(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云安幸绍凯樊晋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