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7681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它包括一根引导管和可套接于引导管内部的剥离子,所述的引导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弧形管,横截面呈弓形,所述的剥离子自然状态下也呈弧形,横截面呈弓形,设有处于外部的剥离子外壳和处于内部的剥离子内芯,所述的剥离子至少有一端端部的剥离子外壳是封闭的,形成剥离端。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剥离子可在引导管的引导下沿着特定路径入路,有效防止偏离而引起不必要的颅骨和脑硬膜分离,剥离效率高,损伤率低,可适用于不同间距骨孔间的颅骨和硬脑膜的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铣刀切破硬脑膜或静脉窦,提高开颅手术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硬脑膜剥离子
技术介绍
头部断层解剖可知人颅骨的下方依次是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等,其中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低、中龄人群硬脑膜的外层与颅骨结合较为疏松,而高龄病人的硬脑膜和颅骨之间是紧密粘连的。在硬脑膜的两层膜之间的某些部位围成硬脑膜静脉窦,硬脑膜静脉窦是将脑内的血液引流至颈内静脉的通道,而硬脑膜静脉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若受到损伤则出血难止,在开颅手术中需要极其小心,避免破坏硬脑膜静脉窦引起大出血。开颅手术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在患者病患部位上的头皮上切开一个U字型的口,分开头皮、肌肉和骨膜,然后使用颅脑动力装置在颅骨上钻孔,再用铣刀沿着一个骨孔至相邻骨孔的路径将颅骨锯开,用骨膜剥离器将颅骨瓣撬起,形成骨窗,最后用颅骨剥离子将颅骨与硬脑膜分开。在此过程中要求不能损坏硬脑膜,更不能损伤硬脑膜静脉窦。但是临床上发现,对于高龄病人,由于其硬脑膜和颅骨粘连紧密,铣刀很可能会把硬脑膜锯破,导致术后脑脊液漏,严重者把静脉窦锯破,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手术止血极为被动,由于出血量大,在切口四周均可有大量溢血,对寻找出血部位有一定困难,费时亦长,容易导致术中低血压或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在需要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中,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因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出血多、伤势重、病情急,可在伤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危及病人的生命,医护人员须争分夺秒积极地抢救病人,要求开颅手术操作尽可能准确快速地完成。而铣刀切割颅骨的过程需要时刻关注以防切开硬脑膜,势必降低切割效率,如不慎切开硬脑膜或者硬脑膜静脉窦,则更加延误时间,给病人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总之,开颅手术中必须全力防范损坏硬脑膜和硬脑膜静脉窦,但是目前关于这类医疗器械报道很少。中国专利文献CN 201020275314. X,公告日2011年2月9日,公开了一种静脉窦开颅器,它由长条形垫片构成,长条形垫片上设置有凹槽,两端分别为前挡片和后挡片,后挡片上设置有手柄,前挡片上设置有拉钩,所述前挡片的顶端较好设置有增厚段,垫片的总长度较好为230-250mm。工作时,首先在静脉窦两侧、靠近静脉窦处颅钻钻孔,刮除骨孔及骨沫、骨片显露硬脑膜;自一侧骨孔置入静脉窦开颅器的前挡片,钝性分离静脉窦及颅骨间隙、并向对侧骨孔移动穿出骨孔;自然轻柔滑动静脉窦开颅器并使有凹槽的主体部分位于颅骨下静脉窦上方;使用铣刀或线锯自凹槽走形方向铣(锯)开静脉窦上方颅骨;去除手柄、轻柔滑动静脉窦开颅器并自后挡片方向取出,使用线锯时,在置入前挡片前需先将线锯安置于拉钩上。该技术填补了静脉窦开颅缺乏专用设备的空白,能避免铣刀或线锯向两侧滑动,为静脉窦开颅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该技术仅适用于静脉窦开颅手术即两骨孔距离很小时,并不能用于一般开颅手术中来防止铣刀切开硬脑膜或硬脑膜静脉窦,因为一般开颅手术中,骨孔间距通常较大,如通过增加骨孔数目减小骨孔间距来使用该技术避免切开硬脑膜,则会增加病人痛苦和延长手术时间,也是不可取的。因此,亟需一种能用于一般开颅手术中把硬脑膜和颅骨内面的粘连剥离开,形成铣刀行走间隙,避免铣刀损伤硬脑膜和硬脑膜静脉窦的器械,但是目前关于这类器械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硬脑膜剥离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它包括一根引导管和可套接于引导管内部的剥离子,所述的引导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弧形管,横截面呈弓形,所述的剥离子自然状态下也呈弧形,横截面呈弓形,设有处于外部的剥离子外壳和处于内部的剥离子内芯。所述的引导管所在的弧和剥离子所在的弧的半径相同。所述的剥离子至少有一端端部的剥离子外壳是封闭的,形成剥离端。所述的引导管的横截面和剥离子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所述的引导管的横截面和剥离子的横截面的形状是一致的。所述的引导管所在的弧的半径为5_14cm,弦长为5_15cm。所述的引导管所在的弧的半径为9cm,弦长为10cm。所述的引导管的横截面形成的弓形其弦长是3-9_,高是l-5mm;所述的剥离子的横断面形成的弓形其弦长是2. 5-8. 5cm,高是O. 5-4. 5cm。本技术优点在于I、本技术的硬脑膜剥离子设有引导管和剥离子,引导管可引导剥离子沿着特定路径入路,能有效防止剥离子偏离而引起不必要的颅骨和脑硬膜分离;剥离子设有剥离端,可迅速分离颅骨和脑硬膜之间的粘连且不会损伤硬脑膜;引导管和剥离子的形状也都确保了高剥离效率和硬脑膜、硬脑膜静脉窦的低损伤率;2、本技术的硬脑膜剥离子可从两个骨孔双向分别入路,且剥离子长度范围大,适用于不同间距骨孔间的颅骨和硬脑膜的分离;3、本技术的硬脑膜剥离子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剥离效率高,能有效避免铣刀损坏硬脑膜和硬脑膜静脉窦,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为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争取了时间。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剥离端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再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横截面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第四种硬脑膜剥离子的横截面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I.引导管2.剥离子21.剥离子外壳 22.剥离子内芯3.剥离端41.第一骨孔42.第二骨孔 5.颅骨6.硬脑膜7.间隙8.硬脑膜静脉窦实施例I本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一)请参照图1,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硬脑膜剥离子设有一根引导管1,所述的引导管I总体是一个弧形管状结构,弧的半径为9cm,弦长IOcm ;所述的引导管I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的直径为5_ ;所述的引导管I的内部是中空的,两端都是开口的,引导管I的管壁厚度为O. 5mm。所述的硬脑膜剥离子还设有一根剥离子2,所述的剥离子2可套接于引导管I的内部,其在自然状态下也呈弧形,弧的半径和引导管I所在的弧的半径相同,也是9cm ;剥离子2的总长度比引导管I长5cm ;所述的剥离子2的横截面也是半圆形,该半圆的直径为4mm ;所述的剥离子2设有剥离子外壳21,所述的剥离子外壳21处于剥离子2的外部,剥离子外壳21内部设有剥离子内芯22,所述的剥离子外壳21和剥离子内芯22的横截面都是半圆形,剥离子外壳21的厚度为1_ ;所述的剥离子2其中一端的端面是其横截面,可见剥离子外壳21和剥离子内芯22。请参照图2,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硬脑膜剥离子的剥离端示意图。所述的剥离子2的另一端是钝头的,由剥离子外壳21 (图中未示出)封口,将剥离子内芯22 (图中未示出)包裹在内部,形成剥离端3,所述的剥离端3是光滑的,且剥离子2所在的弧的上缘比下缘长2mm,即剥离端3的上缘相对于其下缘凸出2_。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硬脑膜剥离子也可以是以下规格所述的引导管I所在的弧的半径是5-14cm,弦长是5-15cm;所述的引导管I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该半圆的直径是3-9mm;所述的引导管I的管壁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脑膜剥离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根引导管和可套接于引导管内部的剥离子,所述的引导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弧形管,横截面呈弓形,所述的剥离子自然状态下也呈弧形,横截面呈弓形,设有处于外部的剥离子外壳和处于内部的剥离子内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