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云召专利>正文

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008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其包括:一个空心的外壳,在外壳的底面设有若干对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一个置于所述外壳内并能旋转的内芯,在内芯的上端安装有顶盖螺母;若干个固定在内芯底面上并能跟随内芯转动的弹簧悬吊钩,每个弹簧悬吊钩对应着一对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一组设置在外壳和内芯之间的摩擦机构;一个套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压片,压片与外壳螺纹配合,通过旋转压片可上下调节压片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合理,可以在单骨孔、深部、非直视、不切开硬脑膜的情况下进行硬脑膜悬吊,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极大地缩小了硬脑膜悬吊的难度和操作时间,克服了在微创手术中无法使用硬脑膜悬吊技术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行硬脑膜悬吊技术的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将颅内硬脑膜悬吊紧贴于颅骨内壁的器械。更具体地是指一种具有可以在非直视下通过狭小颅骨孔直接多点悬吊深部未切开硬脑膜的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
技术介绍
在20世纪30年代初,神经外科著名教授Dandy专利技术了硬脑膜悬吊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该技术作为开颅手术的经典步骤之一被保留至今。硬脑膜悬吊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持针器夹持小圆针进行悬吊,使硬脑膜和颅骨内板紧密相贴,消灭硬膜外间隙的死腔,达到止血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由于微创手术的术野小而深,一旦出现硬膜外渗血的情况,无法直接应用经典的硬脑膜悬吊技术处理。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无法采用微创的方法进行手术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无法在单个骨孔里进行深部的硬脑膜悬吊。另外还有许多需要使用这种悬吊技术紧急处理抢救患者生命的情况,如双侧颅脑外伤采用着力点侧快速钻孔悬吊硬脑膜避免术中急性迟发型血肿的情况;骨窗周缘稍远的硬膜外间隙有活动性出血,需要快速紧急悬吊止血的情况;没有神经外科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或军队野战急救紧急处理进展型硬膜外血的情况;紧急抢救硬膜外血肿合并复合伤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在不开颅的情况下紧急悬吊硬脑膜以避免血肿的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为应对上述情况,医疗人员对传统的硬脑膜悬吊技术进行了不懈的改进,如在一篇专利号为“ZL 200720024058. 5”,名称为“硬脑膜悬吊术用缝合针”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其将普通弧状缝合针设计为U形,以利于夹持,但是此技术仅能处理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后发生的硬脑膜外渗血,因为这种情况下硬脑膜是“十”字切开的,且硬脑膜下有较充裕的空间可以置入悬吊针。此技术的应用范围很较窄,无法在急性硬膜外血肿等大部分情况下使用。因此,需要有一种可以在单骨孔、深部、非直视、不切开硬脑膜的情况下使用的硬脑膜悬吊技术,使神经外科医生能够像在传统开颅手术中那样通过悬吊硬脑膜来消除硬膜外间隙出血和防止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该硬脑膜悬吊器可以在单骨孔、深部、非直视、不切开硬脑膜的情况下进行硬脑膜悬吊,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极大地缩小了硬脑膜悬吊的难度和操作时间,克服了在微创手术中无法使用硬脑膜悬吊技术的问题。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空心的外壳,在外壳的底面设有若干对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一个置于所述外壳内并能旋转的内芯,在内芯的上端安装有顶盖螺母;若干个固定在内芯底面上并能跟随内芯转动的弹簧悬吊钩,每个弹簧悬吊钩对应着一对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所述弹簧悬吊钩包括针柄、弹簧体和弯折成钩状的悬吊针,针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芯底面上,针柄另一端与弹簧体一端连接,弹簧体另一端与悬吊针的后端连接,悬吊针的前端穿过针柱小孔后弯折形成针尖部,针尖部的尖端钩入临近的针尖小孔内; 一组设置在外壳和内芯之间的摩擦机构,所述内芯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摩擦机构限定防止自动复位;一个套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压片,所述压片的中心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转压片可上下调节压片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由一个上端开口的圆筒体和一个T形上盖组成,T形上盖的下端嵌入固定在圆筒体的开口端内,在T形上盖的中心开设有允许内芯通过并旋转的中轴孔;所述的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开设在圆筒体的底面上,所述的外螺纹设置在圆筒体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机构包括摩擦片,摩擦片安装在顶盖螺母底面和T形上盖顶面之间,给顶盖螺母的旋转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螺母的底面凸设有旋转限位柱,所述外壳顶部表面凹设有与旋转限位柱对应配合的弧形限位导槽,旋转限位柱置于弧形限位导槽内,以限制内芯和顶盖螺母的最大旋转角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体采用硬质医用材料制成,圆筒体的侧壁厚度为0. 25、. 5_,底面厚度为0. 23、. 27_。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底面上的若干对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分为单组或多组,沿单个圆的圆周方向排列或沿多个同心圆的圆周方向排列,所有组中的针柱小孔和针尖小孔均是在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芯的底部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针柄孔,所述弹簧悬吊钩的针柄连接在针柄孔内;在弹簧悬吊钩处于垂直状态下,所述针柄孔与针柱小孔位于同一轴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柄和弹簧体轴线与悬吊针针尖部的夹角为锐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片上设有用于将其缝合固定在皮肤上的固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脑膜悬吊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旋转顶盖螺母和内芯的套筒旋柄,所述顶盖螺母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套筒旋柄的下端凹设有与顶盖螺母形状相契合的多边形内孔,套筒旋柄的上端设有旋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巧妙合理,可以在单骨孔、深部、非直视、不切开硬脑膜的情况下进行硬脑膜悬吊,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极大地缩小了硬脑膜悬吊的难度和操作时间,克服了在微创手术中无法使用硬脑膜悬吊技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非J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非J图4为非J图5为非J图6为非J图7为图6的立体图。图8为图6中弹簧悬吊钩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T形上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非:直视下经皮 脑膜悬吊器内的弹簧悬吊钩处于打开状态示意图。图11为套筒旋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所述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主要由外壳、内芯8、顶盖螺母1、弹簧悬吊钩12、摩擦机构、压片3和套筒旋柄19等零部件组成。所述外壳为空心结构,在外壳的底面设有若干对针柱小孔13和针尖小孔15。所述内芯8置于外壳内并能旋转,顶盖螺母1 安装在内芯8的上端,旋转顶盖螺母1可带动内芯8旋转。若干个弹簧悬吊钩12固定在内芯8底面上并能跟随内芯8转动,每个弹簧悬吊钩12对应着一对针柱小孔13和针尖小孔 15。所述弹簧悬吊钩12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主要由针柄9、弹簧体10和弯折成钩状的悬吊针11组成,针柄9 一端连接在所述内芯8底面上,针柄9另一端与弹簧体10 —端连接, 弹簧体10另一端与悬吊针11的后端连接,悬吊针11的前端穿过针柱小孔13后弯折形成针尖部17,针尖部17的尖端钩入临近的针尖小孔15内,以利悬吊;优选地,所述针柄9和弹簧体10轴线与悬吊针11针尖部17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摩擦机构设置在外壳和内芯8之间,所述内芯8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摩擦机构限定防止自动复位。所述压片3套装在外壳上,压片3的中心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转压片3可上下调节压片3的位置。所述硬脑膜悬吊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旋转顶盖螺母1和内芯8的套筒旋柄19,图中的顶盖螺母1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套筒旋柄19的下端凹设有与顶盖螺母1形状相契合的多边形内孔20,套筒旋柄19的上端设有便于操作人员用手抓住旋转的旋柄21。通过使用套筒旋柄19,可以解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非直视下经皮硬脑膜悬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空心的外壳,在外壳的底面设有若干对针柱小孔(13)和针尖小孔(15);一个置于所述外壳内并能旋转的内芯(8),在内芯(8)的上端安装有顶盖螺母(1);若干个固定在内芯(8)底面上并能跟随内芯(8)转动的弹簧悬吊钩(12),每个弹簧悬吊钩(12)对应着一对针柱小孔(13)和针尖小孔(15);所述弹簧悬吊钩(12)包括针柄(9)、弹簧体(10)和弯折成钩状的悬吊针(11),针柄(9)一端连接在所述内芯(8)底面上,针柄(9)另一端与弹簧体(10)一端连接,弹簧体(10)另一端与悬吊针(11)的后端连接,悬吊针(11)的前端穿过针柱小孔(13)后弯折形成针尖部(17),针尖部(17)的尖端钩入临近的针尖小孔(15)内;一组设置在外壳和内芯(8)之间的摩擦机构,所述内芯(8)旋转一定角度后通过摩擦机构限定防止自动复位;一个套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压片(3),所述压片(3)的中心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旋转压片(3)可上下调节压片(3)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云召陆华
申请(专利权)人:蒋云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