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及其绝缘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5404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及其绝缘处理方法。该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包括电池片,与电池片相连接的焊带,与焊带相连接的汇流带,汇流带包括长汇流带和与长汇流带交叉设置的短汇流带,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有绝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及其绝缘处理方法,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绝缘层。绝缘层代替EVA和价格昂贵的背板条作为长汇流带和短汇流带之间的隔开绝缘材料,在保证较好的绝缘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常规太阳能电池组件是通过焊带20’将电池片10’焊接串联起来,然后再通过汇流带30’连接焊带20’,将电流汇集在一起接到外部的接线盒。但是在汇流带汇流时由于太阳能组件内部结构的限制需要有多根汇流带30’即长汇流带31’和短汇流带32’交叉匹配。如图2所示,这就需要通过背板条50’和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0’将交叉的汇流带隔开起到绝缘的作用,背板条5 0’成本很高,这样就造成了成本高的问题。而且背板条50’和EVA60’需要提前准备并且配合使用,浪费工时且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熟练程度的不同容易造成电池片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且绝缘效果好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及其绝缘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包括电池片,与电池片相连接的焊带,与焊带相连接的汇流带,汇流带包括长汇流带和与长汇流带交叉设置的短汇流带,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有绝缘层。进一步地,长汇流带包括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的第一段长汇流带;垂直于第一段长汇流带一端的第二段长汇流带;短汇流带包括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且平行于第一段长汇流带的第一段短汇流带;垂直于第一段短汇流带一端的第二段短汇流带;其中,第二段长汇流带与第一段短汇流带交叉布置,第二段长汇流带与第二段短汇流带平行,绝缘层封装在第二段长汇流带的外侧。进一步地,第二段长汇流带包括与第一段短汇流带交叉的长汇流带交叉带;绝缘层封装在长汇流带交叉带的外侧。进一步地,长汇流带包括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的第一段长汇流带;垂直于第一段长汇流带一端的第二段长汇流带;短汇流带包括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且平行于第一段长汇流带的第一段短汇流带;垂直于第一段短汇流带一端的第二段短汇流带;其中,第二段长汇流带与第一段短汇流带交叉布置,第二段长汇流带与第二段短汇流带平行,绝缘层封装在第二段长汇流带和第二段短汇流带的外侧。进一步地,绝缘层与汇流带之间具有间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对前述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绝缘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汇流带进行剪切,剪切成长汇流带和短汇流带;将绝缘层至少封装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的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将长汇流带与短汇流带在交叉处焊接;将长汇流带和短汇流带分别与焊带焊接。进一步地,将绝缘层至少封装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的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的步骤中包括将绝缘层封装在由光伏组件的边沿向内部延伸的长汇流带的第二段长汇流带的外侧。 进一步地,将绝缘层封装在由光伏组件的边沿向内部延伸的长汇流带的第二段长汇流带的外侧的步骤中包括将绝缘层封装在长汇流带和短汇流带的交叉处且位于第二段长汇流带上的长汇流带交叉带的外侧。进一步地,将绝缘层至少封装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的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的步骤中包括将绝缘层封装在由光伏组件的边沿向内部延伸的长汇流带的第二段长汇流带的外侧;将绝缘层封装在由光伏 组件的边沿向内部延伸的短汇流带的第二段短汇流带的外侧。进一步地,将绝缘层至少封装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的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的步骤中包括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的外侧间隔封装绝缘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在长汇流带和/或短汇流带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绝缘层。绝缘层代替EVA和价格昂贵的背板条作为长汇流带和短汇流带之间的隔开绝缘材料,在保证较好的绝缘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敷设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敷设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绝缘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绝缘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绝缘处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以及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的绝缘处理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该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包括电池片10、焊带20和汇流带30。具体地,电池片10与焊带20相连接,汇流带30与焊带20相连接。其中,汇流带30包括长汇流带31和短汇流带32,长汇流带31和短汇流带32交叉设置。长汇流带31和/或短汇流带32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有绝缘层40。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在长汇流带31和/或短汇流带32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绝缘层40。绝缘层40代替EVA和价格昂贵的背板条作为长汇流带31和短汇流带32之间的隔开绝缘材料,在保证较好的绝缘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进而地,本专利技术的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无需提前准备并且配合使用背板条和EVA,节约了工时。同时避免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熟练程度的不同容易造成电池片破裂的问题。绝缘层40的绝缘材料可以选用 多种,优选地,可以选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绝缘层40。如图4所示,长汇流带31包括第一段长汇流带311和第二段长汇流带312。第一段长汇流带311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第二段长汇流带312垂直于第一段长汇流带311一端且向光伏组件的内部延伸。短汇流带32包括第一段短汇流带321和第二段短汇流带322。第一段短汇流带321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且平行于第一段长汇流带311,第二段短汇流带322垂直于第一段短汇流带321 —端且向光伏组件的内部延伸。如图4所示,第二段长汇流带312与第一段短汇流带321交叉布置,第二段长汇流带312与第二段短汇流带322平行,绝缘层40封装在第二段长汇流带312的外侧。第二段长汇流带312的外侧封装了绝缘层40,这样就起到了隔开长汇流带31和短汇流带32的作用。如图5所示,优选地,第二段长汇流带312包括与第一段短汇流带321交叉的长汇流带交叉带313,绝缘层40封装在长汇流带交叉带313的外侧。在保证绝缘效果的前提下,节约了绝缘层40的材料用量,降低了成本。如图6所示,长汇流带31包括第一段长汇流带311和第二段长汇流带312。第一段长汇流带311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第二段长汇流带312垂直于第一段长汇流带311一端,且向光伏组件的内部延伸。短汇流带32包括第一段短汇流带321和第二段短汇流带322。第一段短汇流带321沿光伏组件的边沿布置且平行于第一段长汇流带311,第二段短汇流带322垂直于第一段短汇流带321 —端且向光伏组件的内部延伸。如图6所示,第二段长汇流带3 12与第一段短汇流带321交叉布置,第二段长汇流带312与第二段短汇流带322平行,绝缘层40封装在第二段长汇流带312和第二段短汇流带322的外侧。第二段长汇流带312和第二段短汇流带322的外侧封装了绝缘层40,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汇流带引线端,包括电池片(10),与所述电池片(10)相连接的焊带(20),与所述焊带(20)相连接的汇流带(30),所述汇流带(30)包括长汇流带(31)和与所述长汇流带(31)交叉设置的短汇流带(32),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汇流带(31)和/或所述短汇流带(32)至少在对应于交叉处的外侧封装有绝缘层(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良于波刘海朋田树全刘岱杜小洞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