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750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供电装置。现有实验箱平台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差分放大模块、误差调节器模块、调节给定模块和负载。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接24V电源的正、负端,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接负载的两端,开关电源模块的调节端接误差调节器模块的输出端、信号取样端接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误差调节器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误差调节器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与调节给定模块连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对电源系统的总体理解,再深入进行各模块的参数设计和调试,然后构建整个系统,实现知识理解、动手实践、调试分析等实践技能培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教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源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各类院校广泛开展电力电子技术以及相关课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各类院校都比较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关于电源模块并联也是电源技术的一种形式,目前在实验教学其设备尚未发现。本技术即用于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中的教学实验设备,以作为电力电子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扩充和补充。目前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有形式有虚拟仿真型,验证型,设计型,该使用新型采用的是模块式设计式。虚拟仿真型的实验是利用仿真软件,在电脑上模拟实际系统,这种形式对于原理的学习和理解比较有效力,而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得到锻炼;验证型实验形式是传统的实验形式,即在已有的实验箱平台上进行连线,这种形式与虚拟实验相比,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性和感性认识,但学生无法深刻了解实验系统的具体内容,无法实际参与各部分的调试,只是根据既定的系统进行简单连线,实验缺乏灵活性和不利于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与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形式,即学生根据任务指标要求,完全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调试,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设计开发及实际操作能力,但这种形式,一个项目就要占用很多时间,比较适合学生对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实施效果较好,否则,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难度很大,由于畏难,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开关电源供电装置。本技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差分放大模块、误差调节器模块、调节给定模块和负载。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接24V电源的正、负端,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接负载的两端,开关电源模块的调节端接误差调节器模块的输出端、信号取样端接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误差调节器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误差调节器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与调节给定模块连接。所述的开关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位器RPl、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电解电容Cl、第二电解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C3、快恢复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开关型降压器Ul和光耦U2,开关型降压器Ul采用开关型降压器LM2576,光耦U2采用光耦PC817 ;第一电感LI的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l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l的一端接24V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接开关型降压器Ul的I脚和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开关型降压器Ul的2脚接快恢复二极管Dl的阴极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三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开关型降压器Ul的4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光耦U2的3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一电位器RPl的一个固定端,光耦U2的I脚接+15V电源、2脚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4脚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l的负极、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3的负极、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开关型降压器Ul的3脚和5脚、第一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与负载的另一端以及24V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的差分放大模块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瓷片电容C4、差分放大器U3、二极管D3和第二电位器RP2,差分放大器U3采用AD620 ;差分放大器U3的I脚接第二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和另一个固定端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差分放大器U3的8脚,差分放大器U3的4脚接+15V电源、7 脚接_15V电源、6脚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阴极、第一瓷片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瓷片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差分放大器U3的5脚接公共端C0M,差分放大器U3的2脚与开关电源模块中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3脚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误差调节器模块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瓷片电容C5和放大器U4,放大器U4采用运放0P07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开关电源模块中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八电阻R8与第二瓷片电容C5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放大器U4的6脚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以及放大器U4的2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差分放大模块中的二极管D3阴极连接,放大器U4的7脚接+15V电源、4脚接-15V电源。所述的调节给定模块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ll和第三电位器RP3 ;第十电阻RlO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与误差调节器模块中放大器U4的3脚连接,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接+15V电源,第^ 电阻Rll的另一端与第三电位器RP3的滑动端和一个固定端连接,第三电位器RP3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公共端COM。本技术实现输入为24V直流电源,输出为8V,输出电流为2A的直流电源的变换。利用本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对电源系统的总体理解,再深入进行各模块的参数设计和调试,然后构建整个系统,实现知识理解、动手实践、调试分析等实践技能培养。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开关电源供电装置包括开关电源模块I、差分放大模块2、误差调节器模块3、调节给定模块4和负载5。开关电源模块I的输入端接24V电源的正、负端,开关电源模块I的输出端接负载5的两端,开关电源模块I的调节端接误差调节器模块3的输出端、信号取样端接差分放大模块2的输入端,差分放大模块2的输出端与误差调节器模块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误差调节器模块3的另一个输入端与调节给定模块4连接。具体电路图如图2所示。开关电源模块I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位器RP1、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电解电容Cl、第二电解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C3、快恢复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开关型降压器Ul和光耦U2,开关型降压器Ul采用开关型降压器LM2576,光耦U2采用光耦PC817 ;第一电感LI的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l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l的一端接24V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接开关型降压器Ul的I脚和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开关型降压器Ul的2脚接快恢复二极管Dl的阴极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三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负载5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开关型降压器Ul的4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光耦U2的3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一电位器RPl的一个固定端,光耦U2的I脚接+15V电源、2脚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4脚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l的负极、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3的负极、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开关型降压器Ul的3脚和5脚、第一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与负载5的另一端以及24V电源的负极连接。差分放大模块2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瓷片电容C4、差分放大器U3、二极管D3和第二电位器RP2,差分放大器U3采用AD6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供电装置,包括开关电源模块、差分放大模块、误差调节器模块、调节给定模块和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位器RP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解电容C1、第二电解电容C2、第三电解电容C3、快恢复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开关型降压器U1和光耦U2,开关型降压器U1采用开关型降压器LM2576,光耦U2采用光耦PC817;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24V电源的正极,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接开关型降压器U1的1脚和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开关型降压器U1的2脚接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第三电解电容C3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负载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开关型降压器U1的4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光耦U2的3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一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光耦U2的1脚接+15V电源、2脚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4脚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电解电容C3的负极、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开关型降压器U1的3脚和5脚、第一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与负载的另一端以及24V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的差分放大模块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瓷片电容C4、差分放大器U3、二极管D3和第二电位器RP2,?差分放大器U3采用AD620;差分放大器U3的1脚接第二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和另一个固定端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差分放大器U3的8脚,差分放大器U3的4脚接+15V电源、7脚接?15V电源、6脚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阴极、第一瓷片电容C4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瓷片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差分放大器U3的5脚接公共端COM,差分放大器U3的2脚与开关电源模块中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3脚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误差调节器模块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瓷片电容C5和放大器U4,放大器U4采用运放OP07;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开关电源模块中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八电阻R8与第二瓷片电容C5并联后的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放大器U4的6脚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以及放大器U4的2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差分放大模块中的二极管D3阴极连接,放大器U4的7脚接+15V电源、4脚接?15V电源;所述的调节给定模块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三电位器RP3;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误差调节器模块中放大器U4的3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15V电源,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位器RP3的滑动端和一个固定端连接,第三电位器RP3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公共端CO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鹏英姚立海任国海江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