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531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4:58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触控感测元件、一电极图案层、一绝缘层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与一框胶区环绕触控区。触控感测元件设置于触控区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电极图案层设置于框胶区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电极图案层包括多条连接导线电性连接一触控感测元件以及一辅助电极。辅助电极不直接跟连接导线与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绝缘层覆盖触控感测元件与电极图案层。框胶设置于该框胶区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接合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且连接导线的其中至少一者以及辅助电极与框胶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使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膜层厚度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均匀显示品质的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仪器的外端口输入界面上。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面发展越来越广,将触控功能与显示器结合而形成触控显示面板的应用产品也越来越多,包括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型电脑(laptopPC)等。 —般而言,触控显不面板包括显不面板与触控面板,其中触控面板可内建于显不面板中或外贴于显示面板上。目前,触控面板依照其感测方式的不同而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因此,电容式触控面板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电子产品中。依照结构及制造方式的不同,电容式触控面板又可区分为外贴式(out-cell)、外挂式(on-cell)及内建式(in-cell)。外贴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通常是先将感测串列先制作于一透明基板上,再将此已制作有感测串列的透明基板贴附于显示面板的外表面上。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直接将触控感测元件制作于显示面板的外侧。内建式触控显示面板将触控感测元件制作于显示面板的上基板或下基板的内表面,并借由连接导线将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至外部,因此内建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例如厚度薄、高穿透率、简单的工艺以及高信赖度等优点,而已逐渐成为业界的发展方向。然而,于传统内建式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用于将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至外部的连接导线未均匀地分布在周边区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上,因此设置于周边区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膜层厚度并非相同且不均匀。在贴合彩色滤光片基板与阵列基板时,框胶会覆盖在一部分的连接导线上,因此在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膜层厚度不相同且不均匀的情况下,设置在彩色滤光片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框胶无法具有均匀厚度,进而造成液晶盒间隙不均匀。并且,当触控感测元件的连接导线电性连接至阵列基板时,也容易因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膜层厚度不相同,造成部分连接导线与阵列基板接触不良,而使触控感测元件无法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膜层厚度不均,而使液晶盒间隙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基板的内表面上的膜层厚度不均,而造成连接导线与阵列基板接触不良的问题。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不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触控感测兀件、一电极图案层、一绝缘层以及一框胶。第一基板具有一内表面,且第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框胶区环绕触控区。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并面对第一基板的内表面。触控感测元件设置于触控区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电极图案层设置于框胶区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电极图案层包括多条连接导线以及一辅助电极。连接导线电性连接触控感测元件,且辅助电极不直接跟连接导线与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覆盖触控感测元件与电极图案层。框胶设置于框胶区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接合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其中连接导线的其中至少一者以及辅助电极分别与框胶重叠而位于框胶与第一基板之间。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触控感测兀件、一电极图案层、一绝缘层、一框胶以及一液晶层。第一基板具有一内表面,且第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框胶区环绕触控区。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并面对第一基板的内表面。触控感测元件设置于触控区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电极图案层设置于框胶区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电极图案层包括多条连接导线以及一辅助电极。连接导线电性连接触控感测元件,且辅助电极不直接跟连接导线与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且覆盖触控感测元件与电极图案层。框胶设 置于框胶区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接合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其中连接导线的其中至少一者以及辅助电极分别与框胶重叠而位于框胶与第一基板之间。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框胶环绕液晶层。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借由于框胶区内的第一基板的内表面上设置辅助电极,使与框胶重叠的连接焊盘以及与框胶重叠的周边电路之间具有均匀间距。借此,触控显示面板可具有均匀的液晶盒间隙,且可避免连接焊盘与周边电路接触不良的情况。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不面板的俯视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沿着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沿着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2沿着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图6沿着剖面线D-D’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显不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具有一内表面,该第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框胶区环绕该触控区;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面对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 一触控感测兀件,设置于该触控区的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上; 一电极图案层,设置于该框胶区的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上,且该电极图案层包括多条连接导线以及一辅助电极,所述多条连接导线电性连接该触控感测元件,且该辅助电极不直接跟所述多条连接导线与该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 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上,且覆盖该触控感测元件与该电极图案层;以及 一框胶,设置于该框胶区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接合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其中所述多条连接导线的其中至少一者以及该辅助电极分别与该框胶重叠而位于该框胶与该第一基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框胶环绕该显示介质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介质层包括一液晶层、一有机发光层、一电泳显示材料层、一场发射显示材料层或一等离子体显示材料层。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触控感测元件包括多个第一感测串列与多个第二感测串列,所述多个第一感测串列与所述多个第二感测串列交错,形成多个阵列排列的感测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每一该第一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一触控感测焊盘以及多个第一桥接线,所述第一桥接线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焊盘,每一该第二感测串列包括多个第二触控感测焊盘以及多个第二桥接线,所述第二桥接线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感测焊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桥接线与该电极图案层由同一材料层所构成。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桥接线与该电极图案层由同一材料层所构成。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导线设置于该辅助电极与该触控感测元件之间。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内表面,该第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一框胶区环绕该触控区;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面对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一触控感测元件,设置于该触控区的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上;一电极图案层,设置于该框胶区的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上,且该电极图案层包括多条连接导线以及一辅助电极,所述多条连接导线电性连接该触控感测元件,且该辅助电极不直接跟所述多条连接导线与该触控感测元件电性连接;一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内表面上,且覆盖该触控感测元件与该电极图案层;以及一框胶,设置于该框胶区的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用以接合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其中所述多条连接导线的其中至少一者以及该辅助电极分别与该框胶重叠而位于该框胶与该第一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欣利简钰峰杨敦钧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