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排渣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440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排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上排渣管、下排渣管、冷渣器进渣管,上排渣管通过冷渣器进渣管与下排渣管连接,上排渣管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插板阀,下排渣管上套设有水冷非金属膨胀节,水冷非金属膨胀节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管,上排渣管的下部垂直设置有事故排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保证锅炉运行时,在完全密封状态下排渣,排渣管的三维方向位移能达到轴向压缩180-230mm,径向可错位50-80mm,能够保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密封性,具有三维位移吸收强、后期维护方便特点,由于循环水的流通途径没有进入排渣管内部,所以内部不需要敷设浇注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锅炉排渣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锅炉排渣管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采用连续、表面冷却的方式进行排渣,每台锅炉配备滚筒表面式冷渣器,经过一年多的生产运行,排渣管及冷渣器入口锥形体处多次出现焊口开裂和密封板及导渣管变形,致使漏火、漏渣现象频繁发生,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大量向外喷渣现象日益加剧,炉零米炉渣堆积成山,每次需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清运,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及安全性高,不堵渣、耐温性强的锅炉排渣管。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 锅炉排渣管,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上排渣管、下排渣管、冷渣器进渣管,上排渣管通过冷渣器进渣管与下排渣管连接,上排渣管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插板阀,下排渣管上套设有水冷非金属膨胀节,水冷非金属膨胀节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管,上排渣管的下部垂直设置有事故排渣管。上述的水冷非金属膨胀节上设置有下通渣孔。上述的上排渣管上设置有上通渣孔。上述的接管的下部设置有返了排渣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充分保证锅炉运行时,在完全密封状态下排渣,排渣管的三维方向位移能达到轴向压缩180-230mm,径向可错位50-80mm,能够保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密封性,具有三维位移吸收强、后期维护方便特点,由于循环水的流通途径没有进入排渣管内部,所以内部不需要敷设浇注料。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I,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排渣管I、下排渣管2、冷渣器进渣管3,上排渣管I通过冷渣器进渣管3与下排渣管2连接,上排渣管I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插板阀7,下排渣管2上套设有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管9,上排渣管I的下部垂直设置有事故排渣管5。上述的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上设置有下通渣孔6。 上述的接管9的下部设置有返了排渣 管8。权利要求1.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排渣管(I)、下排渣管(2)、冷渣器进渣管(3),上排渣管(I)通过冷渣器进渣管(3 )与下排渣管(2 )连接,上排渣管(I)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插板阀(7 ),下排渣管(2 )上套设有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 ),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 )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管(9 ),上排洛管(I)的下部垂直设置有事故排洛管(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上设置有下通渣孔(6)。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渣管上设置有上通渣孔(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管(9)的下部设置有返了排渣管(8)。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排渣管。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排渣管、下排渣管、冷渣器进渣管,上排渣管通过冷渣器进渣管与下排渣管连接,上排渣管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插板阀,下排渣管上套设有水冷非金属膨胀节,水冷非金属膨胀节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管,上排渣管的下部垂直设置有事故排渣管。本专利技术可以充分保证锅炉运行时,在完全密封状态下排渣,排渣管的三维方向位移能达到轴向压缩180-230mm,径向可错位50-80mm,能够保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密封性,具有三维位移吸收强、后期维护方便特点,由于循环水的流通途径没有进入排渣管内部,所以内部不需要敷设浇注料。文档编号F23C10/24GK102759100SQ20121019675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曹忠宁, 朱松柏, 计彬鹏 申请人:陕西华电瑶池发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锅炉排渣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排渣管(1)、下排渣管(2)、冷渣器进渣管(3),上排渣管(1)通过冷渣器进渣管(3)与下排渣管(2)连接,上排渣管(1)的上部设置有高温插板阀(7),下排渣管(2)上套设有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水冷非金属膨胀节(4)的出口端连接有接管(9),上排渣管(1)的下部垂直设置有事故排渣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彬鹏曹忠宁朱松柏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电瑶池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