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371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该顶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20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混凝土梁;(2)通过17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钢箱梁及同步顶升混凝土梁;(3)墩柱的截断接高;(4)混凝土梁落梁至墩柱支座;(5)钢箱梁落梁至墩柱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桩基的桩身强度和最大程度减小顶升操作难度,有效控制顶升精度,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顶升工艺技术,保证既有桥顶升的结构安全、顶升精度及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的整体顶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桥梁中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许多城市市政建设跟不上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需对既有城市桥梁进行改造,以满足发展需求。城市既有桥梁的整体顶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适用、建筑能耗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以保障等特点,为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0810203080. 5公开了一种桥梁顶升方法,该方法为在桥梁上部结构下方设置反力基础和顶升托架,在反力基础和桥梁上部结构之间设置多个垫有临时垫块的液压千斤顶,利用液压千斤顶将桥梁上部结构顶升到预定位置,顶升托架在顶升 过程中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支撑,所述多个液压千斤顶在PLC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控制下进行同步顶升。该方法利用PLC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对液压千斤顶进行顶升控制,克服了液压千斤顶的不同步顶升的缺陷,从而精确的控制了桥梁的位移和姿态,使桥梁顶升具有良好的同步性保证了顶升上部结构的安全。但是现有城市的一些主干道在随着城市发展的初期,会在某些路口处设置跨线桥,以满足当时的道路交通的需要。针对含有多个跨线桥的主干道,如何将其改造为全线高架形式也是现有许多城市市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往的跨线桥桥梁大都采用三跨连续钢梁+ 二跨预应力砼连续梁,这种结构的跨线桥在改建时,在顶升过程中两联桥梁的旋转角度不一样、两联顶升到位后落梁高度不一样及钢箱梁与混凝土梁伸缩缝处的过渡墩柱两侧的自重不同而造成的对墩柱基础产生不平衡弯矩。由此,采用常规的顶升技术完成后结构的各项性能有时无法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如安全可靠度会无法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梁体的纵向位移无法符合设计要求,及横向位移值无法符合规范要求等等。由此,提供一种针对钢箱梁与混凝土梁的顶升技术是本领域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桥梁顶升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该工艺实现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的整体比例同步顶升,顶升完成后结构的安全可靠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梁体的纵向位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相邻联桥梁之间不小于6cm的伸缩空间,保证伸缩缝的安装空间。横向位移值符合规范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I)通过20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混凝土梁;(2)通过17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钢箱梁及同步顶升混凝土梁;(3)墩柱的截断接高;(4)混凝土梁落梁至墩柱支座;(5)钢箱梁落梁至墩柱支座。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中,所述步骤(I)通过20个工作步长,以钢箱梁和混凝土梁之间的过渡桥墩的混凝土支座中心为支点,将整联混凝土梁梁体旋转既定角度,实现混凝土梁下对应桥墩梁体的反坡比例同步顶升。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通过17个工作步长,以钢箱梁对应桥墩中距混凝土梁最远的桥墩的支座中心为支点,将整联钢箱梁梁体旋转既定角度,实现钢箱梁下对应桥墩梁体的反坡比例同步顶升;同时对混凝土梁的梁体进行同步顶升既定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混凝土梁通过一次平动和一次整体旋转,落梁就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钢箱梁通过两次平动和一次整体旋转,落梁就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I)前还包括顶升准备步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步骤能够确保桩基的桩身强度和最大程度减小顶升操作难度,有效控制顶升精度,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顶升工艺技术,保证既有桥顶升的结构安全、顶升精度及工期。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I为实例中第十联混凝土梁各桥墩支反力示意图;图2为实例中第九联钢箱梁各桥墩支反力示意图;图3为实例中17号过渡墩支座及钢支撑托架体系支撑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实例的顶升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城市道路路口的跨线桥桥梁的改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I)通过20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混凝土梁;(2)通过17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钢箱梁及同步顶升混凝土梁;(3)墩柱的截断接高;(4)混凝土梁落梁至墩柱支座;(5)钢箱梁落梁至墩柱支座。基于上述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例如下该实例中待改造的跨线桥中,其第九、十联桥梁为三跨连续钢梁(35m+45m+35m) +二跨预应力砼连续梁(2 X 35m)。如图I和图2所示,第十联混凝土梁具有17号-19号桥墩,第九联钢箱梁具有14号-17号桥墩。第九联整联处于R=4000m竖曲线上,第十联起点处15. 795m长位于竖曲线上,桥宽25m,桥梁横向设两个支座,支座中心距离仅为6. Om (混凝土连续梁)和6. 5m (连续钢箱梁),单箱五室鱼腹式截面。按照设计,该桥顶升最大竖向位移3603mm,为了精确控制梁体的姿态和应力,每个顶升行程为100_。由于两联旋转角度不一样(第九联逆时针转动0. 817°、第十联逆时针转动I. 604° )、两联顶升到位后落梁高度不一样及钢箱梁与混凝土梁伸缩缝处的过渡墩柱(17号墩)两侧的自重不同而造成的对墩柱基础产生不平衡弯矩,为确保桩基的桩身强度和最大程度减小顶升操作难度,有效控制顶升精度,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顶升工艺技术,保证既有桥顶升的结构安全、顶升精度及工期。由于17号桥墩处一侧为混凝土梁,一侧为钢箱梁,顶升支点距墩中心均为I. 6m,两侧自重不同,对桥墩基础产生不平衡弯矩。根据设计要求单根灌注桩允许偏心弯矩=600t m参见图I和图2,其上所示为17号过渡墩混凝土侧与钢箱梁侧支点反力。 17号过渡墩支座及钢支撑托架体系支撑位置如图3所示。顶升或落梁时动载系数取K=L 2,计算下列几种工况下的不平衡弯矩。(I)第十联旋转顶升I. 604°后,第九联开始旋转顶升(0.817° ),同时第十联同步顶升在该工况下,第十联的旋转是绕着过渡墩支座中心实现的,此时的桥墩桩基的负荷工况没变。当第九联开始旋转顶升(0.817° ),同时第十联同步顶升时,混凝土侧的支点距墩中心位置由0. 6m增至I. 6m,产生的不平衡弯矩为M=752. 3X 1. 2X 1. 6-357. 8X 1. 2X 1. 6 = 757. 44t m该墩有两根(p2.0m的灌注桩,则单根灌注桩不平衡弯矩Ml=378. 72t m < ,满足要求。(2)第九联先于第十联落梁在此工况下,第十联支点距墩中心位置由I. 6m减至0. 406m,产生的不平衡弯矩为M=752. 3X 1. 2X 1. 6-357. 8X 1. 2X0. 406 = 1270. It m单根灌注桩不平衡弯矩Ml=635. 05t m > ,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必须采用同时落梁或第十联先于第九联落梁的工艺。由此,对第十联和第九联的顶升和落梁方案具有以下几种方案I、第十联旋转顶升I. 604°后,第九联开始旋转顶升(0.817° ),同时第十联同步顶升。该方案充分考虑两联旋转角度不一,最大程度减小顶升操作控制的难度,减少支垫临时钢垫块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梁体顶升过程的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2、第十联和第九联同时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箱梁、混凝土梁结合顶升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20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混凝土梁;(2)通过17个工作步长旋转顶升钢箱梁及同步顶升混凝土梁;(3)墩柱的截断接高;(4)混凝土梁落梁至墩柱支座;(5)钢箱梁落梁至墩柱支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左林邱湧彬廖玉珍章柏林陈通生李阳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