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膜以及装配有它的背光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136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扩散性、耐光性良好、经济性优异、并且与其他构件的粘接性优异的光扩散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作为主成分含有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的光扩散层的至少一面以使作为主成分含有包含极性基的聚烯烃树脂的粘接层处于最表面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光扩散膜,所述膜的总透光率为66~100%,并且所述膜的雾度为20~100%。将该光扩散膜的粘接层面贴合在背光灯的基本组件的出光面的基材表面而构成背光灯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光的扩散性和粘接性方面优异的光扩散膜、以及装配有它的背光灯>J-U装直。
技术介绍
光扩散膜被作为各种照明器具、显示装置或者屏幕等的构件广泛地使用。该情况下,光扩散膜除了与其他构件简单地叠加而使用以外,为了确保操作性、形状稳定性,有时还会以粘接剂或粘合剂贴附后使用。例如,在将光扩散膜装配在面状光源装置或背光灯装置中的情况下,用粘接剂或粘合剂贴附在导光板表面而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3)。但是,该方法中,需要有层叠粘接剂等的工序,具有在经济上不利的问题。专利文献I中,将珠涂法的表面光扩散型的光扩散膜利用UV固化性的粘接剂贴合在导光板表面,然而对于由贴合带来的亮度提高效果没有提及。专利文献2中,将指向性的光扩散膜利用含有微粒的光扩散性的粘合剂贴合在导光板的出射面,然而与专利文献I相同,对于由贴合带来的亮度提高效果没有提及。专利文献3中,在包含丙烯酸树脂的导光板表面涂布包含丙烯酸预聚物的液状树月旨,在其涂布面上层叠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的光扩散膜后,使所述液状树脂固化而一体化。专利文献3中记载,导光板与扩散膜的界面中的空气或异物的混入得到抑制,由其造成的光的放出、扩散的降低得到抑制。根据记载,该方法与用双面粘合胶带贴附的情况相比亮度提高,表明导光板与光扩散膜之间的界面的折射率差对亮度造成影响,然而未明确地给出其效果。另外,对于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的光扩散膜,根据所记载的附图显示,是利用了由表面突起造成的光的扩散或散射的表面扩散型的光扩散膜,然而却没有公开其具体的内容、光学特性。另外,专利文献4中,将为了增加表面积而进行了凹凸加工处理的光学薄膜利用粘合剂层贴附在背光灯装置的基本组件表面。在专利文献4的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问题中,记载了“将设有光学用粘合剂层的带有粘合剂的光学片贴附在射出光的被贴附体上而可以有效地射出光”,然而在实施例中给出的只是进行了与将设置于亮度评价中所用的背光灯上的扩散板、BEF、扩散板这3片原样不变地载放的情况的比较,没有公开同一光学薄膜中的贴合的效果。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包含折射率彼此不同的连续相和粒子状分散相的光散射层的至少一方的面中层叠有透明树脂层的光散射性的层叠薄膜,然而在透明树脂层中使用的是未改性的聚丙烯树脂,因而粘接性不足。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设有粘接性层的光反射薄膜,然而并非在光扩散膜中设置粘接性层的形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09-15983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50654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06-324216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9-75595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2-1858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7-178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提供光扩散性或耐光性良好、经济性优异、并且与其他构件的粘接性优异的光扩散膜、以及装配有它的背光灯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⑴ (9)的构成。(I) 一种光扩散膜,是在含有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光扩散层的至少一面,以使含有包含极性基的聚烯烃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层处于最表面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光扩散膜,所述膜的总透光率为66 100%,并且所述膜的雾度为20 100%。(2)根据⑴所述的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以入射角0度测定的透过光的主扩散方向的扩散度为140 180度。(3)根据⑴或⑵所述的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主扩散方向的光的折曲度为I 100%。(4)根据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由聚丙烯系树脂和含有乙烯和/或丁烯的聚烯烃树脂构成。(5)根据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构成。(6)根据⑴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含有极性基的聚烯烃树脂含有羧基。(7) 一种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在背光灯的基本组件的出光面的基材表面,贴合(I) ¢)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膜的粘接层面而成的。(8)根据(7)所述的背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材与粘接层的折射率差为-0. 2 +0. 5。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的光的透过性和扩散性这两方面的特性优异,并且耐光性良好,与其他构件的粘接性优异,例如,通过进行热压接,可以很容易地与其他的构件粘接,此外在经济性方面也很优异。所以,可以合适地用于各种照明器具、显示机器以及屏幕等光学用的机器或装置中。另外,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用于背光灯装置中,可以提高背光灯装置的出光效率,从而可以实现背光灯装置的高亮度化。此外,通过降低背光灯装置的光源的输出、减少各种光学薄膜的使用片数,可以提高背光灯装置的经济性。附图说明图I是自动变角光度计的以入射角0度测定的相对于受光角度的透过光度曲线。 图2是折曲度算出方法的辅助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光扩散膜)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在作为主成分含有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的光扩散层的至少一面,层叠作为主成分含有包含极性基的聚烯烃树脂的粘接层,膜的总透光率为66 100%,并且膜的雾度为20 100%。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层作为主成分含有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这里,所谓主成分,是指含有比例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通常来说,聚烯烃系树脂由于不具有芳香环,因此很难受到由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劣化。由此,由于可以抑制由紫外线照射造成的黄化,因此适于用作光扩散膜的构成材料。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只要是彼此不相容的树脂的组合,就没有限定,然而优选由聚丙烯系树脂和含有乙烯和/或丁烯的聚烯烃树脂构成。另外,两种彼此为非相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优选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构成。利用上述的两种的组合,可以在宽广的范围中稳定地进行借助光扩散层的光学特性的控制。另外,从耐光性、经济性的方面考虑也优选上述的两种的组合。在上述的两种的组合中,也可以再组合纳米晶体结构控制型聚烯烃系弹性体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只要其70摩尔%以上由烯烃系单体构成就没有限定。烯烃系单体的比例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上。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丁烯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以及聚甲基戊烯系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物等。另外,也优选使用向这些树脂中导入了羧基、酯基以及羟基等官能团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另外,也可以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及它们的酯衍生物等不具有芳香环的单体的共聚物。聚乙烯系树脂既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在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50摩尔%以上为乙烯成分。该树脂的密度、聚合方法等没有限定,然而优选使用密度为0. 909以下的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与辛烯的共聚物。聚合方法可以是茂金属催化法及非茂金属催化法的任意一种。聚丙烯系树脂既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在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50摩尔%以上为丙烯成分。该树脂的制造方法、分子量等没有限定,然而从耐热性等方面考虑优选结晶性高的材料。具体来说,结晶性用差示扫描热量计(DSC)的熔化热来判断,优选熔化热为65J/g以上的材料。作为含有乙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世胜朗河井兼次今井一元安井章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