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片、光学单元、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727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辉度化和薄型化的光扩散片、包含该光扩散片的光学单元、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该光扩散片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以及光扩散层,层叠于该基体材料层的表面,并且在粘结剂中具有树脂珠,上述树脂珠使用高折射率的珠。上述粘结剂的折射率可以在1.49以上且在1.51以下,上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可以在1.52以上且在1.59以下。从上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减去上述粘结剂的折射率后的值可以在0.06以上且在0.08以下。上述树脂珠的主体聚合物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苯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扩散片、包含光扩散片的光学单兀、包含光学单兀的背光单兀以及包含背光単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地利用薄型、轻量和低耗电等特征,并作为平板显示器被广泛应用,并且其用途逐年扩大,例如用作手机、便携式信息終端装置、个人计算机和电视机等的显示装置。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所需要的特性可以列举高辉度化、广视角化、节能化和薄型轻量化等,特别是对高辉度化的要求较高。以往普通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元件和背光単元,该背光単元配置在液晶 显示元件的背面侧(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06959号)。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将液晶单元夹持在表面侧偏光板和背面侧偏光板之间的结构,并且以各种显示模式驱动液晶显示元件。背光单元从背面侧照射液晶显示元件,并且广泛普及的是边缘光型和直下型的背光単元。这些以往的背光単元具有光源;导光板,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导向液晶显示元件ー侧;以及光学単元,配置在导光板的液晶显示元件ー侧的表面上。光学单元用于有效且均匀地使来自导光板的光线射入液晶显示元件背面侧的整个表面上,例如包括光扩散片,使来自导光板的光线扩散;以及棱镜片,使透射光线向法线方向侧折射。虽然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光扩散片和棱镜片等,所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高辉度化,但是现在进ー步要求液晶显示装置高辉度化。基于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等目的,开发出了高增益棱镜片。例如,(株)住友3M公司制的产品名称为“BEF2-G2-MR-155”的高増益棱镜片已经商品化。上述高增益棱镜片是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棱镜片。虽然高増益棱镜片已经商品化,但是并未开发出与高増益棱镜片配合的光扩散片,也没有发挥出由高增益棱镜片产生的提高辉度的效果。此外,现在还进ー步要求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进ー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辉度化和薄型化的光扩散片、包含该光扩散片的光学単元、包含该光学単元的背光単元、以及进一步实现了高辉度化和薄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光扩散片,其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以及光扩散层,层叠于所述基体材料层的表面,并且在粘结剂中具有树脂珠,所述光扩散片的特征在干,所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在I. 50以上。由于该光扩散片的树脂珠的折射率大于以往光扩散片的树脂珠的折射率,所以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比以往大。因此,如果将该光扩散片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上,则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其结果,可以使背光単元薄型化,进而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此外,通过分别调整该光扩散片的粘结剂和树脂珠的折射率,不论具有什么样的折射率的高増益棱镜片,都可以实现利用高増益棱镜片使光线朝向垂直方向直立。上述粘结剂的折射率可以在I. 49以上且在I. 51以下,上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可以在I. 52以上且在I. 59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该光扩散片的树脂珠的折射率大于以往光扩散片的树脂珠的折射率,所以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比以往大,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在该光扩散片中,从树脂珠的折射率减去粘结剂的折射率后的值可以在O. 06以上且在O. 08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进ー步变大,从而进一步提闻了液晶显不装置的辉度。 上述树脂珠的主体聚合物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类単体和苯こ烯类单体的共聚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使树脂珠的折射率在I. 52以上且在I. 59以下,或者是使从树脂珠的折射率减去粘结剂的折射率后的值在O. 06以上且在O. 08以下。上述树脂珠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的配入量可以在40质量份以上且在230质量份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进ー步变大,从而进ー步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该光扩散片的雾度值可以在78%以上且在93%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进ー步变大,从而进ー步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上述树脂珠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在2 μ m以上且在5 μ 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进ー步变大,从而进ー步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上述树脂珠可以是多分散性的珠。在这种情况下,由树脂珠产生的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进一步变大,从而进一步提闻了液晶显不装置的辉度。为了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辉度化和薄型化,可以将如下光学単元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结构要素,即,该光学単元包括上述光扩散片;以及ー个棱镜片,层叠于上述光扩散片的表面侧,上述棱镜片的折射率在I. 50以上。同样,为了进ー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辉度化和薄型化,可以将如下光学単元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结构要素,即,该光学単元包括上述光扩散片;以及两个棱镜片,层叠于上述光扩散片的表面侧,两个上述棱镜片配置成棱线相互交叉,两个上述棱镜片的折射率在1.5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棱镜片的折射率在I. 55以上且在I. 70以下,则可以进ー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此外,可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辉度化和薄型化,可以将如下背光単元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结构要素,即,该背光単元包括光源;导光板,入射有来自该光源的光线,并且使入射的光线射出;以及上述光学単元,层叠于上述导光板的上側。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ー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単元;以及液晶显示元件,配置在上述背光単元的棱镜片的上方。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用于进ー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高辉度化和薄型化的光扩散片、包含该光扩散片的光学単元、包含该光学単元的背光単元、以及进一步实现了高辉度化和薄型化的液晶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I示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断面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I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线前进的图。附图标记说明I液晶显示装置10液晶显示元件11表面侧偏光板12液晶单元13背面侧反射偏光板20背光单元 21 光源22导光板23光学单元31光扩散片32第一棱镜片33第二棱镜片41基体材料层42光扩散层43粘附防止层51树脂珠52粘结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I的液晶显示装置I具有液晶显示元件10和背光单元20。液晶显示元件10利用光来显示信息,并且具有将液晶単元12夹持在表面侧偏光板11和背面侧反射偏光板13之间的结构。背面侧反射偏光板13使光一个方向的偏振光成分透射,并反射剩余的偏振光成分。背光単元20配置在液晶显示元件10的背面侧,是从背面侧照射液晶显示元件10的边缘光型背光単元,并且背光単元20具有光源21、导光板22和光学単元23。光源21在直线上排列多个发光二极管。导光板22为楔形,从液晶显示装置I的表面观察时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其长方形的ー边配置成与整个光源21相対。虽然未图示,但在导光板22的未与光源21相対的侧面上设置有反射光线的构件。虽然未图示,但在导光板22的背面也设置有反射光线的构件。导光板22利用上述的反射光线的构件,使从光源21入射的光线向光学单兀23射出。光学単元23配置在导光板22的液晶显示元件10 —侧的表面上,并且以使光线垂直射入液晶显示元件10背面整个表面的方式,使从导光板22入射的光线扩散井向液晶显示元件10射出。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扩散片,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以及光扩散层,层叠于所述基体材料层的表面,并且在粘结剂中具有树脂珠,所述光扩散片的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在1.5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12 JP 2011-088697;2012.04.06 JP 2012-08781.ー种光扩散片,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层;以及光扩散层,层叠于所述基体材料层的表 面,并且在粘结剂中具有树脂珠,所述光扩散片的特征在干, 所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在I. 5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干, 所述粘结剂的折射率在I. 49以上且在I. 51以下, 所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在I. 52以上且在I. 59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干,从所述树脂珠的折射率减去所述粘结剂的折射率后的值在0. 06以上且在0. 08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珠的主体聚合物是(甲基)丙烯酸类単体和苯こ烯类单体的共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珠相对于100质量份粘结剂的配入量在40质量份以上且在230质量份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扩散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中忠幸
申请(专利权)人:惠和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