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144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组件以及显示装置,光学组件(20)具有偏振板(40)和与偏振板相面对而配置的发光体(26)。偏振板具有偏光元件(41)和与偏光元件接合的保护膜(50)。保护膜具有使光的行进方向变化的光控制功能。发光体配置于与偏振板的保护膜直接面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包含偏光元件的偏振板以及配置于与偏振板相面对的位置的发光体的光学组件。
技术介绍
如今,具有包含偏光元件的偏振板以及配置于与偏振板相面对的位置的发光体的光学组件被组装于光学设备而加以使用。作为典型的使用例,该光学组件使用于显示装置、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作为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背光源而发挥功能的面光源装置。 如图40所示,面光源装置包括包含发光体的光源以及用于使来自发光体的光的行进方向变化的多个光学片,面光源装置被设计成能够以所期望的光学特性来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在图40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一个例子中,从光源25的发光体26 —侧起依次设置有漫射板A、下漫射片B、聚光片C以及上漫射片D。其中,聚光片C具有使光的行进方向向正面方向聚集而使正面方向辉度(brightness)提高的功能(聚光功能)。另一方面,漫射板A、下漫射片B以及上漫射片D具有使来自光源25的发光体26的光漫射而隐藏发光体26的像(使之不显眼)的光漫射功能。另一方面,如图40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液晶单元11,其能够按各像素控制液晶的取向;下偏振板13,其配置于液晶单元的入光侧;以及上偏振板12,其配置于液晶单元11的出光侧。一对偏振板12、13具有偏光元件,其使特定偏振成分的光透射,并吸收所述特定偏振成分以外的成分的光;以及保护膜,其粘结于偏光元件而对偏光元件进行保护。其中,通常保护膜由于成本上的限制而形成为仅仅是透光性膜,不会对透射光积极地产生光学作用。另外,虽然也存在付与了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但当考虑到与偏光元件之间的粘结性和/或保护偏光元件的保护功能时,实际上只不过为仅使保护膜的与偏光元件不相面对的一侧的面粗面化的程度(例如,JP9-258013A )。但是,在为使保护膜的一侧表面粗面化的程度时,无法对保护膜付与足够的漫射功能。因此,如图40所示,在以往的显示装置中,需要在偏振板的入光侧设置多个光学片。然而,由于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包含多个光学片,这导致产生了各种问题。首先,当光学片的数量增加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会直接上升。另外,在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包含多个光学片的情况下,在组装面光源装置时进行的光学片之间的定位和/或光学片与发光体之间的定位变得繁杂,这也成为导致显示装置的成本上升的原因。另外,各光学片并不是使入射光全部透射,入射光的一部分会被光学片反射。被光学片反射的光可以被设置于发光体26的背面的反射板21 (参照图40)或者其它光学片反射而再次加以利用。但是,每次以各光学片进行反射时,光的一部分会被吸收。只要光学片的数量增加一块,这样的反射损失就会大幅度上升。即,在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包含许多光学片的情况下,由光源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会显著下降。进一步,由于来自发光体的发热,光学片会被加热,该光学片会产生弯曲、扭曲、翘曲等变形。此时,在设置有许多光学片的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中,有时相邻的光学片彼此也会接触或者相互摩擦。光学片彼此密合的部位已经无法发挥所期望的光学功能,进而,有时密合部位也会被视觉识别出。另外,当光学片彼此相互摩擦时,有时也会在光学片产生损伤、进而产生碎屑,显示画质会显著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应对由设置于偏振板与发光体之间的光学片引起的不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光学组件光学组件具备偏振板,其具有偏光元件和与所述偏光元件接合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具有使光的行进方向变化的光控制功能;和 发光体,其配置于与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直接面对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光学组件具备偏振板,其具有偏光元件和与所述偏光元件接合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具有使光的行进方向变化的光控制功能;和导光板,其接受来自发光体的光,配置于与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直接面对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光学组件具备偏振板,其具有偏光元件和与所述偏光元件接合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具有使光的行进方向变化的光控制功能;和发光体,其配置于从与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直接面对的位置沿着保护膜的膜面错开的位置,所述发光体和所述偏振板被定位成使得由所述发光体发出的光能够直接向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入射,或者使得由所述发光体发出之后通过反射板使行进方向变化后的光能够从该反射板直接向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入射,或者使得由所述发光体发出的光能够直接向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入射、且由所述发光体发出之后通过反射板使行进方向变化后的光能够从该反射板直接向所述偏振板的所述保护膜入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包含在树脂材料中分散的漫射成分。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漫射成分的折射率也可以低于由所述树脂材料形成的主部的折射率。另外,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包含光漫射层,其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主部和分散于所述主部中的所述漫射成分;和未分散有所述漫射成分的树脂层。进一步,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光漫射层可以被配置在比所述树脂层更靠所述偏光元件一侧。进一步,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包含形成该保护膜的与所述偏光元件相面对一侧的相反侧的面的多个单位光学元件,所述单位光学元件包含于所述树脂层。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可以使得在所述光漫射层的所述主部与所述树脂层之间不存在光学界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包含形成该保护膜的与所述偏光元件相面对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即该保护膜的与所述发光体或者所述导光板相面对一侧的面的多个单位光学元件。在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多个单位光学元件可以沿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各单位光学元件在与该多个单位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向交叉、并且与所述保护膜的膜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具有形成该保护膜的与所述发光体相面对一侧的面、并且沿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单位光学元件,各单位光学元件在与该多个单位光学元件的排列方向交叉、并且与所述保护膜的膜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从与所述偏振板的板面的法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单位光学元件沿与所述发光体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可以在所述保护膜的与所述偏光元件相面对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即该保护膜的与所述发光体或者所述导光板相面对一侧的面设置由存在所述漫射成分而形成的凹凸。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可以在所述保护膜的与所述偏光元件相面对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即该保护膜的与所述发光体或者所述导光板相面对一侧的面设置通过赋型形成的凹凸。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为通过挤出加工制造的挤出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可以通过在膜基材上对UV固化型树脂进行赋型来加以制造。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保护膜的雾度值可以为60%以上且90%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在温度40°C、湿度90% RH、24小时的情况下,所述保护膜的透湿度可以为10g/m2 24hr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 第三光学组件中,所述偏振板还可以包含中间膜,该中间膜配置在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偏光元件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野英司富田晶子儿玉大二郎后藤正浩关口博山本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