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303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及装置,其方法是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避免了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所产生的剧烈热震,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从而使现代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含量有所提高。其装置包括回转窑(1),回转窑的进料口设有送料装置和沉灰室,回转窑排料口经电动溜管(2)与采用双重冷却的冷却机(3)的进料口连接,冷却机与废气处理系统(4)连接;回转窑由变频电机(5)驱动旋转,回转窑的排料口设有向回转窑内吹风的二次变频风机(6)。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后,可提高煅后焦质量、投资省、运转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石墨电极生产中原料针状焦的煅烧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极工业及其它炭素工业的不断发展,电极规格不断加大,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原料针状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极原料针状焦生产的煅烧重要环节,国内外目前在该行业生产中所采用的主流煅烧设备为回转床式煅烧炉,虽然在生产操作上由于长期的经验积累,在连续运行时间上有较大的改善,且能耗低,固定炭实收率高,排尘量小的优点。但回转床式煅烧炉煅烧针状焦的缺点是进入煅烧炉的生焦要受到剧烈的热震,使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含量很低,造成煅后焦很脆,影响大规格电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时所产生的剧烈热震、并能提高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的含量、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从而提高大规格电极质量的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是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这样可有效避免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时所产生的剧烈热震,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从而使现代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含量有所提高。上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所述回转窑由进料口至排料口依次设有预热段、烘干段和燃烧段;有利于提高煅烧温度,更容易控制物料在窑内的升温速度。前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所述回转窑的进料口采用直径逐渐变大的变径结构,使回转窑内的高温含尘烟气经过变径结构后速度降低,物料厚度变薄,有利于焦尘沉降和加大与高温烟气接触面,有利于物料的干燥和预热,同时物料在回转窑内更加顺畅的沿煅烧方向移动。前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所述回转窑的主电机采用变频电机,方便对回转窑的转速进行调整,方便对煅烧过程进行控制。前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在所述回转窑的排料口采用变频风机向回转窑内吹入可调节的二次风,为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挥发份创造有利条件,可使挥发分在窑中充分燃烧,延长煅烧带,加强煅烧效果。前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在所述回转窑的进料口设有沉灰室,以提高细颗粒原料的回收率。前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在所述回转窑的排料口与冷却机的冷却筒连接,冷却筒采用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使煅后料在冷却筒内的氧化损失减少到最小,并使焦炭温度在很短时间内(该时间大大低于工艺规定的时间)急剧下降到70°c以下,这样可大大降低炭质烧损,使针状焦在整个煅烧工序中的炭质烧损下降到8%左右。 前述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中,在所述回转窑的排料口与冷却机的进料口之间用电动溜管连接以实现检修时的自动化。用于上述方法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装置为该装置包括现有的回转窑,在回转窑的进料口设有送料装置和沉灰室,回转窑排料口经电动溜管与采用双重冷却的冷却机的进料口连接,冷却机与废气处理系统连接;回转窑由变频电机驱动旋转,在回转窑的排料口设有向回转窑内吹风的二次变频风机。上述回转窑的进料口为直径逐渐变大的变径结构,在回转窑内由进料口至排料口依次设有预热段、烘干段和燃烧段。 在上述冷却机上设有对冷却机内的煅后料直接喷冷却水的直接冷却管,在冷却机外设有能通过多个喷头对冷却机的冷却筒外壳喷冷却水的间接冷却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吸收石油焦、氧化铝、水泥行业回转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针状焦煅烧特性,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与结构,用回转窑替代了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有效避免了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所产生的剧烈热震,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从而使现代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含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能配套大型针状焦集中煅烧的需要。本专利技术在回转窑的排料口采用变频风机向回转窑内吹入可调节的二次风,为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挥发份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使挥发分在窑中充分燃烧,延长煅烧带,加强煅烧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回转窑进料口设有沉灰室,细颗粒料在该装置中沉降后返回到煅烧流程,可以提高实收率。另外,本专利技术将回转窑进料口设计为变径结构,使回转窑内的高温含尘烟气经过该段变径结构后速度降低,有利于焦尘沉降,物料由于在该变径段料层厚度变薄,与高温烟气接触面加大有利于物料的干燥和预热,同时物料在窑内更加顺畅的沿煅烧方向移动;回转窑排料口与冷却机进料口之间用电动溜管连接实现了检修时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窑的主电机和二次风电机采用变频控制,对窑的转速和二次风的风量进行调整,有效地对煅烧工艺进行控制。冷却筒采用筒内对煅后料直接喷水冷却筒外间接喷水冷却结合的冷却方式,使煅后料在冷却筒内的氧化损失减少到最小,并使焦炭温度在很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到70°C以下,该降温时间大大低于传统工艺规定的时间,大大降低炭质烧损,使针状焦在整个煅烧工序中的炭质烧损下降到8%左右。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窑在工艺上将煅烧带尽量靠近窑头方向,这样有利于提高煅烧温度及延长煅烧带,同时加长烘干带和预热带,这样更容易控制物料在窑内的升温速度。决定煅后焦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为煅烧温度及升温速度,而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窑工艺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所以最终提高了煅后焦质量。因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能避免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时所产生的剧烈热震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能提高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的含量、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有效提高大规格电极质量的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煅后焦质量好、投资省、运转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回转窑,2-电动溜管,3-冷却机,4-废气处理系统,5-变频电机,6-变频风机,7-预热段,8-烘干段,9-燃烧段,10-煅前仓,11-插板阀,12-胶带定量给料机,13-胶带输送机,14-电磁除铁装置,15-斜插溜管,16-沉灰室,17-烧嘴,18-烧嘴吊架,19- 一次助燃风机,20-电动葫芦,21-过渡段,22-斗式提升机,23-直接冷却管,24-间接冷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原理如图I所示,该方法是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这样能避免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时所产生的剧烈热震,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从而使现代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含量有所提高。回转窑由进料口至排料口依次设有预热段、烘干段和燃烧段;有利于提高煅烧温度,更容易控制物料在窑内的升温速度。回转窑的进料口采用变径结构,使回转窑内的高温含尘烟气经过变径结构后速度降低,物料厚度变薄,有利于焦尘沉降和加大与高温烟气接触面,有利于物料的干燥和预热,同时物料在回转窑内更加顺畅的沿煅烧方向移动。回转窑的主电机采用变 频电机,方便对回转窑的转速进行调整,方便对煅烧过程进行控制。在所述回转窑的排料口采用变频风机向回转窑内吹入可调节的二次风,为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挥发份创造有利条件,可使挥发分在窑中充分燃烧,延长煅烧带,加强煅烧效果。在所述回转窑的进料口设有沉灰室,以提高细颗粒原料的回收率。在所述回转窑的排料口与冷却筒连接,冷却筒采用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使煅后料在冷却筒内的氧化损失减少到最小,并使焦炭温度在很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到70°C以下,大大降低炭质烧损,使针状焦在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用回转窑煅烧针状焦,这样可避免生焦进入现有的回转床式煅烧炉时所产生的剧烈热震,使煅后焦的脆性大大降低,从而使现代大规格电极生产中粗颗粒含量有所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尚清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